晚上七点多,袁爸、袁妈说说笑笑间上楼打开自家房门,客厅里多出的一个熟悉身影让两人不自禁地惊呼出声,“大娃回来了?不是说没有买到成都到蓬安的火车票要明天中午才能到家吗?”两老放下手里的东西把女儿抱在怀中细看,“大娃,让爸爸、妈妈看看是胖了还是瘦了?”
“我和梅玫一起坐汽车回来的。”袁书芳乖乖地任袁爸、袁妈摸头摸脸,“这半年我又长高了两公分。”
挽起女儿手上的毛衣袖子,袁爸用他的大掌丈量了下袁书芳手腕的粗细,然后异常不满意道:“还是没长肉啊。”
袁书铃一边偷吃着桌上的菜,一边对袁爸袁妈不以为然道:“我和姐姐都是遗传了你们的体质,我们一家都是吃了长不胖的体质。这样才好,我们班那些女生天天喊减肥,要是我长胖了也会有减肥的烦恼。”
“都是胡闹!”袁爸虎着脸呵斥,“我们大人都希望自己娃娃能有个健康的身体,你看那些减肥的每天节食饿的面黄肌瘦,晃眼一看还以为得了啥重病。大娃,二娃,永清,你们要多吃,千万别学人家节食知道吗?”
蒲永清双眼紧盯着桌上的饭菜不放,那专注的样子似想把桌上的菜连盘子也一起吞下去,一边还分心回答袁爸的问题,“袁姑父,我是男娃娃不减肥。爸爸、妈妈每次打电话都让我使劲吃。”
很久没听老爸的念叨,袁书芳甚是想念,“爸爸,放心吧,我增肥都来不及哪会减肥。”不论重生前还是重生后她从来没为减肥烦恼过,这都托了她吃了不长肉的体质,不过说实话,今生她倒希望稍微长点肉,不说以她的专业将来在野外跑需要健康、结实的身体,仅仅为了让自己、别人看着舒服着想就应该多长几斤肉。太瘦的人撑不起漂亮的衣服,将来结婚了老公抱着她也会抱怨不舒服。
“就是,身上要长点肉才好看,你看电视里那些模特,身上瘦的都能看见排骨了,多吓人啊……”
“爸爸,妈妈,快来吃姐姐做的安徽菜,已经做好一会儿了再不开吃就冷了。”袁书铃连忙打断袁爸的唠叨,她一直住在家实在是厌烦听老爸的唠叨了。
“我大娃做的安徽菜?那可要好好尝尝。”袁爸、袁妈眼露欣喜地先去厨房洗手。
一家五人围着米黄|色的柏木餐桌坐好,袁书芳开始介绍几道徽菜。
指着一漂着青菜叶和鹌鹑蛋的玻璃汤碗道:“这是一道合肥名菜,叫李鸿章大杂烩。”细细讲了“李鸿章大杂烩①”的由来,袁书芳才开始说这道菜的原料,“这道大杂烩由青菜、香菇、火腿、素肠、鹌鹑蛋、冬笋、鱿鱼、海参、干贝、鸡肉辅以盐、葱、姜等调味料做成,吃起来有淡淡的海鲜味。”
指着一盘豆腐道:“这是八公山豆腐。这八公山的豆腐可没有卖到蓬安来,我就买了两块河舒(河舒为蓬安县的下属乡镇,因河舒豆腐、河舒桃花而出名,是南充市有名的豆腐之乡)来代替。不过到底因为底料不同,所以我做的这道八公山豆腐和安徽那边真正的八公山豆腐有很大的区别,虽然味道也不差。”
“这是天下第一菜,这是沙锅豆腐,这是和合腰子,玉兔海参,夹心虾糕……”见几人已经开始狼吞虎咽了,袁书芳到最后只报了几个菜名。嘛,爸妈说她是吃货,其实他们一家人都是吃货,大家都认为有那个时间听菜名和做法还不如节省时间多抢几筷子菜。
以疯抢的速度吃完饭,一家人抱着圆滚滚的肚子从饭桌移到客厅的沙发上,一边看电视一边消食。至于餐桌上的杯盘狼藉,嗯,等他们歇够了再去收拾吧,不然放到明天再收拾也行,反正现在是冬天不怕它发臭。
电视里面正在放赵薇演的《还珠格格》第一部,袁爸、袁妈、袁书铃和蒲永清都看的津津有味兼哈哈大笑,“这个小燕子还真是活泼。”袁爸如是评道,电视里面,身着旗装的小燕子正为了一只鹦鹉飞身上屋檐。
“嗯,嗯,小燕子好可爱。”袁书铃笑眯眯地直点头,“我好喜欢她。”
“我也喜欢小燕子。”蒲永清的两只大眼已经黏在电视频幕上了。
袁书芳眯着眼靠在沙发上养神,想当年她也是疯狂地喜欢《还珠格格》,但是再喜欢也熬不住湖南电视台每年寒假、暑假都连播《还珠格格》,那样频繁的播出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再喜欢也会变成厌烦,更别说她重生前晋江上正在疯狂地反琼瑶小说……
正走神时电话响了,袁书芳想去接电话,袁妈挡住了她,“我去接……喂,找哪个?哦,老四哦,吃晚饭没?圆圆今天回来,我们也刚吃完……”袁妈靠在沙发上煲起了电话粥。
迷迷糊糊中感觉被人抱到了床上,枕着散发着樟脑味的枕头,袁书芳满足地蹭了蹭,家的感觉令人如此安心。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