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正说历代非常女性 > 美女间谍:西施(2)

美女间谍:西施(2)

西施之名最早见于《管子》,稍后的《吴越春秋》记载其事迹颇详。相传勾践卧薪尝胆之时,除了秣马厉兵之外,又将美女西施作为间谍献给吴国,西施靠着自己卓然的美­色­和怡人的歌舞艺术得幸夫差,乱其国政,最终使越国战胜强吴。

对于西施这一行为,历代文人各执一词,毫不吝啬地评价她,唐朝诗人楼颖诗:“西施昔日浣纱津,石上青苔思杀人。一去姑苏不复返,岸边桃李为谁春?”在这里诗人完全把西施当作一个青春少女来咏叹,无报国耻的使命气魄。

唐朝诗人皮日休则大夸西施作出的贡献,诗云:“绮阁飘香下太湖,乱兵侵晓上姑苏。越王大有堪羞处,只把西施赚得吴。”

唐朝诗人崔道融逛西施滩,则又有一个看法:“伯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他把吴国之亡归咎于吴国的乱臣贼子,并不是西施亡吴。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李白诗《西施》曰:“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勾践征绝艳,扬蛾入吴关。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王维也以《西施咏》为题写过:“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邀人傅脂粉,不自着罗衣。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王维的诗和李白的诗篇幅相同,借咏西施,以喻为人,但对诗中西施的评价,二人显然不同。李白对西施多赞美,而王维却批评西施是一个贪恋富贵的忘本女子,这样的批判态度,大概也代表了一些人的看法,站在吴国的立场上人说,西施就是­阴­谋家,是亡国祸水。

罗隐也以《西施》为题写过七绝:“家国兴亡自有诗,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此诗又为西施祸吴平反。

王安石写过七绝《西施》,和罗隐观点类似:“谋臣本自系安危,贱妾何能作祸基。但愿君王诛宰嚭,不愁宫里有西施。”

台湾学者南怀瑾则说西施常患胃病,扪着胸口皱着眉头,人以为美被选中。到吴国“去侍奉一个外国人”,可得些钱孝敬其父。因此吴人说她坏,越人说她好,好坏莫辨。

“知彼知已,百战不殆。”间谍活动从一开始就是为战争服务的,要么是为谋取战争的胜利,要么是谋求减少甚至避免战争的危害。从某个角度说,西施是“英雄”,属于最好的“间谍”。但是从另一个角度,也就是从吴国的立场来看,西施就是处心积虑的“红颜祸水”。夫差的灭亡和她还是有一些关系的,夫差在战略决策上,在战争指挥上犯下的错误,与西施的枕头风有一定联系,看来美女间谍也非一般女­性­好当的。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