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亡魂鸟 > 六

岁,高中刚毕业,下放到北湖农场。那是夏天。维娜平生没见过湖,总以为只要没有风,湖面便平静如镜。她见书中都是这么描写的。到了北湖,才知道并不是这么回事。风平而浪却不静。维娜很喜欢看北湖时时刻刻波激浪涌的样子,感觉整个湖就是个跳动不停的心脏。她说湖是有生命的。正是北湖的丰水季节,湖面一望无涯,叫人惊叹不已。芦苇漫天漫地长到了天的尽头,不知那浩浩渺渺的芦苇荡里隐藏着什么神秘。这个季节的北湖,就是两匹缎子:见水的是白缎子,长着芦苇的是绿缎子。两匹缎子都在飘,扯着天上的云一块儿飘。

维娜穿的是件洗得发白的劳动布工装,左肩上还打了个补丁。那是姐姐给她的。姐姐叫维芸,也下放过,已回城了,安排在汽车发动机厂。维娜一直很羡慕姐姐的劳动布工装,洗得白白的,很好看。可姐姐小气,就是不肯借给她穿。她要下放了,姐姐就大方了。姐姐挑来挑去,选了件补丁少些的工装送给了她。姐姐总共才两件工装。

当时同在农场的知青多年以后都还记得维娜这套打扮。女知青们嫉妒死了。她们觉得奇怪,见维娜穿那么厚的衣服,怎么就不出汗?她们却是汗水和着泥土,紧巴巴沾在头皮上和脸上,难看死了。维娜只是鼻尖上微微冒着些汗星子。男知青在背后议论,说维娜这样子就像清早带着露珠的甜瓜。

维娜在三营二连。农场按部队建制,总部叫做团,下面分三个营,营下设连。共八百多人。维娜去农场没多久,全场男女知青都在说,最近来了个漂亮妹子。维娜很快就发现,她不论走到哪里,总被别人盯着。那时候经常看舞剧《白毛女》,维娜对那追灯下光圈的印像非常深刻。她便总觉得自己生活在追灯下面。

农场出门不远,就是芦苇地。先是­干­地,往深处走好远,就是湖边了。有一条小路,弯弯曲曲的通向湖边。有天,维娜吃过晚饭,独自沿小路散步。她走着走着,就闻到了湖的气息。那是泥腥同腐殖质掺和着的气味,闻着让人很安慰。她知道到湖边了。这时候,太阳刚被湖水衔掉一半,湖面就像一锅钢水。不断有水鸭、白鹭和各种不知名的鸟哗喇喇飞过,好像一伸手就可以碰到它们的翅膀。

虽然黄昏已近,可是湖里的游鱼历历可见。维娜蹲下身子,挽了衣袖,想去逗鱼儿玩。这时,突然听到有个男人喊道:“不要碰湖里的水。”

维娜吓得忙站了起来,回头四顾。不远处有个小伙子站在那里,手里拿着本书,卷成个筒。他望着她笑,露一口雪白的牙。他长得黑黑的。维娜不敢说话,瞪大眼睛望着他。 txt小说上传分享

亡魂鸟 第一部分(6)

“湖水里有血吸虫。”小伙子说完就转身往回走。

他没走多远,又回头说:“你也回去了吧,太阳泡到水里去了,马上天就黑了。”

维娜仍不敢说话,远远的跟着他走。她很害怕,因为不远处就是新岸农场。一听名字,就知道这是劳改农场。听说常有犯人跑出来,躲进芦苇地里,再找机会逃走。还听说有犯人专门躲进芦苇地里,找机会弓虽暴女知青。

小伙子突然停下来,回头望着维娜笑。她吓得站住不动了,双腿发软。他仍是笑嘻嘻的,说:“你怕我是新岸农场的吧?我同你是一个农场的,我是二营三连的。我知道你叫维娜,新来的,在三营二连。我叫郑秋轮。”

郑秋轮说完又往前走。天已完全黑下来了,漫天流萤,蛙鸣四起。

维娜壮了胆子,说:“你怎么说湖水里还有血吸虫呢?血吸虫不是早就消灭了吗?不早就纸船明烛照天烧了吗?你没有读过毛主席的诗词……”

没等维娜说完,郑秋轮说:“吹牛皮!”

维娜吓得要死,心想这个人竟敢说伟大领袖毛主席吹牛皮!

两人再也没有说话,一前一后往回走。望见农场大门了,维娜放慢了脚步。郑秋轮马上就明白了她的意思,加快走了几步,两人拉开老远了。

郑秋轮快进大门时,回头望了望。维娜马上就站住了。但维娜猜想他没有看见自己,因为天已经很黑了。可是郑秋轮在大门灰暗的路灯下,轮廓依然很清晰。也许因为维娜站的地方低些,她觉得郑秋轮显得很高大。

农场八百多人,不是谁都可以天天碰上的。维娜自从见过郑秋轮,居然出门就能碰上他。真是奇怪。不知怎么回事,只要见了他,她就脸红,胸口就怦怦的跳。她不敢叫他,总是飞快地瞟他一眼,就躲过了他的目光。郑秋轮也不叫她,只是朝她笑笑。

维娜突然发现,几乎所有女知青都很注意郑秋轮。他穿什么衣服、做了什么事、说了什么话,都被她们谈论着。关于郑秋轮的逸闻好像也特别多,其实也就是些琐碎事情,她们却津津乐道。维娜那个寝室,就她是新知青,对郑秋轮了解不多,Сhā不上话。

同寝室的戴倩对郑秋轮的掌故知道得最多,说起来总是眉飞­色­舞,很荣耀似的。维娜刚去的时候,戴倩对她最好了。戴倩眼睛大大的,脸盘圆圆的,ρi股鼓鼓的,是个美人儿。女伴们却私下议论,戴倩这种身胚的女人,中年以后肯定会胖得一塌糊涂。戴倩老拖着维娜出去玩。戴倩很得意自己的长相,总说这个长得不好,那个长得难看。好像就她和维娜是美人坯子。后来有人评价,维娜是农场第一美人,戴倩要排到五十位以后。戴倩听说了这话,就不太理维娜了。

女知青们老说郑秋轮,维娜便琢磨:这人也许真有特别之处?她却再也不敢同他搭腔。每天出门出工,她总忍不住四处张望。郑秋轮总会在哪个方向,望着她笑笑。可她只要闪他一眼,马上就低了头,再也不朝那个方向张望了。

有天吃晚饭时,维娜老远就见篮球场边围了些人,不知在看什么热闹。她打了饭,一边吃着,一边也往那里去。走近一看,原来是郑秋轮在出宣传刊。她发现这个人真是怪,别人出刊都是先写好了,再贴上去。他却是先把白纸贴上去,再一手端墨,一手龙飞凤舞。已写完一半多了。他的毛笔字真是漂亮,画也画得好。他画画比常人写字还利索,只三五笔,一个Сhā图就画好了。

亡魂鸟 第一部分(7)

郑秋轮无意间回头,见了维娜,就拿了自己的碗,说:“维娜,请你帮忙打碗饭来,不然等会儿食堂关门了。”

维娜接过碗,问:“吃几两?”

郑秋轮笑笑,说:“六两。”

有男知青见郑秋轮并有给维娜饭菜票,就开玩笑,说郑秋轮专门剥削女知青,不仅剥削劳力,还剥削经济。知青们都回避使用金钱这个词,太铜臭气了,而是说经济。维娜也有些不好意思,转身就往食堂去。却听郑秋轮朗声一笑,说:“你也可以剥削嘛。”郑秋轮笑着时候,不经意看见了戴倩。戴倩其实站在郑秋轮身后好久了,她见维娜帮他买饭去了,觉得无趣,­阴­着脸走了。

维娜打饭回来,围观的知青们饭差不多都吃完了,便敲着碗回宿舍去了。宣传窗前只剩下郑秋轮和维娜。郑秋轮又是嘿嘿一笑,说:“谢谢你了。你把我的饭放着吧。我得写完了,不然天就黑了。团部只给我半天工。”

维娜见他又要端墨,又要写字,有些碍事,就说:“我帮你端着墨吧。”

郑秋轮也不客气,就把墨递给了维娜。谁也不说话。他的衬衣湿透了,紧贴着背膛。背膛的轮廓就特别分明,背脊沟深深的,沟两边的肌­肉­鼓鼓的。维娜心想,他这么壮实,难怪要吃六两米饭。望着他的背脊,维娜禁不住心跳如鼓。

郑秋轮写完最后一个字,天已擦黑了。维娜望望他,见他的脸已模糊起来,只看见牙齿白白的。两人这才开始吃饭。饭早凉了,不过是夏天,也能吃得下。两人就站在宣传窗前吃,并不怎么说话。维娜老是跺脚,蚊子太多了。

郑秋轮就说:“怎么蚊子只咬你?我只听得蚊子叫,就不见蚊子咬。”

维娜说:“你们男人皮肤厚些嘛。”

郑秋轮笑笑,说:“你这是骂我了。”

维娜觉得莫名其妙,问:“我怎么骂你了?”

郑秋轮说:“你说我皮肤厚,当然包括脸皮也厚啦。”

明明是玩笑,维娜却不好意思起来。她的脸又红了,幸好天黑着。郑秋轮见维娜突然不作声了,就讲了个笑话。他说:“蚊子是最忘恩负义的。它想吸你的血,就在你耳边不停地喊公公公公;一旦叮你一口,就翻脸不认人,叫你一声孙--飞走了。”

维娜忍不住扑哧一笑,饭喷了出来。郑秋轮却一本正经地开玩笑:“你笑归笑,别把饭吐掉呀。毛主席教导我们说,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

维娜说:“你还知道毛主席教导?”

郑秋轮像是吃了一惊,望了望维娜,很平静地说:“你还记得我那天说的话?我讲的可是真话。湖区老百姓都知道,血吸虫并没有完全消灭,却没有人敢说。照样还有很多人患血吸虫病。可你到医院去,不能说是血吸虫,不然不给你治。好像血吸虫病就是反革命病。血吸虫病潜伏期可以长达二三十年,你就是今天染上了,也许要等二三十年之后才发病。有这二三十年时间供他们去扯谎,什么荒唐的事都可以充充裕裕地做了。”

“你怎么相信真的还有血吸虫病呢?”维娜问道。

郑秋轮说:“我爸爸是市防疫站的血吸虫防治专家,就因为讲了真话,被关了整整三年,前年才放出来。去年夏天,我回家时,把爸爸的显微镜偷偷带了来,取湖里的水样检测过,见里面分明还有血吸虫。爸爸发现显微镜不见了,就知道我要做什么了。真是知子莫如父啊。他吓得要死,连夜赶到农场。他提着装有显微镜的布袋,拉着我到了外面。走到没有人的地方,爸爸竟然扑通一声跪在我面前,说,求你看在你妈妈面上,别拿自己的脑袋开玩笑了。我当时堵着气,居然没有拉爸爸起来。为着这事儿,我后来非常后悔。爸爸见我犟着,自己爬起来,什么也没说,独自走了。那是深夜,早没有车了,我不知爸爸是怎么回家的。从这里到最近的柳溪镇,也得走三十多公里。”

亡魂鸟 第一部分(8)

维娜望着郑秋轮,说不出的害怕。郑秋轮说的可不是开玩笑的事啊。尽管天­色­已经很黑了,维娜却能感觉出郑秋轮脸上的沉重。

“中国早就没有皇帝了,却仍有金口玉牙。金口玉牙说没有血吸虫了,有也没有了。这可是拿老百姓的生命开玩笑啊!”郑秋轮长叹一声,不再言语了。

维娜回到宿舍,感觉有些异样。几位同伴都低头做自己的事,不太说话。维娜分明觉得就是在她进门的那一瞬间,里头的说话声嘎然而止。过后维娜出门进门好几次,只要她一出门就听得叽叽喳喳,她一进门就谁也不说话了。只有戴倩不停地唱,从李铁梅唱到阿庆嫂,从小常宝唱到柯香。那天晚上,大家上床后,话都不怎么多,竟然没有人提到郑秋轮。平时总有人会提到他的。戴倩正好睡维娜上铺。那个晚上,维娜没睡好,知道戴倩通宵翻来覆去。她平时是最会睡的,女伴们都笑她果真是属猪的。戴倩也不生气,只说自己脸白白­嫩­­嫩­,就搭帮会睡。

维娜以为自己快成神仙了。只要出门,她就忍不住举目四顾,心想郑秋轮该在那里吧?他果然就会出现在她的视线里。似乎他被她的灵魂驱使着,招之即来。郑秋轮仍不怎么同她说话,总是微微笑一下,露一口白白的牙。若没看见维娜,他便是低着头,匆匆地走。似乎他总在赶路,他有走不完的路。

农场不种水稻,按季节依次种着油菜、小麦、棉花和甘蔗。正是夏季,棉花树望不到边,北湖平原便铺天盖地的油绿。田土崭平崭平,直达遥远的天边。天边飞过的麻雀都看得清清楚楚。全场知青都钻进棉花地里打枝,就是去掉缛枝。维娜忍不住要往郑秋轮连队的方向张望。他背着洗得发白的军用挎包,里面总装一本书。只要有空,他便会掏出书本来。工间休息了,知青们掷土块儿打仗玩。维娜回头一看,却不见了郑秋轮。他准蹲在田埂上看书去了。维娜仍望着他那个方向,装着看天边的云。她想说不定那棉树深处会突然冒出个头来,就是郑秋轮。维娜那时才十六岁,不明白自己是在恋爱了。

那时年轻人恋爱,程序上多半有些雷同。比方从借书开始。有天收工,回农场的路上,维娜走着走着,就同郑秋轮走在一起了。

她问:“你有什么好书看吗?”

他说:“我没什么好书,也都在别人手里打转。手头就有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维娜其实早就看过这本书了,却说:“借我看看吧。”

晚饭后,郑秋轮在宿舍外面高声叫道:“维娜,维娜。”

维娜正对着镜子梳头,听郑秋轮一叫,见自己的脸唰地红了。女伴们都在寝室里,本来嘻嘻哈哈的,立即就静了下来。维娜不敢高声答应,低头出去了。郑秋轮站在宿舍外面的坪里,手里拿着书。维娜朝他走去,觉得两腿发硬,不太灵便。她接过书,喉头好像也发硬了,说不出一句客气话。她转身就走,却糊里糊涂地往外走。维娜本想拿了书就回宿舍去的,却越发慌乱了,­干­脆出了农场大门。

已是黄昏了,维娜见很多很多蜻蜓在她头顶飞舞。她还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的蜻蜓,有些害怕,麻着胆子走了会儿,就回来了。走到门口,听得戴倩说:“……想约郑秋轮出去,人家没有去。”

维娜就不敢进去了,站在门口。戴倩又说:“外面好多蜻蜓啊,明天肯定会下大雨的。”书包 网 想看书来

亡魂鸟 第一部分(9)

陆陀十几天没有见到维娜了。他照样每天晚上都会做同样的梦,进入他梦里的女人,真真切切的就是维娜了。梦境令他留连,又让他常常陷入狂想:她是否就是老天派来催我发疯的?

五一节休息期间,他想请维娜吃饭。可她正在外地办事,好几天才能回来。陆陀想她腿脚不方便,还到处跑­干­什么?陆陀至今还不知道维娜­干­的什么职业。他不好问她,似乎她应在某个福利工厂。他又猜测她也许会像有些残疾人一样,办个服务热线电话,做“知心大姐”。

今天一早,她打电话说已回来了。陆陀便约她吃饭。她一口答应了,却又说:“我们两个人吃饭,不好点菜,点多了吃不完,点少了又显得你不客气似的。不如就在银杏居吃煲仔饭吧。”

陆陀正好是个喜欢简单的人,就约好在银杏居。他想自己是东道主,就想早些去。可是当他推开包厢门的时候,维娜又坐在那里了。进门那一瞬间,陆陀的大脑闪过短暂的空白。胸口狂跳,说不清的惶然。她正安静地喝着茶,仍是那个位置,那种坐姿。好像她一直就是坐在这里,等待陆陀到来。他最近刚读过一部叫《大师和玛格丽特》的俄国小说。小说描写撒旦来到凡间,设计种种不可思议的奇迹,捉弄凡人们。那撒旦随时都会出现在你面前,就像他在世界的每个角落恭候着你。陆陀便想:这维娜是否也是某位尊神?如此一想,他真有些害怕了,忙暗暗交待自己:别这么瞎想,维娜说的可都是真真实实的凡间故事。

维娜今晚穿的是深­色­旗袍,比常见的旗袍宽松些,显得高贵而大方。她看出了陆陀的异样,说:“没关系的,是我自己来得太早了。”

陆陀掩饰内心的惶恐,说:“我请客,理应先到的。”

维娜笑道:“你不必歉疚。告诉你吧,这个茶屋就是我的,你再怎么赶,都早不过我的。”

陆陀恍然大悟,说:“维娜你可真是个悬念大师!”

“是吗?我的故事里还有很多悬念,就看你有没有耐心。”

陆陀万万没有料到的是,吃完饭了,维娜突然站了起来。他眼睛睁得天大,说不出话。维娜回头一笑,拉开包厢门,出去了。

她微笑着回到了包厢,他仍说不出话来。她坐下笑道:“请你千万别介意,我不是有意恶作剧。那天,听你那拒人千里之外的意思,我若不说自己是个残疾人,你肯发慈悲见我?”

陆陀摇摇头,苦笑起来:“你呀,才说你是悬念大师,就把这么大一个悬念揭破了。你不如还拖拖,等我实在忍不住了,冒昧地问你是怎么致残的,你再告诉我嘛。”

维娜说:“本来是不想马上告诉你的,或者就这么瞒着你算了。可今天早早就见面了,可能会呆好长时间。我总不能这么长时间不上卫生间嘛。对不起,请你千万别以为我有意捉弄人。”

陆陀反而觉得维娜挺好玩的,还有些少女心­性­,却并不做作,真是难得。他说:“这几天我正担心哩。我想,她腿脚不方便,还四处跑什么呢?”

“我抽空去外地看个人。”维娜说着就叹息起来。

“叹什么?有什么事吗?”陆陀问。

维娜摇摇头,说:“现在不告诉你,以后……到时候再说吧。刚才我说,我的故事还有很多悬念。可是,生活中的悬念,同你们作家在小说中营造的悬念并不一样。生活中的悬念,是因为命运的无常;小说中的悬念,是你们作家的艺术匠心。”

亡魂鸟 第一部分(10)

“你说得很对啊。”陆陀感叹道。

维娜突然问:“陆先生,你真的做自由写作人算了?”

“难道这是个问题吗?”陆陀笑道。

维娜说:“我今天在家收拾东西,无意间翻到一张《荆都晚报》,上面有一位作家的文章,叫《常识­性­困惑》。半年以前发的吧?我当时读了,觉得这个人很骨气。我就把报纸留下来了。他同你的情况差不多,也是脱离官场做自由写作人。”

陆陀说:“是吗?”

“我把报纸还带了来哩。”维娜说着就从包里取出报纸。

“我看看。”陆陀说罢,接过报纸。

终于逃离官场,可以过一种自由自在的读书写作生活了。尽管自由是有限度的,自在还需自寻心境。有道是“英雄到老皆皈佛,宿将还山不论兵”。幸好我既不是英雄,又不是宿将,只是在官场迷迷糊糊地走了一遭,仍有许多懵懂之处,拿来说说,图个快活。

记得刚踏进官场,对一个名词的感觉特别深刻,那就是:印象。而且据说最最要紧是第一印象。好心的同事告诉我,谁谁本来很有才­干­,就因为某某偶然事件,在领导那里落了个不好的第一印象,他就背时倒运;谁谁就因为年轻时的一件小事,在领导那里印象坏了,一辈子就再也没有出头之日,直到退休都还是个普通­干­部。这些故事里的主人公,都是我可以看见的活生生的人,他们都是一副落魄不堪的样子。刚参加工作时,我还很有些抱负,总想有所建树,便处处谨慎,事事小心,惟恐领导对我的印象不好。慢慢地,我好生困惑,发现这印象之说真没道理:那些所谓领导,嘴上那么堂而皇之,而知人用人怎么可以凭他的个人印象呢?原来官帽子不过就是他们口袋里的光洋,想赏给谁就赏给谁,只看你是否让他看着顺眼!

老百姓说得激愤:中国最大的法不是宪法,而是看法。尽管这是极而言之,却实在道尽了官场很多失意者的无奈和辛酸。所谓看法,也是我困惑的一个词儿。看法多是用作贬义的。官场上,你跟谁透个风:某某领导对你有看法了,这人准被吓个半死。看法坏了,你再怎么兢兢业业洗心革面都徒劳了。领导们总相信自己是很英明的,不太会轻易改变自己对人的看法。宪法太大,一般人也难得去触犯。刑法或别的法,判得容易,执行却难。目前无法兑现的法律判决多着哩!而看法却是现碰现,领导今天对你有看法了,明天你怎么做都不顺眼了。看*让你死也死不了,活也活不好。

还有就是组织,也让我大惑不解。组织是个筐,什么都可往里装。某某领导要重用你,说是组织需要;某某领导要修理你,也说是组织需要;某某领导想把你凉起来,同样说是组织需要。你若不想任人宰割,准备摆在桌面上去申诉或控辩,他们会说你不服从组织意见,或说你对抗组织;而你私下发发牢­骚­,却又是搞非组织活动了。有些人就这本事:把什么事都放在组织名义下,弄得堂而皇之。无可奈何,官场中人都是组织内人,纵有满腹委屈,只要别人抛出组织这个词,他们只好隐忍了。面对冠冕堂皇的组织,他们只得失语。

所谓尊重领导,我也是颇为质疑的。我没见过哪个文件或法律上规定下级必须尊重上级,而这却似乎是官场铁律。我虽然迂腐,却并不是凡事都去翻书的人。只是耳闻目睹了很多所谓领导,并不值得尊重的。就像眼镜不等于知识,秃顶不等于智慧,修养差不等于­性­子直,肚子大不等于涵养好,官帽子高并不一定就等于德才兼备,令人尊重。近年来倒了很多大贪或大大贪,他们八面威风的时候,一定早有人看透了他们,并不从心眼里尊重他们,只是他们掌握着别人的饭碗,人家奈何不了他们。往深了说,这尊重领导,骨子里是封建观念。因为笼统地说尊重领导,往下则逐级奴化,往上的终极点就是个人崇拜。人与人之间,当然是相互尊重的好,但值得尊重的是你的人品和才能,而不是你头上的官帽子。

亡魂鸟 第一部分(11)

凡此种种,在官场,都是常识,人人都自觉而小心地遵循着,我却总生疑惑,拒不认同。这德行,在官场还呆得下去?还是早早逃离的好。

陆陀低头看报,维娜便默默地望着他。她的头发往后拢着,只用发夹松松的卡着。头发很黑,黑得一头寂寞。

“他的小说我看过,不错。”陆陀叹道。

“很惭愧,我没有读过他的小说”维娜问道,“陆先生,像他这样写作,有人恨吗?”

陆陀笑笑,说:“肯定有人会恨的。这位作家很坦荡,我曾见过关于他的报道,他说大凡恨我的,无非两类人,不开明的和不正派的。恩格斯说马克恩也许有很多敌人,却没有一个私敌。他说他不是自比*,但完全有这个自信,他也没有一个私敌。”

“这种人,不多了。”维娜叹道。

陆陀摇头说:“明白的人还是很多,只是人们都习惯把自己包裹起来。我们不说这个了吧。”

“你说话的神态,有些像郑秋轮。只是他比你长得黑。”维娜说。

“是吗?”陆陀便有些不好意思,笑得很不自然。

两人随意聊着,慢慢的就说到了北湖。包厢里的灯光是玫瑰­色­的,维娜便显得特别的白。陆陀原先总以为她的白,是因为活动太少的缘故。她的白是那种生气勃勃、清香四溢的栀子花的白。听着她缓缓的讲述,他似乎真的感觉到有股栀子花的清香,从她的方向无声无息地弥漫过来。

他们的恋爱是从讨论保尔同冬尼娅、丽达的爱情开始的。维娜虽然早看过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却并不敷衍,认真地重读了一次。他们见面,总是谈这本小说,谈得最多的自然是书中的爱情。­干­活从早忙到黑,没多少时间看书。书便看得很慢。当维娜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到大约三分之二的时候,她同郑秋轮的初恋也炼成了。也是一个黄昏,在他们最初不期而遇的湖边,两人拥抱在一起了。不再是夏季,已到了秋天。芦苇黄了,开着雪一样的花。芦苇正被收割着,留下漫漫无边的荒凉。

没了芦苇的北湖,澄明清寒,同天空一样深邃。那个黄昏,维娜知道郑秋轮十九岁,比她大三岁。

他们俩一直拥抱着,呆到深夜。湖面上有种不知名的鸟,总在凄凄切切地叫着,来回翻飞。多年过去了,只要想起来,那让人落泪的惨厉的鸟叫声就会响起在她耳边。

人若是被命运捉弄得无所适从了,就会迷信起来。后来她就总想,那鸟的叫声,其实早就向他们兆示了什么,只是他们自己懵然不觉。

农场的劳动越来越枯燥难耐,知青们老盼着下雨。只要不是太忙,下雨就可以歇工。有天正好下雨,农场放了假。郑秋轮约维娜去阅览室,看看书报。郑秋轮看着《参考消息》,突然将报纸一丢,轻声说:“屁话!”

维娜不知他说的是什么,望着他,不好追问。出来以后,她问:“你为什么生气?”

郑秋轮说:“《参考消息》上有篇文章,题目叫《苏修在商品化道路上迅跑》,批判苏联到处充斥着商品气息,复辟资本主义。苏联是否复辟资本主义,我不敢乱说。但是,否认商品的存在,显然没有道理。抹煞商品,就会窒息经济。经济是有生命的有机体,需有血液循环才能活起来。商品交换,就是经济的血液循环。他们既然标榜是辩证唯物主义,就得按唯物论的观点看问题。商品是客观存在,并不是将商品换种说法,叫做产品,商品就消灭了。这不是掩耳盗铃吗?”

亡魂鸟 第一部分(12)

维娜有些听不懂,岔开话说:“我们不说这些好吗?出去走走吧。”

他们出了农场大院,往湖边走。路泥泞不堪,没走几步,套鞋就沾满了泥。泥很黏,粘在鞋上摔不掉,脚就越来越重。郑秋轮就说:“打赤脚吧。”

维娜只好学着郑秋轮,脱了鞋子,说:“好不容易有个穿鞋的日子,却没个好路走。”

雨慢慢小了,风却很大。丝丝秋雨吹在脸上,冷嗖嗖的。两人提着鞋子,披着塑料布雨衣,手牵着手,低头前行。稍不留神,就会摔倒。郑秋轮说:“维娜,路不好走,又怕过会儿雨大了。我带你去蔡婆婆家坐坐。”

“蔡婆婆?”维娜问。

“哦,你不认识吧?就在那里。”郑秋轮指着湖边一处茅屋,“蔡婆婆是个孤老婆婆,眼睛看不见。我常去她那里坐坐,同她说说话。”

维娜觉得有意思,问:“你还有这个­性­子?有兴趣陪瞎子老婆婆说话?”

郑秋轮说:“蔡婆婆像个神仙。她老人家眼睛不看见,北湖平原上的事却没有不知道的。谁往她家门口一站,不用你开口,她就知道是谁来了。”

他俩说着就到了蔡婆婆茅屋外面。郑秋轮说:“我们洗洗脚吧,蔡婆婆可爱­干­净啦。”

“是小郑吗?”

两人回头一看,见蔡婆婆已扶着门框,站在门口了。

“蔡婆婆,我们今天不出工,来看看你老人家。”郑秋轮说。

蔡婆婆问:“还有个妹子是谁?”

维娜大吃一惊,望着郑秋轮。她刚才一句话没有说,蔡婆婆怎么知道来了个妹子呢?

郑秋轮说:“我们场里的,叫维娜。”

“维娜?那就是新来的?长得很漂亮吧?”蔡婆婆说。

郑秋轮说:“她是我们农场最漂亮的妹子。”

维娜头一次听郑秋轮讲她漂亮,脸羞得绯红。蔡婆婆说:“那好,小郑是农场最好的小伙子。”这话是说给维娜听的,她便不好意思了。

进屋坐下,维娜抬眼看看,更不相信蔡婆婆真是个瞎子了。茅屋搭得很­精­致,就只有里外两间。外面一间是厨房,泥土灶台光溜溜的。里面是卧房,一张破床,床上的蚊帐旧成了茶­色­,补丁却方方正正。地面是石灰和着黄土筑紧的,也是平整而­干­净。几张小矮凳,整齐地摆在四壁。

蔡婆婆摸索着要去搬凳子,郑秋轮忙说:“你老坐着,我自己来吧。”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