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好父母 好朋友 > 5.扬长补短,增加自信。

5.扬长补短,增加自信。

在理科学习过程中,女生在运算能力方面,规范­性­强,准确率高,但运算速度偏慢、技巧­性­不强;在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善于直接推理、条理­性­强,但间接推理欠缺、思维方式单一;在空间想象能力方面,直觉思维敏捷、表达准确,但作图能力差;在应用能力方面,注重结果,但对过程忽视。因此,要注意发挥女生的长处,增加其自信心,使其有正视挫折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决心。

对照自己学习方法上的缺陷,并有的放矢加以改进,相信每个女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女生,女生,你的名字不再是柔弱、不再是落后,只要你树立起自信、只要你能扬长避短,最终一定不会输给男生!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一场辩论会(1)

——校园手机带来冲击波

针对现在学生上学带手机的现象,我们做了一项调查,大部分学生愿意这样做,而大部分家长持反对态度。为此,“家长学校”组织了一次学生与家长的辩论会,挑选了若­干­代表,在下面做调查、查资料,充分准备后进行辩论。现在摘录辩论实况如下:

正方代表(学生):我方调查的结果是,我们班差不多有一半的同学带手机。别的班级可能少一些,但大多数班级都有学生带手机的情况。我方认为,手机普及到学生人群中,反映了通信科技在我国的迅猛发展,它就像网络上的QQ在学生中的普及率很高一样。其实这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儿,没有必要把它想得太复杂。手机是传递信息最方便、最快捷的现代电子工具,为什么要剥夺我们使用的权利呢?为什么不能较早地让我们享受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好处呢?

反方代表(家长):其实买一张IC卡,至少可以用上半年,而一部手机,一星期要充一次电,每月的电费、话费就够你受了。IC卡用完之后还可以收藏,何乐而不为呢?我先问问你们,带手机上学都做什么用途?

正方代表(学生):我们用手机的目的一是为了关键时刻能让家长找到孩子,比如放学后有的家长能督促我们尽快回家。二是一旦孩子路遇歹人,也能及时用电话报警。手机实际上是一根“绳”,能“拴”住孩子,让做父母的放心。另外,学校布置什么紧急事情,缺什么东西,都可以打电话告诉家长啊。还有,课余时间,给父母打电话报一声平安,道一声“辛苦”,向同学发个短信祝贺生日,未尝不可。

反方代表(家长):上学带手机,能给同学、家长带来联络之便,但也有可能影响学习和造成攀比之风。没听说嘛,校园颇为时髦的一句话就是:有事给我打手机。特别是家庭条件好的同学,有的竟拥有三四部手机,且越来越时尚。你有三十二和弦,我就要新款彩屏;你的手机能录音,我的能数码拍照。一时间,校园内手机竟成为流行趋势的风向标。这样一来,最直接的“受害者”就是我们做家长的了。

正方代表(学生):如果所有人的心态摆正,不将手机看成一种奢侈品,就像手表、电子词典一样,又何来这一说法呢?有些学生因看身边的朋友、同学有手机,自己就会不舒服……我们不能只将焦点聚在手机是否适合学生上,而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攀比不是因为手机才出现的,更不会因为学生不使用手机攀比就不存在了。

反方代表(家长):你们带手机上学,能安心学习吗?我们调查过,不少学生不好好学习,把注意力都放到了手机上,有时上课也偷偷地玩。即使上课不敢玩,心里肯定也老想着上面那些有趣的东西,说不定趁老师不注意时,就会偷偷地拿出来玩。这样听课,成绩怎能上去?再说,要是上课前忘了关机,在课堂上铃声响了,既影响同学听课也打扰老师讲课,事后绝对没有好果子吃。

正方代表(学生):手机的使用会影响学习,这是个过于片面的说法。我班同学,绝大部分没有因此受到影响。学习的事情还是要看自己,父母不要因为自己的孩子学习不好就把责任归咎于客观原因,忽视了主观原因。况且现在手机的功能很多,使用得当的话还有助于学习。至于上课前忘了关机,那只是极个别现象。我方以为,最好的获取信息的方法就是手机,只要手指一动,一本最新的词典,一个最新的知识点马上就会出现,让我们获得的学习资料永远不会过时,永远是最新的。

一场辩论会(2)

反方代表(家长):我们了解到,甚至部分同学相互转发那些黄段子,一些露骨的字句,让人看了脸红,怎么能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成长呢?

正方代表(学生):这样的同学毕竟是极少数。有的孩子有了手机之后,与家长之间的交流多了。以往回到家里,就躲进自己的房间,现在孩子会时不时地发短信给家长,跟他们聊聊天,开开玩笑呢。

反方代表(家长):带着手机上学,恐怕也不是很安全。有时带一两百元钱去学校交,妈妈都是千叮咛万嘱咐:不要丢了呀,不要在外面把钱掏出来呀,等等。手机那么贵,万一不小心丢了怎么办?

正方代表(学生):这正需要同学们增加防范意识,自己的东西多加­操­心。

……

看来对学生是否上学可以带手机的问题,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认为学生不应该上学带手机的主要理由是:

1. 会影响学生学习。由于现在的手机功能多——发短信、上网聊天、照相、玩游戏,等等,这些东西,对身心发育不全的中学生有相当大的诱惑力,一些在校生迷上之后不能自拔,学习成绩明显下降。试想上课前要想着关机,以防影响课堂秩序;下课后要想着放好手机,以免丢失;课余时间还得一遍遍地打开,删除各类短信,交流一下各种游戏,怎能安心学习?

2. 会形成攀比风气,不利于学生优良品质的养成。学生是消费者,理应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有些学生把自己的手机款式拿出来相互比较,炫耀自己手机的各种功能,一股校园攀比风气也在暗暗滋生。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手机更新换代快,中学生虚荣心强,看到谁换新手机了,心里也会痒。这种攀比,对那些买不起手机的学生更是一种无形的伤害。这不利于学生优良品质的培养。

3. 使学校管理难度加大。手机短信让学生的小动作“现代化”了,上课时代替了交头接耳,考试时代替了“传纸条”。手机中的确常常充斥着一些乌七八糟的东西:假中奖信息、黄段子短信、不良交友信息等。一些学生使用手机缺乏自我约束的自觉­性­,对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文化产生了影响。

4. 学生携带手机上学可能引发犯罪。像现在校园里手机泛滥,学生之间攀比心理强,一些普通家庭的孩子由于嫉妒同学,自己也想拥有手机,于是就引发犯罪心理。例如:偷盗、抢劫、诈骗……

另外,有专家提醒,辐­射­不容忽视:由于青少年的耳朵和颅骨比成年人更小、更薄,因此,孩子在使用手机时,大脑中吸收的辐­射­比成年人要高出50%。手机辐­射­会对脑部神经造成损害,引起头痛、记忆力减退和睡眠失调。专家建议,为健康着想,青少年应该尽量减少手机的使用,父母也应使子女尽可能远离这项高科技。

认为学生带手机上学利大的观点认为:

现在的孩子处于自制力较弱的阶段,其反叛心理极强,给其佩戴手机可方便联系,让家长知道孩子的行踪,有助于家长对孩子的管理与教育;住校的学生,方便家长联系,生病或有突发事情可即时联系。

吴老师的家教锦囊

其实,家长应该认识到,手机作为科技进步带给人类的新工具,本身并无利弊对错。进入校园后出现的负面影响,如影响学习、互相炫耀等,只是进一步暴露了学生规则意识缺乏、公众意识淡薄、学校德育教育不到位等“老问题”,单纯地禁止只能从表面上掩盖,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关键在于老师和家长让学生具备自律意识,以健康、文明的心态使用手机。

手机已是普遍的通信工具,加之中学生对新生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越是得不到满足,越是要去尝试,一味压制并不是办法。

我们不能因为它可能出现的副作用而一律禁止,这不是因噎废食吗?更何况这些副作用也是完全可以消除的。只要教育孩子文明地使用手机,就可以避免副作用的产生。

文明使用手机,对孩子来说,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掌握好开机关机时间。一般来说,上课时间都应让孩子关机,家长最好准确地了解孩子所在学校的作息时间,家长要同孩子联系,最好约定时间,比如中午或下午放学后。二是能选择恰当的使用时间和场所。什么时间、地方可以用手机,什么时间、地方不要用手机,这往往反映出使用者的文明素质。三是交际内容和对象的恰当选择。同什么人说,说些什么?这是手机使用中的核心问题。许多家长反对孩子带手机,就是怕他们随便交友,说些毫无意义的话,而且没完没了发短信等。应该看到,不看对象、无节制地使用手机的现象,确实存在,但这都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教育改正的。

禁不如导,用约定的方式指导孩子使用手机,促使其自觉养成良好习惯。比如,家长跟孩子约定带手机上学的一系列前提条件,包括开关机时间、使用场所、通话对象。或者发现手机用于任何不恰当的地方,手机话费出现不正常的增长,家长就可立即取消孩子的使用权,等等。

有一位聪明的妈妈,为了监督孩子的通话内容,掌握孩子的手机的密码,定期对通话内容进行查询,不允许孩子乱打,只能和家人联系。

其实学生能否带手机应因人而异。那些能够管好自己、管好手机的同学可以带,用做与父母偶尔联络报平安;反之,那些克制力较差、又喜欢玩弄手机的同学最好别带。

情真意切传书信(1)

——敞开心扉彼此接纳

“家长学校”开办伊始,我们曾搞过一项活动,就是要求每个学生在自己生日来临之际,给爸爸妈妈写一封信,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第一次布置这个特殊的作业后,许多孩子第一次拿起笔来给父母写了信,许多家长第一次给自己的孩子写了回信。一封封情真意切的信件,是孩子们敞开心扉在与父母倾诉知心话,是家长们试着把自己的孩子当成朋友,更好地接纳他们。

用书信去叩击孩子的心灵之门!真正起到了在孩子与家长之间架起沟通心灵的桥梁的作用。

现摘录其中两个家庭的书信。

书信一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