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胜利之后,庞培曾一度待在基利基亚,为了巩固罗马在这里的统治,他采取了招安的政策:凡是投降的海盗都可以得到赦免。招安令一出,海盗们纷纷投城,庞培由此一举消灭了地中海海盗。
在这场战争中,庞培率领的军队歼灭了海盗一万余人,击毁海盗战舰800余艘。称雄于地中海上千年的海盗土崩瓦解,而庞培完成这一壮举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
庞培因消灭海盗力量而名声大噪,成为罗马最具有实力的将领之一。但这种情况并没有持续多久。此时罗马元老院的势力明显削弱。罗马共和国实际掌握在三个人的手中--恺撒、庞培和克拉苏,史称“前三头”。
公元前53年,克拉苏阵亡,罗马的历史进入恺撒与庞培争夺的年代。
两位同样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在政治斗争中也是不分伯仲。最终,罗马的元老院支持庞培,使其成为唯一的执政官。然而斗争才刚刚开始。恺撒拒绝元老院的命令解散军队、归还行省的命令,于公元前49年出兵攻占了罗马和整个意大利。庞培和元老院的贵族们仓皇逃亡希腊。
公元前48年,恺撒率军进攻庞培在希腊集结的军队,两军在法萨卢平原展开激战。庞培战败,逃往埃及。埃及人害怕恺撒的势力,于是将庞培杀死,并割下头颅献给恺撒。
庞培已死,但庞培家族的海盗故事还没有结束。庞培依靠消灭海盗获得名声,而他的儿子绥克斯图·庞培却是一名海盗。
庞培被埃及人杀死后,其子小庞培召集了一批人马,流窜到西西里,成为海盗。公元前44年,恺撒被刺身亡,罗马再次陷入内战。屋大维、安东尼和雷必达开始争夺罗马的领导权。此三人史称“后三头”。
在统治者内战期间,海盗头子小庞培收留了许多不满后三头专政的人。组织起一支拥有4万余人的庞大海上舰队,并逐步占领了撒丁岛和科西嘉岛。这只海上舰队袭击了意大利沿海城市和村庄,切断了罗马的海上运输生命线,致使罗马及其同盟饱受饥荒之苦。
公元前36年,屋大维派出着名将领阿格里帕率领300艘战舰,直捣小庞培的老巢西西里岛。阿格里帕利用自己船大的优点不断撞击对方的船只,从而一举获得成功。最后,小庞培的船只只有少量侥幸逃脱,从此一蹶不振。
古罗马时代的海盗活动在小庞培的海盗监督败北后一度得到控制。进入帝国时代的罗马致力于整治海上贸易以及确保海上治安,因此海盗活动的空间狭小,地中海获得了短暂的和平。但到了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后期的危机进一步加深,对于海上安全的防护逐渐松弛,海盗又重新活跃起来。
曾经有人说:“有海的地方就有海盗。”面对浩瀚无际的大海,人类书写下多少惊心动魄的历史篇章。海盗就是在跟大海的搏斗中产生的。在没有文字记载的史前时代,海盗就已经存在了。直到今天,在七大洋里海盗的身影还时时隐现。古希腊罗马时代的海盗跟我们今天所想象的海盗不大一样,当时的人们对海盗更多的是一种尊重。
古希腊着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就曾明确指出,海上劫掠是一种职业:“完全不认为是可耻的,反而当做是光荣的。这种态度就是在现在的习俗中,还可以找到例证:大陆上居民中有些在海上行劫而致富,他们还被认为是可以自豪的;在古诗中,我们也发现,对于海上来的人,总是问这个问题:‘你们是海盗吗?’被这样询问的人从不畏缩而否认曾经做过海盗的事实;询问他们的人也不会因为他们曾经做过海盗而谴责他们。”
另外,修昔底德还进一步指出:“由于海盗的广泛流行,岛屿和大陆上的古代城市是建筑在离海岸有一定距离的地方。”海盗并没有遭到当时的历史学家的鄙视和批评。
因此,当我们开始海盗史的旅行时,抛弃我们已经形成的思维,这一旅程必定是惊心动魄的。
“我要当海盗!”
当马克·吐温笔下的主人翁汤姆·索亚喊出这句话的时候,一种莫名的兴奋感油然而至。
7.“联姻”--挪威海盗的噩梦
从公元9世纪至11世纪,不论在任何地方,欧洲人一提到挪威海盗,就会闻风丧胆。作为维京海盗的后代,自从金发王哈拉尔德一世第一次在历史上统一挪威后,挪威海盗不论在欧洲沿海还是内陆都一样逞威,他们的龙头船和手里的战斧都是所向无敌。
自从苏格兰成为他们进攻的第一个目标后,挪威海盗联合丹麦海盗南侵欧洲大陆。同时他们还南下亚平宁半岛,占领了意大利东南部和西西里,建立了维京人的国家。
此后挪威维京人又远征冰岛,985年挪威海盗发现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甚至远航美洲。
然而,正当挪威海盗们威风八面、霸气十足时。一个偶然的联姻,竟然直接导致了挪威主权和独立的丧失。
他们先被与丹麦合并,1814年又被丹麦割让给瑞典,使得挪威和丹麦“结盟”了300多年,然后又被迫和瑞典人“联盟”近一个世纪,直到1905年,请来丹麦王子为王,挪威才“名正言顺”地成为一个真正的国家。
假如去挪威旅游,你会发现,这个在世界上赫赫有名的小国家,竟有200多家造船厂。你也许还会发现,这些曾让欧洲人心惊胆战的维京海盗的后代,在性格上有了很大的改变,再不像他们的祖先那样,去成群结队地纵横四海。
他们不善言谈,不喜人际交往,而宁可与大自然为伍,很多有钱的挪威人都去深山老林里建木头房子,房子里的设施只能维持基本的生存,拒绝自来水和电灯、电视机等一切现代生活用品。90%以上的挪威人喜欢去高山滑雪,去大海游泳,去沙滩晒日光浴,他们的生活习惯是宁可独往独来,而“交物不交人”。以至于外地的游客竟然看不到三人一伙、五人一堆凑在一起聊天的挪威人。
有些挪威学者把这种现象称为“结盟”留下的“文化后遗症”。这种后遗症不仅在挪威人的内心深处烫上了“烙印”,也造成了挪威“无根无基”的文化和语言。
在“联盟”的几百年间,挪威知识阶层的书写和文字语言主要是丹麦语,可有些倔强的挪威人对这种外来文化和语言极为抵制。所以,从中世纪开始,挪威人“自生自长”了自己的语言--新挪威语。这两种语言之间,其语法和发音有很大的差异,这种现象一直延续至今,以至于在今天只有400万人口的挪威,却有两种不同的官方语言同时出现在报刊、电视和广播等新闻媒体中。
那么,是什么样的一次联姻,导致了挪威主权和独立的丧失?而“联盟”又是怎么回事?
1349年5月,一艘英国商船远渡重洋,把黑死病带到了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造成挪威近一半人口死亡,三分之二土地荒芜,挪威在政治和经济上不得不依赖于强大的邻国丹麦。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