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等武装攻击及因此而采取之一切措施,均应立即呈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在安理会已采取恢复并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之必要措施后,此项措施即应终止。
正是这第5条的内容,让各成员国捆绑在一起,享受集体防御的安全。不过,也正是这第5条的内容,让美国得以劫持其他成员国,使后者为美国的过错负责。
值得一提的是,条约规定的“包括使用武力”在内的必要行动,并不意味着必然采取军事行动,成员国有选择回应方式的自由。而且,这一条款还限制了北约组织的行动范围:欧洲和北美。这就是为什么福克兰群岛战役福克兰群岛战役:1982年4月发生在英国与阿根廷之间的战争。福克兰群岛由两个大岛和许多小岛组成,它们位于阿根廷东边的南大西洋之中,长期以来,英国和阿根廷都在争夺对它们的主权。当年4月2日,阿根廷入侵并占领了福克兰群岛;6月12日,英国赢得战争的胜利。没有导致北约介入的原因。
1950年爆发的朝鲜战争,让北约国家得出一个结论,即一旦爆发战争,所有社会主义国家会一起战斗,这迫使北约开始发展具体的军事计划。
为了让北约拥有足够的军力,在1952年的里斯本会议上,曾讨论将军力扩大到96个师。但后来被认为不切实际。次年,北约军力扩大到了35个师。当时,北约大量资源都被用于制造核武器了。
里斯本会议设立了北约秘书长一职,伊斯梅(Lord I*ay)勋爵被任命为第一任秘书长。剑桥大学教授雷诺兹(D*id Reynolds)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伊士梅曾表示,北约的目标是“防御苏俄,保卫美国,压制德国”。
按照原先的设计,北约并非要永远存在,它既然是为冷战而生,待冷战结束之后,其使命自然也终结。
1949年4-5月,美国参议院曾就《北大西洋条约》举行一场听证会。在听证会上,爱荷华州参议员坎洛伯(Bourke B盚ickenlooper)与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有这么一段对话:
“欧洲人是否期待我们派重兵去那儿,长期帮助这些国家发展其防御能力?”坎洛伯如此问道。
“参议员,我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清楚而绝对的,NO!”艾奇逊做出的回答毫不含糊,他向国会保证,美国军队在欧洲的存在只是暂时的,意在保护被战争蹂躏的国家,直到它们可以自己站起来。
1951年,北约第一任总司令艾森豪威尔也曾提到,美国应为驻欧美军时长“设定清晰的限制”。并于1961年再次警告,美军在海外的永久军事存在将阻碍西欧自我防御能力的发展。
但是,正如大家所看到的,后来的发展并非如此。1991年苏联解体、华约解散之后,北约仍然继续存在。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北约对美国的欧亚战略极为重要。布热津斯基有一句话可以作为注解:
为了实现真正的欧洲联合,特别是如果这一联合要在美国的建设性支持下实现,就必须对北约联盟这个连结美国和欧洲的主要纽带进行结构和程序方面的重大变革。北约不仅是美国影响欧洲事务的主要途径,还为美国在西欧保持有重要政治意义的军事存在提供了基础。
作为后冷战时期重组的一部分,北约军事架构被削减和改组,设立了欧洲盟军司令部快速反应地面部队司令部队等机构。1990年,北约与华约在巴黎签署《欧洲常规武器力量条约》。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