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中国飞天大传 > 28.中国人跳进了太平洋(1)

28.中国人跳进了太平洋(1)

1980年5月18日凌晨2时,发­射­场灯火辉煌,两枚导弹分别矗立在相距400米的南、北工位的发­射­台上。在“138”工位,发­射­­操­作人员井然有序地对导弹作了最后一次测试检查,为导弹进行了­精­确瞄准。

3时30分,按发­射­程序,第一枚导弹加注完毕。8时整,马捷、任新民、刘绍先、石荣屺等人在发­射­现场作完最后的检查,然后在发­射­任务书上签了字。

9时30分,发­射­程序进入“30分钟准备”时,地面人员开始撤离,发­射­指挥长石荣屺沉着冷静地检查了导弹脱落Сhā头、紧急关机Сhā头、电爆管短路Сhā头、舱盖和导流槽板等临­射­­操­作项目,认定确实无误后,迅速进入地下发­射­控制室的指挥岗位。发­射­控制室内,一片严肃紧张的战斗气氛,­操­作人员聚­精­会神地按照零号指挥员刘德普下达的一项项口令,执行着预定的发­射­程序,并根据各种仪表的指示和变化,准确地报出执行结果。

执行这次发­射­任务的,是曾经发­射­导弹核武器和“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的二中队。对这个中队而言,这是他们在东风场区最后一次执行发­射­任务了,这次任务结束后,二中队将被调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在这之前,曾经发­射­中国第一枚近程导弹的一中队,已于1968年调往华北导弹基地。

发­射­顺利进入“一分钟准备”程序。

这时,发­射­场上空碧空万里,和风徐徐。从西北大漠到南大洋的全体参试人员,随着时间一秒一秒地消逝,心越收越紧,等待着那最后时刻的到来。

“点火!”

随着刘德普一声亢奋的口令,崔吉俊啪地按下了点火键钮,顿时,一声轰鸣如山崩海啸般震撼着大地,一股强劲的焰流从洲际导弹底部迸发出来,卷起滚滚浓烟,笼罩着发­射­架。导弹从烟雾中拔地而起,冉冉上升,几秒钟后,导弹按照程序转弯,沿着预定轨道,划破长空,向东南方向飞去。

随后,布设在发­射­场区的光学、无线电测量设备迅速捕获、跟踪目标,把导弹起飞和初始段飞行参数传至发­射­指挥中心。与此同时,通信系统迅速将导弹起飞时间、弹道参数和遥测参数传递到渭南测控中心、岢岚基地和北京指挥所。设置在中国大陆上的各种测量台站,准确接受着渭南测控中心转递的测速定位信息,并引导测量设备紧紧抓住目标,­精­确地测定、记录、传递着洲际导弹每一瞬间的姿态、弹道参数和遥测参数。

“二级关机!头体分离!”

洲际导弹势不可挡地飞越银川、太原、石家庄、济南等城市上空,跨越广阔的西太平洋,直向预定海域奔去。

在一望无际的太平洋上空,天气晴朗,朵朵浮云静静凝望着碧波荡漾的大海。远洋测量船队收到导弹起飞信号后两分钟,船上的航测直升机便扶摇而上,起飞待命。10分钟后,遥测直升机也飞抵预定位置,等待捕获目标。“远望号”测量船上的中心计算机,根据发­射­场区和陆上测量站传来的测量数据,引导船上各测量设备的天线等待在截获点上。

“发现目标!”在目标尚未飞出地平线时,测量船上的双频测速仪首先收到目标信号,接着,180雷达、450遥测设备相继发现、捕获目标,并连续跟踪测量,将测得的数据迅速传送到渭南测控中心。

随着测量船队­操­作人员的报告口令,人们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西北天空,终于,一个小小的亮点出现在西北天际,穿过一团云雾后,这个亮点越来越大,这是弹头和二级弹体再入大气层时的景象。

这时,在180雷达的荧光屏上立即有了显示,­操­纵人员迅速准确地识别目标,跟踪弹头。一瞬间,越飞越近的亮点闪了一下,变成了一个大火球,并在天空撒下许多纷纷扬扬的亮片,犹如节日的礼花。又过了一会儿,火球钻出云层,拖着一条尾巴,呼啸而至。

当弹头进入黑障区时,180雷达及时转为反­射­式跟踪,连续测量了再入弹道参数,718激光电影经纬仪在空中大块云较多的情况下,仍获取了洲际导弹弹体、弹头飞行和弹体爆炸的实况。船上遥测设备在黑障区信号中断时,由中心计算机以数字引导跟踪上了目标。在目标距水面10公里高度以下穿过黑障区后,遥测信号恢复正常,船上的遥测设备立即接收到了实时遥测和记忆重发遥测信号。

电子书 分享网站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