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大国崛起俄罗斯 > 3、我决不认为俄罗斯是最好的地方

3、我决不认为俄罗斯是最好的地方

不过在彼得一世接任之前,俄国虽然已经是一个横跨欧亚大陆、领土面积世界第一的大国。但这个大国是一个封闭的国家。

俄国基本上是一个内陆国。周边的北冰洋和太平洋,因为常年严寒和荒无人烟,不适合航海;而通往波罗的海的道路上有瑞典阻挡,通往黑海的道路上有土耳其阻挡。这两个国家隔断了俄国与欧洲的直接联系。还常常侵入俄罗斯,烧杀抢掠。

在欧洲眼中俄罗斯是一片蛮荒、落后、野蛮,在欧洲舞台没有一个相衬的位置,俄国的声音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提出“我思故我在”这一哲学观点的大哲学家笛卡尔,认为俄罗斯的重要­性­还不如神圣罗马帝国中最小的日耳曼公国,俄罗斯被置于欧洲视野之外。

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俄国对于欧洲各国也总是心存疑虑。

普列奥布拉任斯基皇村,这个距离莫斯科七公里的地方,曾经被叫做“德国郊区”。

17世纪中期,这里是外国人在俄国集中居住的地方。沙皇政府这样做的原因是想尽量减少外国人与本国人的接触。与此同时,几个世纪以来,普通俄国人被禁止直接出国旅行。

彼得的父亲,老沙皇阿列克塞曾经发布诏令说:“俄国人不得离开自己的国土,因为到了国外,他们将学到其他国家的风俗习惯,染上其他国家人民的思想,这是很可怕的。”

学徒(4)

但是要保持俄罗斯的正常运转和发展,又不得不依赖一些外国技术人员,甚至一些军队指挥官也由外国雇佣军担任,他们有时甚至在战争关键时刻叛变投降。虽然明知如此,俄国依然离不开他们,因为俄国缺少像样的人才。事实上,俄国没有真正的常备军,没有海军。

因为宫廷斗争的原因,少年彼得就生活在“德国郊区”的附近,他从那里的外国人口中知道了远方的世界。彼得对欧洲和海洋充满兴趣,他说:“我决不认为俄罗斯是最好的地方,我打算从宫廷侍卫中挑选50个年轻人,到欧洲去看看,到各个国家留学,一切从头学起。”

彼得之所以认为俄罗斯不是最好的地方,是因为封闭的地理位置和同样封闭的心灵,已经使俄国全面落后于欧洲各国。

此时,荷兰已经辉煌了近百年,17世纪的荷兰人几乎控制了全世界的海洋贸易,相对宽容自由的环境使国家充满活力;

英国在17世纪里完成了政治变革,君主立宪制初步建立;牛顿对宇宙的认识带动了一个科学的时代,整个国家处于快速上升的时期;

法国在太阳王路易十四的带领下,在17世纪中叶成为欧陆首强;法国的文化艺术高度繁荣,巴黎成为整个欧洲竞相模仿的榜样。

而此时的俄国东正教会认为西方的科学文化可能腐化俄国社会,大多数俄国人本能上对先进的知识抱有一种排斥和畏惧心理。

与此时的西欧相比,俄国经济落后,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的国家,全国只有几十个手工工场。而且在农奴制控制下,农业的发展水平和效率都很低。

在这个国家里,95%的人是农奴,极度穷困,每一口饭都得靠辛苦耕耘和上天的恩赐。半数的孩子过不了第一年就会夭折,能活到40岁的人被认为是非常幸运。

文化也一样落后。连贵族中都有很多人没有受过教育,平民中上过学的就更少了。即使在首都莫斯科,100个人中间识字的也不超过三个。

城镇非常原始,房屋基本上都是木制的,道路没有怎么修整过,­干­燥的季节四处尘土飞扬,雨季泥泞难行,冬天常常大雪封门,人们只好在房里用酒­精­打发时光。

这一切的落后,大多数人以为世界本该如此,俄罗斯以外的世界对人们来说是不可想象的,甚至可能是魔鬼撒旦诱人堕落的邪恶幻梦。

后世的人们如此评价当时的俄国:“当我们把目光投向彼得大帝前俄罗斯社会和家庭生活方式时,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下列景象:有力量却很软弱,有巨大的财富却很贫穷,有头脑却无思想,有灵气却很蠢笨,无论在习俗和生活条件方面还是在诉讼和判刑方面,都在贬低和侮辱人的尊严,而且是在基督教存在的情况下贬低人的尊严。”

17世纪末,一位雄心勃勃的沙皇出现了。他将用君主的强权带领俄国向西而行,走上强国之路。不过,在此之前,他先得经受住权力之争的考验。

俄国沙皇的宝座同其它国家的王位一样,要登上它必须付出血的代价。俄国的皇座也许更为血腥。

4、这种游戏却成了步入真正事业的起点

1672年 5月30日清晨,莫斯科圣母升天大教堂的钟声突然响起,随后整个莫斯科数百口大钟发出了悠远的响声。按照传统,人们意识到有一位皇子降生了。

此时,老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满心欢喜,因为他虽然儿女众多,但女儿个个壮健,儿子们却都身体孱弱,五子只活下来三个,活下来的长子得了败血病,次子眼睛近乎失明,智力低下。而第二个皇后为他新生的这个儿子身体健康,欣喜的老沙皇为他取名彼得。

彼得的运气不好,刚长到四岁,老沙皇就突然病逝,病弱的长子被大贵族们捧上皇位,但不久也死去。如此一来,围绕着次子伊万和三子彼得形成了相对立的两派,一派以索菲娅公主为首拥立伊万,执掌大权,另一派以皇后为首,却没有多少实权。

书包 网 想看书来

学徒(5)

经过一系列的血腥争斗,索菲娅公主得到了­射­击军的支持,兵围皇宫,众多皇后的亲属人头落地,一颗颗头颅被挑到­射­击军的矛尖上。此情此景让彼得深受刺激,一生都在残暴与恐惧之间彷徨,人们怀疑彼得偶尔发作的歇斯底里就源于此时。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