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大堂,有个大大的院子,当中两棵高大的古松。这就是杉阳八景之一的“堂北双松”,夏可以在树阴下纳凉,冬可以在树边晒太阳,现在只能坐在厅上望松骨听松风,偶然有几根松针飘落怀中,发发“岁寒挺挺霜雪姿,长与英贤励高节”的感慨。
寒暄,落座,上茶。王可宗关切地询问:“皇上龙体可好?”
王可宗这么问并不唐突。四年前,五十八岁的万历皇上驾崩,三十二岁的泰昌皇上继位,谁料即位十几天就得病,仅一个来月就归西。现在天启皇上才二十来岁,年纪是轻,可那宫中妃子个个亮丽,个个如狼似虎,能顶得住吗?事实上,天启皇上也是面黄肌瘦,脉沉气短。不过,王可宗不可能知道这些,知道些也是道听途说。以前,李春烨想象,皇上应有尽有,一定红光满面,风流倜傥,现在才知道正好相反,一个个都是几几歪歪的病鬼。当然,李春烨不便对外人说皇上的不是,只能笑笑说:“好啊!皇上血气方刚,风华正茂哪!”
“辽东可好?”王可宗又小心询问。
“好啊!”李春烨随口即答。王可宗问这话也不是空|茓来风。东北一隅,区区后金不安分,不自量力,屡屡犯我大明。时运也有不济,虎落平阳被犬欺。就说前年吧,好好的年没过完,后金可汗努尔哈赤就率他的“无敌雄师”进攻广宁(今辽宁北镇)。辽东巡抚王化贞对皇上说,给他六万兵,就可一举荡平鞑虏。结果,给了他十四万,还是全军覆灭,广宁失陷,丧失四十余座城。但这两年,相对平静。李春烨不屑一顾说:“那鞑虏,总共才几丁几口啊,不过四十余万。我大明,一亿三千多万同胞,每人吐一口唾沫都能把它淹个精光!”
“是啊是啊!哪天多派些兵,索性把他们灭了,根除后患!”王可宗咬牙切齿说。
“嗳——,我大明是礼仪之邦,仁义之师。我们不要人家一寸土地,人家也休想耐我何!你说是吗?”
“那是那是!”王可宗倾身往李春烨一侧靠了靠。“听说——,现在守辽之将袁崇焕,还是江御史举荐的?”
“是啊!你怎么知道?”
“前些日子,江御史回乡,我拜访过他,谈及此事。”
确有此事。袁崇焕进士及第后,到邵武做知县。江日彩回泰宁探亲,来回必在邵武过夜。江日彩不久任太仆寺少卿,督饷辽东、兼管两京十三省军务粮饷,而袁崇焕自幼非常关注国家安危,关心辽东局势,颇有见地。谈及辽东,两人投机得很。天启二年(1622)初,广宁失守,国人震惊,急寻栋梁之才。江日彩便拟一份奏折《议兵将疏》,直陈明军在武备上的不足,并力荐袁崇焕,请求朝廷破格重用。江日彩毕竟身轻,特地请跟皇上接近的好友李春烨参谋,又请同僚御史侯恂一起署名。他们漏夜推敲疏文,斟字酌句。李春烨记忆犹新:
今邵武令袁崇焕,夙攻兵略,精武艺,善骑射。臣向过府城,扣其胸藏,虽曰清廉之令,实具登坛之才,且厚自期许,非涉漫谈。其交结可当一臂者,闻尚多人。今觐见于辇毂下。枢部召而试之,倘臣言不虚,即破格议用,委以招纳豪杰,募兵练之寄,当必有以国家用者。
皇上得悉,当即采纳。江日彩正月上疏,袁崇焕二月就调任兵部职方主事。上任当天,他单骑离京出关,实地考察,与老兵研讨方略。回朝,袁崇焕说:“给我兵马钱粮,我一人足矣!”皇上大喜,马上又提升袁崇焕为山东按察司事山海监军,拨付二十万两白银供其募兵。
王可宗感慨道:“我发现,泰宁人如其山川,外质而内文,不习声华,其实地灵人杰,人才济济啊!”
“过奖了!”李春烨呷了口茶。他感到这茶欠佳,茶艺更次,但口有些渴,还是又喝了一口。“袁崇焕是广东人。我们泰宁人,只能动动嘴……”
其实,李春烨对袁崇焕有些自己的感觉。挂帅辽东,你以为肥缺是吗?满朝官员,哪个不知道“关门为死地,总兵为死官”?兵部连选两个辽东经略没一个敢上任,最后由重臣填选票,这才弄去兵部侍郎王在晋。明令不准他辞职,他还是动不动就说让我回去吧,我宁肯不当这官。人家是要去都躲着,你袁崇焕却争着要去,想当官想疯了!真是个“蛮子”!再说,你以为你袁崇焕真是中流砥柱、国之栋梁吗?未必吧!虽然也是进士,可你授知县而没留京城进翰林院,可见你考的名次并不高。我虽然也不太高,还留在京城而没给派到小地方!你生在南方长在南方,跟辽东相差十万八千里,对那里了解多少?即使了解,也是书本,而且也主要是四书五经,并没有专门攻读兵书,更没有打过一天仗,就想去领兵?太疯了!皇上年幼,又刚登基,病急乱投医,也是疯了!一个朝廷落到这样用人的地步,全都疯了……这么想着,李春烨不停地笑着重复“只能动动嘴”,忍住想说的是“袁崇焕也只能是动动嘴啊”!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