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风吹雨夜潇潇,一滴愁魂一种销。
自是枕边听不得,不关窗外有芭蕉。
李春烨把他写的诗稿寄给景翩翩,虚心向她讨教。他们以“二白兄”、“三昧弟”相称,两颗心一日日更近,一天天更热……
江复带来一个很糟的消息:袁崇焕杀毛文龙了!袁崇焕列了他十条罪状,但李春烨还是感到震惊。毛文龙是很多毛病,但他对后金坚决不降,对内部上下很会笼络人心,李春烨的心实际上都服了,怎么还没说服袁崇焕?杀了毛文龙,他部下不服怎么办?那个岛乱了,后金没了牵制,集中力量往山海关来,怎么办?
过了三个来月,江复带来一个更糟的消息:袁崇焕入狱了!原来,后金久攻不下袁崇焕镇守的辽东防线,又没了毛文龙没了后顾之忧,便突然绕开辽西走廊,转道蒙古,长驱而入,直逼京城。袁崇焕连忙回师救京,逼得后金撤了,但是传闻他暗通后金。崇祯皇上大怒,朝野一致谴责,京城百姓也个个愤慨:原以为他是个抗敌大英雄,哪料会勾引敌人直逼皇上?还有人指控钱龙锡,说他与袁崇焕同谋。钱龙锡是刚刚主持过钦定逆案的功臣,但抵不过卖国大罪,也给打进死牢。钱龙锡急了,连忙申辩说:“我跟那蛮子怎么同谋呢?他刚来拜见皇上时,我看他其貌不扬,就跟同僚说过‘这人恐怕不能胜任’。”连钱龙锡都反目,看来袁崇焕这回没救了!
难怪一直收不到袁崇焕的信!袁崇焕难得善终,似乎也在李春烨的意料之中,但他万万没料到会是通敌罪。袁崇焕怎么可能通敌呢?他实在不敢相信。是不是有人陷害他?不至于吧,即使魏忠贤那时候,也不会拿通敌这样的罪名来治谁。这么定罪,肯定是有原因的,只是他不敢相信。他还不敢相信钱龙锡。钱龙锡有没有跟袁崇焕卖国投敌我不知道,他们亲近不亲近我还不知道?怎么能说嫌袁崇焕相貌差就没亲近他呢?这世道,没个定数,什么事都不堪料想!
李春烨又想:本朝有“八议”规章,即在惩处重要人物时有八种特殊情形可以减免刑罚,这“八议”是:议亲、议故、议功、议能、议勤、议贵和议宾。袁崇焕不仅有勤,还有宁远、宁锦、京师三次大捷之功,肯定能将功抵过,化险为夷,大不了丢个官。如今这世道,丢官未必不是好事。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回邵武来当县令吧,咱们把酒话桑麻。不当县令也罢,无官一身轻,移情山水,优游林泉,望天上云卷云舒,看庭前花开花落,怡养天年,多好!李春烨盼着袁崇焕出狱。
不时从北方传来不好的消息:陕西、山西一带的饥民李自成等人纷纷揭竿而起,官军要东北、西北两头应付,到处乱哄哄……
八月底,李春烨突然收到王可宗的信。他已擢为工部左侍郎,好久没信函往来。李春烨以为人走茶凉,何况这两年命运未卜,他也回避,无可厚非。现在案子定了,他特地写上一信表示安慰。但他没有多叙自己的事,而大谈袁崇焕——
朝中有些大臣替袁贼喊冤,军中和民间也不乏其人,祖大寿将军拿着自己的官诰和赠荫要赎袁贼,关外天天有将吏士民到督辅的府第号哭鸣冤,愿以代身。直隶书生程本直甚至说“举世皆巧人,而袁公一大痴汉也。唯其痴,故举世最爱者钱,袁公不知爱也;唯其痴,故举世最惜者死,袁公不知惜也。于是乎举世所不敢任之劳怨,袁公直任之而弗辞也;于是乎举世所不得不避之嫌,袁公直不避之而独行也”。但朝野更多人认为:袁贼通敌,实在是罪不容赦。我真后悔没能早看清这个卖国贼的真面目,居然也敬重过他。
凌迟袁贼的消息前一天就传开,人们奔走相告,纵情欢呼,说明天不仅要活剥那个卖国贼,而且要生吃那个老贼。生吃了他才解心头之恨,才能保我大明江山千秋安稳。
第二天一早,天刚放亮,我便赶往西市,可还是来迟,那里已经人山人海,里三层外三层围得水泄不通。我好不容易挤到街边一家布店。人们纷纷买蓝布做旗帜和横幅,印上标语,称道凌迟袁贼是大快人心事,称颂皇上圣明,这家布店的蓝布给抢购一空。这布店老板姓汤,说着地道的北京话,就是恩公说北京人吵也好听的那种话。他爱国热情非常高,主动拉着我说:“站到柜台上看吧,反正没生意做了!”我跟他真的站了上去。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