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兵部尚书佚事 > 尾声(3)

尾声(3)

《建宁县志》有景翩翩的一席之地。虽然像她的小妾身份,只是在《丘墓》末尾附录,但是给了她一个很美、很贴切的称呼:“诗妓”,称道她“有十二金钗第一人之目”,并附了几首凭吊她的诗文。相比之下,李春烨显得更寒碜。

“唉——,算了……算了!无所谓!”李春烨嘴上轻描淡写,心里伤感不已。

乾隆四年(1739),像紫禁城地砖一样厚重的《明史》编成。李春烨趁着夜深人静之时去翻看,只在《钦定逆案》中找到“兵部尚书李春烨”七个字。他想了想,叹了叹,很是无奈。景翩翩劝慰说:“多少人在上面连个名字都没有,难道他们没有活过?说不定,还活得更好!”

然而,民国二十九年(1940),泰宁编纂新县志,李春烨闻讯,再也按捺不住。他想,好歹我是个进士,还是个尚书吧,怎么能这样千秋万代蒙羞下去呢?李春烨托梦给族长李仕文,启示他去找县志主纂郑丰稔通融通融。李仕文时任国民小学校长,知道这事的重要­性­,决心为族人做点好事。第二天他请郑丰稔小酌,建议为李春烨立传。郑丰稔喝了不少酒,但脑子还清醒:“旧志不为李尚书立传,实属缺典,有欠公道,你不说我也想纠正这一历史公案。”

郑丰稔说话算数。李春烨的传虽然只有两三百字,但是重点突出,一是他查山东陶朗先案追缴赃银百余万两充军饷,二是魏阉生祠遍天下而闽省独无全赖他正义阻之。李春烨看了这篇传记,捻着胡须踱着步,沉吟道:“郑先生文笔真是不错!要是以前,肯定也能考个进士什么的!”

“二白,你看这!”景翩翩独自在看县志后记,突然叫喊道。

原来,所附的修志捐助名单有这样一行字:“李二白、李仕文合捐大洋伍拾元。”

“逆子!”李春烨两眼直冒火星,抓起书就撕。“逆子!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败事有余啊!我怎么尽生败事有余的逆子!”

李春烨不再关心自己在人间的功名,但有时忍不住还是要到五福堂散散步。物是人非。那些成事不足的后代不值得一看,可这房子是自己手上盖的。经历百年的风风雨雨,它依然那么直挺,依然那么恢弘,依然那么亲切。

李春烨真希望儿孙们争气些,比自己更有出息,让编县志编国史的那帮龟孙子们老老实实、毕恭毕敬去写。李春烨的子孙们也真希望“世代出高官”,因此将他的墓果然建得比邹应龙墓更豪华,葬礼也非同一般。传说入葬的时候,他们把一个从福州买来的林姓男孩和一个讨饭的江西陈姓女孩骗进坟墓,吩咐他们伺候香火,却突然封死墓门。民谣唱:“灯也乌,烛也乌,馒头果子尽生枯。”指的就是这事。结果事与愿违,传说风水全让那两个小孩沾走,所以后来福州的林家和江西南昌的陈家都兴旺,而泰宁李家却衰败下来,连整个泰宁的风水都败下来,那第三顶状元帽至今没人能够摘走。也有人说,李家风水衰下来的原因在于伍维屏,他为李春烨建了牌坊,好处没得,反而受拜靴之辱,便请道士作法,在五福堂周围挖四口井,镇住了座炉阜青烟朝城东三涧的灵气,还让福堂的福气随着井水源源不断地让四方众邻挑走……

才到清朝末年,除了父义堂、母慈堂之外,兄友堂、弟恭堂和子孝堂先后易主别姓,连天启皇上亲手制作的福堂木样这传家宝也早被变卖,不知所往。李春烨越看越气恼,有天夜里身着一品官服手持长剑闯入一位邱姓老头的梦里,景翩翩追在后头拉都拉不住。这老头不怕鬼,大胆发问:“何方人氏?”

“吾乃福堂主人李春烨!”李春烨理直气壮。

邱老头当然知道李春烨何许人也,索­性­斥责道:“你早已作古,为何来侵扰我?”

“明明是你侵占我的福堂,还敢倒打一耙?”李春烨大怒,挥起长剑就要砍。

“你身为兵部尚书,何不金戈铁马力保大明江山?”邱老头反而更不怕了,冷言相讥。“你家子孙如果争气,我如何住进福堂?”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