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请他与王嘉驹主任在紫湖宾馆见面……问他行不行。他说行,并要石秘书把这次“三讲”期间群众给省委提的意见找出来,让他再看一遍。
石秘书将厚厚一沓材料放到桌上。
邓中康翻到写有他与王嘉驹不和的那一页。他不得不承认,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次“三讲”群众给省委提了许多条意见,其中涉及到他本人的意见就有两百多条。当然有不少意见是重复的,措辞也是善意的。群众意见最大的、最多的不是他能力问题,也不是他作风问题,而是他和王嘉驹关系不和的问题,并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种不和势必影响全省人民的安居事业。
邓中康跟中央“三讲”巡视组李组长解释个中原因,并表示要以全省大局为重,与王嘉驹重归于好,希望中央巡视组能做好调和工作。与此同时,王嘉驹也向中央巡视组作过类似表态。既然两个人都有这层意思,中央巡视组何乐而不为?
晚上见面就是这个内容,不能不准备,最好是打好腹稿。想起王嘉驹的犟脾气,邓中康有点不寒而栗。
王嘉驹当了十一年省委书记,在全省人民心目中很有地位很有威信,在省委书记这个层次也属于老资格。相比之下邓中康属于小字辈,资历声望不能同日而语。王嘉驹当省委书记时他还在西北某厂当厂长,邓中康当省长时王嘉驹已经当了十年省委书记并开始兼任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前年中央决定,由邓中康接替王嘉驹当省委书记。王嘉驹时年六十四岁,离省委书记的到点年龄还差一岁,下得有点不情不愿。
邓中康当上书记后从工作稳定性和连续性出发,基本上没有改变王嘉驹的工作思路,但没有照搬照套。两个人虽说在年龄上相差只有六七岁,但是在性格上、思想上完全是两代人。王嘉驹有工农干部敢打敢拼的性格,办事果断,雷厉风行;邓中康属于学者型干部,办事谨慎有原则。正由于性格互补,中央才决定王嘉驹留任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王嘉驹从省委书记位置上退下来后一时难以适应,过去每天忙上忙下总是在忙碌,现在除了每个月一次例会外,其他日子基本是无事可干,多余的时间与精力只能用在看报看文件上……见邓中康的讲话越来越“离谱”,越来越与自己背道而驰,他就有想法,特别是他过去颇为得意的口号再也没有人提起,王嘉驹感到自己的时代已经久远了。 txt小说上传分享
突发事故(5)
下来干部最注重这些,自古英雄谁服输?他发起“反攻”……
邓中康这才意识到尊重不够、沟通不够,想上门“负荆请罪”却没有机会,也是王嘉驹根本不给他机会。于是两人隔阂越来越深,误会越来越多,到了半公开的程度。以后是不能见面,见面就有火药味,群众有目共睹。
四
邓中康、王嘉驹相继来到中央巡视组下榻的紫湖宾馆。
李组长亲自为他俩倒茶水。李组长是国务院某部刚刚退下来的部长,也曾当过省委书记,跟他俩也不陌生,具备当调和人的资格。
邓中康今晚的姿态很高,首先检讨自己对王嘉驹汇报不够、交流不够、尊重不够、听取意见不够,请求王嘉驹从全省工作大局出发谅解他、帮助他,捐弃前嫌重归于好。
应该说他的心是诚的,可是王嘉驹没有就此罢休,而是有话要说,要把肚子里的话全掏出来……讲到激动处他还站起来。
这个动作是他当省委书记时人们从电视上看得最多的动作。
李组长见王嘉驹火药味很浓,想缓和一下气氛又怕惹他生气——不能不谨慎,早就听说过他的厉害,果然名不虚传。
邓中康对王嘉驹的批评全领了,但是有一件事必须讲清楚,那就是王嘉驹的前任秘书贪污公款一事要作说明。
贪污犯罪应该抓,王嘉驹也支持。可在办案过程中,王嘉驹发现势头不对,有人想借机寻找突破口意欲打倒他。就在这个时候新华社记者写了一篇文章,点了王嘉驹大名。王嘉驹火了,认为这篇文章幕后有人指使。文章登出来后王嘉驹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大打折扣,他不恨这个记者而是恨死了幕后的策划者。幸亏后来中央有明确结论——王嘉驹秘书犯罪与王嘉驹本人无关,此事才算平息……
听话听音,邓中康隐约感到王嘉驹刚才的话有所指,似乎他就是那个幕后的策划者。
天地良心,他没有干过这种事。
李组长说没有就好,何况老书记也没有指名道姓,只是说出来心情好受些,叫他不要放在心上。
两个人点头称是。
三个人开始聊起家常,顿时话题轻松许多,气氛也随和起来。
老年人最关心的话题是身体健康。
李组长说北京现在最流行的一句口头禅——只要有个好身体,抵得上一个副总理。
王嘉驹说他现在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就是以身体健康为中心,潇洒一点,糊涂一点。
邓中康说他现在太累,真想好好休息一个星期……
三个人不知不觉聊到深夜十一点。
李组长起身送客。
邓中康有些意犹未尽。今晚数他收获最大,铲除了与老书记多年的疙瘩。起身时他突然想起一件事,如果现在不跟老书记通气,恐怕日后又要发生误会。
是这回事,上午上班时江山仁省长拿着南集行署雪灾报告找邓中康,说这次南集农贸市场倒塌事故损失惨重,作为地委书记的董作为不但不及时上报,还想隐瞒事故,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邓中康想起早晨接到一个电话,举报倒塌的农贸市场建筑商是董作为的儿子。
能打进这个电话的人不会是一般人。
邓中康已收到一大摞状告董作为的信,反映最多的是董作为的儿子垄断南集建筑市场的问题。为此邓中康还找过董作为到省委谈过话,重申中纪委在建筑承包问题上的态度。董作为当面给他表态,说回去一定教育好儿子,让儿子退出南集建筑市场……
不想问题来了,邓中康问江山仁怎么样处理此事。江山仁说虽然是儿子问题,但是老子要负责任。邓中康赞成他的观点,如果老子不当地委书记那么儿子就揽不到工程,既然儿子不想退出建筑市场那么就得动老子的位置。两人商量,决定让董作为到省委*部担任副部长。
突发事故(6)
“这样对待作为同志不公平,”王嘉驹指着邓中康,“我问你,作为同志犯了什么错误?在农贸市场倒塌事故中他有多大责任?”
邓中康被问哑了口。
董作为是王嘉驹一手提拔起来的干部,并且私交甚好。王嘉驹重感情,只要跟他好上就是朋友,就从一而终,除非你被他看穿识破,不然就是终身朋友。
王嘉驹下台后,地委书记这个层次的就只有董作为经常来看他,其他地市州委书记也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可是这些人知道他与现任书记关系不和后,怕受牵连、怕影响前途,就不来看他这个老书记。
“这个农贸市场是他儿子承建的,当地群众议论纷纷。”邓中康想通过解释来挽救来之不易的友好气氛。
王嘉驹将右手在胸前舞动一下,问对方调查了没有?他说毛主席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群众议论就不得了、就乱了套、就当群众尾巴,那还要咱们干部干什么?
要不是看在李组长的面子上他还要骂人。
李组长不愿看到今晚的努力付之东流,于是对邓中康说:“这种事是省委管的事,与王主任没有多大联系,我看你们慎重决定就是。”
这无疑是在提醒王嘉驹,干部问题人大主任不要过多Сhā手,人大的职责是在省委的领导下,监督一府两院。
王嘉驹立即意识到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这不是有意所为,而是当主角时间长了再当配角有点不大适应,稍不留神就滑到主角的位置上。他说:“干部问题由你们省委决定,用不着和我商量,也不用给我通气,我不干扰。”
五
桂为民这两天的心情特别好,似乎又有好日子来临了。
自从交流到南集后他就是好戏连台。交流之前他的职务是副专员,到南集后任地委副书记分管农业。从副专员到副书记,虽说级别没有升,但是职务明显升了一截。副专员只有执行权没有决策权,要想对大政方针有决策权就必须进党委班子。
如今,他不仅是地委委员,还是副书记。更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到南集不久行署专员就被调到省政府工作,专员的乌纱帽自然而然地落到了他的头上。
专员竞争很激烈,副地级干部都有条件争取。桂为民有两大优势:一是外地交流干部,在省委组织部挂过号;二是副书记,职务比其地委委员、副专员要硬。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争取到了董作为的支持。
董作为当地委书记之前也是分管农业的副书记,和尚不亲帽子亲,找到了共同语言就找到了上门的理由,请教也好攀近也好,反正越走越亲。开始他喊董书记,稍后喊书记,再之后喊大哥,谦虚得就像徒弟见了师傅。不仅如此,还喊董作为的爱人田淑琴叫大姐,一举一动就像一家人似的,博得董家上上下下不把他当外人看待。
有些人看不惯,认为肉麻。党内应互称同志,他却称大哥,明显有江湖色彩。
微言传到董作为耳朵里,董作为说江湖义气不是坏事,比起那些弯弯绕绕的人要好得多……
专员虽然由省委决定,但是作为地委书记的董作为有建议权,并且他的意见很重要。从相容性出发,董作为更希望找一个能够驾驭的人当专员。
桂为民是外地人,在本地没有建立自己的班底,当选后一定听话。其他班子成员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根深蒂固,枝繁叶茂,很难动。
于是,任命书很快就下达了。
桂为民到南集只半年时间就当上专员,许多人不服,认为是董作为在起作用,纷纷抱怨董作为不公。
突发事故(7)
提拔一人得罪一群,董作为也有点得不偿失。
农贸市场倒塌后,董作为的威信一落千丈,官员要看他笑话,老百姓骂他是昏官、贪官,与此同时桂为民的声望却如日中天。
省委派出两支调查组进驻南集,一支负责调查农贸市场倒塌事故,另一支负责调查董作为儿子垄断建筑市场内幕。江山仁省长也来到南集,带来省委、省政府对雪灾的慰问,发放救济金三百万元。
江山仁在南集只待了五个小时,开了一个简短会议,中饭后同桂为民单独谈了一个多小时。
董作为不知道他们秘密会晤过。下午两点,他与桂为民一道送其离境。
桂为民在省长那里得到明确消息,因此心情特别爽。他打电话叫财政局长熊世昆来他家。
不一会儿熊世昆敲门而入。
熊世昆是董作为力排众议提拔起来的局长,虽然位尊权重,又有董作为做靠山,但是见到桂为民却犹如老鼠见了猫。
桂为民训他就像训儿子,从不留情面。
熊世昆不是胆小,而是能力太差,局党组成员多数不愿跟他合作,他快成了孤家寡人。不过他不在乎人多人少,反正权力在他手中,在桂为民面前他胆小如鼠,在单位可是唯我独尊。
可是尊了几天便再也尊不起来了,他的一举一动、一点一滴都被人如实汇报给了桂为民。桂为民强调,财政属政府职能部门,而不是党委职能部门,每笔拨款开支都必须经由他同意。
这无疑是把熊世昆给驾空了。
有时董作为想用钱,熊世昆却找不到渠道,少不了挨训。
书记、专员都训他,熊世昆不像是财神爷,倒像是作孽局长。
熊世昆战战兢兢地走进桂为民书房,问专员老人家有什么指示。
桂为民盯着他半天,突然冒出一句:“知道省委派调查组来南集吗?”
他说知道,是两个调查组。桂为民接着问他有什么想法。他说欢迎,还说南集歪风邪气太严重,需要整一整。桂为民问他南集有哪些歪风邪气,他却一时答不上口。桂为民把脸一垮,说他诋毁南集。他连忙说不敢不敢。桂为民质问他歪风邪气指的是什么?他说有人垄断建筑市场。
要的就是这句话!
桂为民问他为什么不配合调查组。他不承认不配合,因为调查组还没有找他。桂为民说不主动就是不配合。他问怎么样才算主动。
桂为民说:“你们财政局在建的办公大楼是谁承包的?难道不是董作为的儿子?……你说,你收了他多少贿金?”
熊世昆说他一分钱都没有收,建筑商只是个福建人。桂为民说他不老实。熊世昆以为对方又掌握了证据,顿时没有了底气。
每次挨批评对方都有证据,殊不知这一次例外。
熊世昆说他没有收钱,只是喝了几瓶好酒。
桂为民说:“你给我绕……我看你能不能绕过去?”
熊世昆沉默片刻后承认建筑队是福建人,承包商是董作为的儿子董家。
桂为民点头,夸他还算老实。熊世昆再次重申没有收钱……他想撇清却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就凭他这句话桂为民就可以断定:他收了钱。
不过桂为民现在的目标不是他而是董作为,所以他暂且放了熊世昆,要他回去办两件事:第一,立即把工程停下来,何日开工等候行署的意见;第二,主动向省委调查组如实反映工程承包内幕。
他想讲难处,桂为民说:“我要看你的态度……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即使董作为不在南集,你还是可以当你的财政局长。” 想看书来
突发事故(8)
最后一句话很有吸引力,同时还窥探到了内情,那就是他桂为民要当书记!
熊世昆屁颠屁颠地离开。
桂为民好不惬意,他对自己说:“董作为呀董作为,你用人只知道听话,殊不知这种草包会坏了你的大事。”
他大概忘记了自己也是董作为提拔起来的干部,就是没有忘记他也不会把自己归类为草包型人才。
桂为民对自己一直都还算满意,坚持认为自己是人才,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该提!早就应该提!
没有提拔到位,不是他的错,而是没有伯乐。
当伯乐出现时他怀有一颗感恩之心,誓言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还没有来得及回报他便发现伯乐不是把他当千里马,而是把他当阿斗。庸俗一点的说法就是——提拔他是为了驾驭他,甚至是玩弄他。
譬如说机关进干部的事,作为编委主任的他却不知地直机关半年进了七十多人。再譬如财政拨钱,一拨百把万,还不知用在何处,难道让他当一名有名无实的专员?他不是阿斗,是一位有思想有策略的人……
他开始大会小会强调政府职能,把所有局长、县长召集起来,严明纪律——今后凡是请求地委、行署解决的问题,必须事先经专员办公会研究,解决不了的问题由行署向地委汇报。
会议刚结束,人事局长把全区机构改革初步方案报上来。他看到报告的开头就起火,责问人事局长办事不讲规矩。
人事局长揉揉眼睛再看报告,没错啦?历来都是这样起草报告:
地委、行署:
……
桂为民指责对方把他的话当成了耳边风。人事局是政府职能部门,怎么跟地委打起报告?要打也得由行署打,还轮不上他们人事局。
人事局长这才明白,对方是想驾空地委。
事后社会上传他不讲感情,说董作为提拔了他而他却翻脸不认人。
司机龚强兵把社会上的传闻讲给他听,他不以为然,说他这个专员不是董家封的,要感恩戴德就感共产党的恩,戴共产党的德,并说他现在努力工作正是在用实际行动来感激共产党……
想到这些,他有了创作的欲望,决定写成一篇论文到报刊上发表。
心动不如行动,他铺开材料纸……
这时,楼上传来乒乓声,不用上去看就知道,是儿子与儿媳在打架。
“这个不争气的东西。”桂为民抄起桌上的电话,让司机龚强兵把车开过来。
他不愿当儿子、儿媳的调和人,儿大不由父,该说的他都说了,可是儿子根本听不进去。过去,儿子既听话,又用情专一,花心是到了南集才有的。
同时,必须承认的是,儿媳盛梅园是个好女孩,不仅聪明贤惠,而且还孝敬老人。
是儿子背叛了她。
盛梅园家庭没有背景,父母都是工人。她的父母从来没有想到要女儿攀龙附凤,当桂海量出现时,她的父母不是惊喜而是反对。
理由是干部子弟要么蛮好,要么蛮坏,桂海量属于前者还是属于后者谁也说不好。如果是后者,那么平常百姓人家奈何不得,保险的办法就是不要惹官宦人家。
盛梅园听从父母建议,毅然断绝与桂海量往来。怎奈桂海量的火力太猛、缠劲十足,每天开着车跟在盛梅园的ρi股转……
最使盛梅园感动的是,她的父亲得了尿毒症需要换肾,桂海量卖掉了自己的小车,凑足了二十万径直送到医院来。
盛梅园的父亲得救,桂海量也获得了爱情……
不久,桂为民调到了南集。由于老伴是教师不能马上随调,于是家被一分为二:桂海量随父亲到了南集,盛梅园陪婆婆留在原地。
等到假期一家人团圆时,盛梅园这才知道桂海量移情别恋,爱上了一名护士……
桂为民不信,问儿子有没有这回事,儿子不隐瞒,点头称是。他给了儿子一巴掌,问儿子追盛梅园时的热情到什么地方去了。儿子说那个时候爱她而现在不爱她。他说婚姻不是儿戏,即使盛梅园是一堆屎也得吃下去。儿子说那是上一辈人的观点,现代人是跟着感觉走。
他问儿子:“你们都领了结婚证怎么办?”
儿子爽快地说离婚。桂为民说,如果盛梅园不同意怎么办?儿子说那就打官司。说得轻巧,可他丢不起这个人。
儿子说:“我就知道你不同意,不同意的原因我也知道……你就是官迷,怕我离婚影响你的仕途。”
桂为民又给了儿子一巴掌。儿子说他有两全其美的办法,那就是脱离父子关系。他勃然大怒,拿起烟灰缸砸向儿子……
他真想不理这个儿子,怎奈他是他唯一的儿子。
楼上的打骂声变成了哭声。
盛梅园要割腕自杀……
桂海量开始还不相信盛梅园会自杀,以为她是在吓唬他,没想到对方动起真格。
桂海量拿起毛巾要给她包扎,盛梅园却不予配合。
哀莫大于心死。
盛梅园在南集没有其他亲人,唯一的亲人又是个负心郎,这叫她如何面对家乡父老?唯有一死了之……
桂为民不能无动于衷,想上楼又止住,他从未进过儿媳的房间……
正在他犹豫的时候,龚强兵来了,桂为民让他上去帮忙。
龚强兵一眼就望见盛梅园手腕上的鲜血,不由分说地抱起盛梅园就往楼下跑。
龚强兵是复员军人,身材高大,力气如牛。
盛梅园在他怀中特别乖巧。
车就停在院子内,龚强兵把盛梅园放在车座上,发动引擎正准备开车。
桂为民从客厅出门,叫他下车。
他问什么事。
桂为民嘱咐他不要透露盛梅园和他家的关系。
龚强兵没吱声只是点头,这种事不用吩咐他也知道该怎么做。
小车一溜烟地消失。
桂为民再也没有心情写材料,瞪着儿子欲言又止。
正在这时,老伴回家了,听说家里出了事,她坚持要去医院,被桂为民制止了。
电话铃响了,是行署接待办杨主任的电话,问他中午陪不陪省委调查组吃饭。
他说陪。放下电话就走。
无事不登三宝殿(1)
礼品备齐还不能出发,想见书记、省长不是一件容易事,必须事先与他们的秘书预约,不然枉跑一趟省城是常有的事。
六
董作为要调走的消息被传得沸沸扬扬,几乎到了真的地步。
高天泽每天接到这样那样的核实电话不少,多是董作为的朋友打来的。高天泽说没有这个事,对方说无风不起浪,要他提醒董作为不要掉以轻心。他想跟董作为核实,又怕董作为批评他捕风捉影,正在为难时董作为叫他弄几斤茶叶,说要上省城。
高天泽立即打电话到桂花茶场。场长说今年的春天比往年来得晚,气温比往年低几度,新茶出的慢,几百亩茶园只摘了四斤茶叶……县长拿走一斤,只剩下三斤。
正好够用!高天泽心想:书记、省长、人大主任各一斤。
董作为批评他不该自己瞧不起自己。他一头雾水,不明白领导的意思。
董作为问:“秘书及其他人不配喝茶?”
高天泽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董书记的意思是还要给领导的秘书、司机、警卫员一人搞一点。这些人跟领导鞍前马后也够辛苦的,不说跟领导平起平坐,也应该意思意思。
减半,他们一个人半斤别的茶叶,加上领导的三斤,一共四斤半。
礼品备齐还不能出发,想见书记、省长不是一件容易事,必须事先与他们的秘书预约,不然枉跑一趟省城是常有的事。
董作为经常交代高天泽,要主动同省长、书记的秘书搞好关系,要他跟司机小丁学习,说小丁就会搞关系,与省长、书记的司机是铁杆子。
高天泽曾想讨教几招,可小丁卖关子不说。其实他知道,无非就是带这些哥们去舞厅泡小姐。这个办法对司机管用,对秘书不见得奏效。
小丁把小车开到省委大院。
董作为和高天泽下车。走近大门,高天泽向武警战士亮明身份后,放行。
邓中康在办公室等他。
董作为进去后,高天泽就留在秘书办公室。石秘书给邓中康当了五年秘书,是邓中康在西北当省长时的秘书。
秘书是各为其主,主人关系好秘书之间来往就亲切。
邓中康不喜欢董作为已是公开的秘密,原因并不全是因为他是前任省委书记的人,而是受周围环境的影响。邓中康身边有不少人总爱议论董作为,说他是全省地市州委书记中能力水平最差的一个,加之南集地区是全省最落后的地区,一直引起不了省委的重视。
董作为知道邓中康不喜欢他,想改善关系,努力过多次,怎奈邓中康对他依然不感冒。他俩在一起谈话一般不会超过十分钟,谈完工作之后就无话可讲。
其实最能交流感情的,是工作之外的话题,如家庭、爱好、对国际国内大事的评价等都是最好的话题,怎奈话不投机半句多。
正因为有这层关系,高天泽跟石秘书的聊天也很吃力,客套过后便出现冷场。高天泽想活跃气氛,于是故意扯一些闲话,怎奈对方不接招。没办法,高天泽把茶叶交给石秘书后便回到车上等候。
他的ρi股还没有坐热,董作为就上了车。人还没有坐稳他就催小丁快走。他说这种地方是是非之地,其他省委领导见你找书记不找他会有意见,最好的办法就是偷偷地来偷偷地走……
高天泽不明白,地委书记找省委书记是最正常不过的事,用不着偷偷摸摸像是做小偷一样的怕被人发现呀?
董作为上车后很高兴,话立即多起来。他有个习惯,人高兴话就多,不高兴就闷在车里扎葫芦。
邓中康刚才明确地告诉他,继续留在南集当书记。
无事不登三宝殿(2)
任务完成、目的达到,董作为轻松一大截,接下来,便是应付。
在江山仁办公室,董作为没有说其他话,只申明特意来看省长,顺便请省长品尝南集新茶。
江山仁说他小气,每次送礼就是茶叶,难道南集再也没有其他好东西。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