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和的仲秋午后,江淮之间一处丘陵地带,满山的野草又高又密,青黄相间,呈现出一派独具地方特色的大自然美。然而,那一块块谷地里,村落与田园都是半废半存,人烟稀少,有些农田里的荒草比山草更旺。
这地方南距滁县城约35公里,西距津浦铁路仅10公里,无休止地战乱,把这片富饶土地快要闹成无人区了。
今天,这儿又来了兵,是天亮前路西过来的,番号并不保密,叫新四军第五支队。他们说:“东进抗日”,而此地老百姓对中国兵说抗日,无所谓信不信,是听烦了。从本年——1939年入夏以来,桂、韩两派军队常经过这里,也都说抗日,结果是他们两家互抗,就像两群斗架的公鸡,两头都“抗”得血头血脸,尚未见谁真的向日本兵开枪。至于铁路西谁谁同日军打过什么仗,这里人根本不知道,政府无人到边沿区来,未必全是怕日军,主要是这类地方无油可刮。这回来的队伍给老乡们印象不坏,也只是因为他们不扰民、有礼貌,支队服务团宣传了新四军性质与宗旨,民家还理会不了。他们天明前来,上午睡觉,现在吃了午饭,该走了,抗日不抗日,民家只有等着瞧。不过,使民众感到振奋的是支队司令罗炳辉将军,魁伟胖壮,声如雷鸣,这气概倒像个抗日将军。
有一位十###岁的小参谋,人们都管他叫“娜米斯”,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横直是个诨名。他是司令部管地图的,山东口音,在通过翻译向一名被俘的日本兵询问情况。那日俘很傲慢,有些话翻译大概不好“翻”,小参谋烦躁起来,拿起地图就走。过来一位教书先生模样的人,拦住娜米斯,挺认真地问道:
“这鬼子是真的?”
“鬼子还有什么真假!”娜米斯没好气地说。
先生又问:“听你们伙伕班弟兄说,夜里过铁路打死15个鬼子,又活捉了1个,这么大胜利,怎么不宣传?”
罗炳辉就站在近旁,听了便接口答说:“芝麻大的小仗,有啥子好宣传的啰!”
那先生道:“不,罗司令,鬼子兵委实厉害,死也不缴枪,所以中国兵总也弄不过他。”
“嗬嗬嗬!”胖老罗笑声像开连珠炮,“鬼子也是人,把他打死了,割他鼻子他都不知道,还会不缴枪?”
那先生躬身一礼:“罗司令说的是。”他说罢跑去看日俘,又引来些老乡看“洋鬼子”。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