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珙看着虞青融,赞许地点点头道:“不想你虽然年少,又是江湖人士,却对中原之势甚是明了。”微微一顿,说道:“只是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大宋jīng兵,多屯驻于江淮,此番入洛,千里运粮,难以为继,纵然潼关、黄河险要非常,可是无粮之兵又如何能守?一旦江淮jīng兵有所闪失,他rì蒙古南下,江淮富庶之地必然兵祸连年,却是得不偿失了。”
孟珙道:“京、洛之兵若少则难以固守,多了莫要说是粮草不继,即使粮草丰盈,蒙古只要绕道山东,径取江淮,则我大宋亦是首尾难顾了。”
虞青融惊道:“那这样进军汴州的宋军岂不是很危险了?”
孟珙叹道:“正是,得中原容易守中原难,蒙人一旦南下,不但京、洛难守,而且这事算得我们背盟在先,理亏在我,蒙古必然以此为借口趁势南下,饮马长江,襄樊处于咽喉之地,恐又将兵祸连年了。”
虞青融脸上忽青忽白,yīn晴不定,问道:“那又该当如何?”
孟珙一笑道:“好在襄阳自岳将军收复以来,兵锋甚少,积蓄颇多,这两年来珙驻扎此地,亦是筑城储粮,不敢有丝毫懈怠,蒙人若来却也未必能讨到好处。”
却听一旁的萧赞恨声道:“可是将军就要更戍了。”
虞青融大吃一惊,道:“襄樊不可没有将军,将军一走,倘若蒙人南下,襄樊就危险了。”
更戍制虞青融自然知道,当初宋太祖为了防止镇将拥兵自重,规定将领必须定期轮换戍守之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武将专权,但也造成了兵不知将,将不识兵,很大程度上消弱了军队战斗力。
孟珙笑道:“你们这是偏见了,我大宋人才济济,兵强将广,像杜杲、丘岳、曹友闻、余玠等皆世之良将,远胜于我,就是yù来襄樊接任的赵范赵侍郎,虽曾力劝圣上出兵京洛,但论到诘戎治兵,比孟珙亦是不遑多让呢。蒙古即便前来,又岂能讨到便宜?只是可怜我大宋百姓,自此又将祸结兵连了。”
虽然孟珙如此之说,虞青融还是难以释怀,黯然道:“如此说来,此番入洛一旦成为画饼,恢复中原就无望了。”
孟珙轻轻摇头,眼放光芒,无比坚定地说道:“恢复中原乃天下汉人毕生之志,想我华夏儿男英雄辈出,只要朝廷宽徭薄赋,积蓄人才,徐图渐进,一等机会到来,收复故土亦非难事。”
虽然虞青融不知道这一天何时才能到来,但听得孟珙如此之说,顿时信心百倍,热血飞腾。
孟珙续道:“就是你等武林人士,虽然身在江湖,却是心系国家,汉家儿女如此,又何愁鞑虏不灭,大宋不兴?”话语铿锵有力,落地有声。
虞青融心cháo澎湃,朗声道:“即是如此,青融此番南下却是不必了,只是师父尚在汴京,青融须回去一趟,待汴京之事一了,定当南下追随将军,任将军驱驰,还望将军莫要嫌弃青融粗鄙。”
孟珙微笑点头道:“我欢喜都还来不及,又如何会嫌弃?”
萧赞笑道:“军旅之事我也不大懂,却很期待他朝共同驰骋,痛杀胡虏之rì呢。”
三人相谈甚欢,觥筹交错,直至夜半。
虞青融酒量浅薄,不知何时就沉沉睡去。
(按:笔者认为,端平入洛若是组织得当,其实并非不可行。一旦据潼关、黄河险要之地扼守,则宋军可以集中优势兵力阻击蒙古南下,亦不至后来遍地开花,处处设防。另外孟珙祭扫皇陵完毕回至襄阳时端平入洛已经失败,而蒙古早在灭金之后就已北撤。因情节需要,时间上或有提前,或有推后,不再一一赘述,还请读者见谅。)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