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枪杆子1949 > 第一章太阳是从东边升起来的(5)

第一章太阳是从东边升起来的(5)

毛泽东和林彪,将重兵投注锦州,这招棋果真厉害。两军搏杀,原本没有绝对的妙招。你想关门打狗,我就来个东西对进,两面夹击,到头来看谁是被关在门里挨打的狗?却谁知攻的攻不动,守的守不住,兵是­精­兵,将是名将,熊熊大火中都成了毛泽东的盘中餐。

他知道失掉东北将意味着什么。

“八?一五”光复后,许多舆论呼吁让张学良去接收东北。凭这位少帅和“东北王”的威望,应该说既名正言顺,又可应者云集,绝非熊式辉和杜聿明这样的外来户可比。而且张学良与共产党的那种关系,还将使共产党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对其轻不得,重不得,或许东北就不会变成眼下这等模样。可果真如此,这个让他一辈子都恨恨不已的西安事变的“罪魁祸首”,不也是他蒋介石的一个烫手的山芋吗?

没人知晓这一刻,乃至下半辈子,蒋介石是否曾为未能起用张学良后悔过。

而稍微懂点儿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失掉东北,国民党的华北防线就无遮无拦地­祼­露了。

蒋介石在他的行邸圆恩寺,与傅作义进入此行的主题。

蒋介石身着长袍坐在沙发里,望着傅作义:廖耀湘情况不明,东北不日尽陷,下一步是华北的问题了。是走?是守?宜生(傅作义字宜生),你说说看?

坐在沙发里的傅作义,作沉思状。

他不想把话说在头里,而且他的意见已在南京讲过了。

去年11月4日,蒋介石要他去南京商讨华北作战方针时,通过国防部长何应钦转达老蒋的意见,委他为“东南军政长官”,要他率部南撤。他这个“华北王”,听罢疑虑重重。海运宁沪,优先考虑的肯定是中央军,他的殿后的察绥军,怕是只有被歼的份儿。沿津浦路南撤,几十万军队连同眷属、物资,要通过辽阔的解放区,还有黄河天堑,同样凶多吉少。西退绥远,那是他和部下的意愿,老蒋肯定阻挠,中央军也带不走。而固守平津塘,既可控制所有华北部队,又能直接接受美援。

在南京军事会议上,傅作义主张固守平津塘,力陈坚守华北是全局,退守江南是偏安,非不得已时,不可南撤。

蒋介石觉得有道理。放弃平津,放弃华北,无疑是辽沈之战后对军心士气的又一次沉重打击,国际观瞻自然也不用说了。内战伊始,空中海上,美国人运送国军那么卖力气,而今却不肯及时提供撤退船只了。除了不想继续浪费投资外,是不是也看他老蒋的日子,有些过不下去了?美国人是靠不住的,可他不靠美国人又能靠谁呢?

撤退平津,加强江南防线,本是无奈之中的明智之举,蒋介石算是有眼光。可辽沈大战前,他不也是主张放弃东北,集中力量构筑华北防线的吗?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