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意识到伊拉克是在寻求神经性毒剂的前体,而拒绝与其谈判。伊拉克随
后又依次求助于联邦德国、瑞士、荷兰、比利时和意大利的公司。最后,意
大利米兰市的蒙特迪松公司接受了此项交易,以249 万英镑的投资在9 个月
内建成了工厂。这个工厂的中间工厂是由联邦德国一个重要试验室装置供应
商卡尔·科尔布提供的,他的一家子公司位于法兰克福附近的德赖埃希。伊
拉克还从联邦德国汉堡w·E·J 股份有限公司购买了大功率泵和化合物。这
家公司已经证实它所出口的氟化纳、异丙胺和三氯化磷都是按吨计算的,这
些原料都是生产化学武器所不可缺少的。1985 年,这家公司还同伊拉克签订
了一项提供价值3500 万马克设备的合同。由于与具有化学实战能力的国家交
战是1918 年以来美国所不曾遇到的,因此,海湾战争爆发前,美军士兵在沙
漠地区加紧适应性的防护训练,海军陆战队为对付伊拉克可能发动的化学
战,将防化训练作为重点科目。根据美军材料,武装人员采取防护措施后,
将对战斗力产生很大影响,估计战斗力下降30—50 %,而在气温超过摄氏40
度的沙漠地带,影响将更大。
伊拉克这家化工厂位于鲁特巴以东10 英里的阿卡沙特的沙漠地带,靠近
一个磷酸盐矿,可从磷酸盐矿获取重要的原料。该工厂于1978 年正式投产,
设计年产化学药剂达2000 吨,计划生产阿米通、内吸磷、对氧磷、对硫磷等
极毒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在化学结构上与神经性毒剂十分相近。由此可以
推断,该厂既可生产农药,也可生产包括维埃克斯在内的神经性毒剂。该厂
在两伊战争后不久就生产了芥子气、沙林,1985 年又生产了梭曼。
早在1980—1981 年,伊拉克至少有一座杀虫剂生产部门所属的重要“杀
虫剂”工厂投产,它们从不生产任何杀虫剂,实际上是在生产芥子气,也能
生产沙林。伊拉克还从联邦德国的技术人员那里得到用神经性毒剂在野外进
行试验的技术帮助。1982 年,伊拉克又以生产杀虫剂为名,与联邦德国签订
了合同,从一家专门公司购买了大量技术设备,用于国内的毒剂生产。其生
产原料大部分需要进口,主要来自联邦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荷兰、
比利时、美国、前苏联等国家。
1983年,伊拉克的杀虫剂生产部门通过荷兰的一家贸易公司,向比利时
的菲律普石油公司采购了500吨可生产芥子气的硫二甘醇,当1983年7月这
家贸易公司提货时,菲律普公司才知道真正的买主是伊拉克。1984年初,当
伊拉克杀虫剂生产部门再次提出500吨硫二甘醇的订货时,菲律普公司疑心
加重,拒绝了这一订货,并通知了比利时政府。
1984年2月,美国海关停止了伊拉克杀虫剂生产部门的一个购买74桶
氟化钾的订单,因为氟化钾是生产神经性毒剂沙林的前体之一。此类订单有
多少是无法猜测的,但已了解到至少有一家荷兰公司向伊拉克出售了合成神
经性毒剂的另一前体磷酰氯。
据美国情报机构称,在海湾战争前伊拉克共有5个生产、装备和储存神
经性毒剂的地点,分别设在巴格达、法卢贾、萨马拉、沙尔曼帕克和阿卡沙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