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正瑞是台湾中华工程公司科威特工地负责安全的督导,该公司的业务
是维修科威特国际机场的跑道。伊拉克入侵后,机场成了重点警戒区,台湾
劳工们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刘正瑞后来回忆起滞留科威特的日日夜夜时,
感慨万端。他在发表于台湾《中国时报》上的一篇手记中这样写道:
当我们的车队在8月22日凌晨踏过约旦和伊拉克交界的边境、离真正的
自由之地还有数公里之遥时,我突然害怕这个垂成的自由希望在最后关头破
灭。所以当看到自己人沿着车队找到我们并喊着“你们自由了! 你们安全了!”
时,我的眼泪几乎要夺眶而出。回想过去10 多天的日子里,几度被伊拉克的
士兵用枪顶着肚子、脊背,眼看着辛苦经营的工程不保,整日里受战火、枪
炮威胁,所有感触都在一刹那间涌上来,一幕幕胆战心惊的画面又在脑中出
现。这18 天,就像一场噩梦..。8 月2 日,鉴于科威特的危险局势,中华
工程公司驻科威特经理丁光渝打电话给台湾“外交部”驻科威特代表葛延森,
问起有没有撤退劳工的计划。葛回答说“没有”。丁光渝问:“对这里的劳
工兄弟的处境如何考虑?”葛延森说:“我这个办事处也不是正式的政府机
构,力量有限啊!”“那怎么办?”“我现在也自身难保,只好请各位自求
多福了。”
当在科劳工的生命安危系于一发之际,台湾“外交部”的葛代表竟然采
取漠然置之的态度!当丁光渝放下电话,把这一答复转告大家时,群情激愤,
焦急、失望、愤怒、沮丧..人们心情更加沉重。“怎么办?”经过开会研
究,并向公司总经理报告,尽快做好准备,安排撤退。
局势越来越危险了。刘正瑞又为随队来的家眷发愁,要想个办法把她们
送到安全的地方。到哪儿去好呢?“对,找中国大使馆!”第二天,他找到
中国大使馆。毕竟是骨肉同胞,使馆人员立即热情答应提供帮助,将大部分
劳工接到使馆商务处住了下来。
台湾“外交部”代表葛延森早已自己逃跑了,台湾方面又始终没有撤退
计划传来,形势越来越紧张。在此情况下,刘正瑞通过中国驻科威特工程公
司向中国大使馆探询“能否帮忙撤退”。中国使馆向国内请示,得到的答复
是:“尽力照顾好台湾同胞,撤离时要优先照顾。”当刘正瑞将此消息告诉
大家时,台湾劳工们一片欢腾。在这孤立无援、求助无门的情况下,祖国大
陆伸出了援助之手,有些人激动得哭了。
撤退时间定于8 月18 日,路线是从科威特经巴格达再到安曼,这是伊拉
克政府唯一开放的线路。大家立刻分头准备。后来,由于工程方面的一些事
情没有处理完毕,一直拖到20 日,车队才跟随中国使馆的撤退队伍一起出
发。这次撤退,中华工程公司技术人员及家属共136 人。中国大使馆给每人
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旅行证。使馆的人员还表示,如果到安曼后搭机返台有
困难,可安排他们先乘中国民航飞机到北京,然后取道香港转赴台北。对这
种无微不至的安排,台湾的劳工个个感激万分,提出要以重金酬谢。使馆人
员坚辞不收。他们说:“我们是一家人,骨肉同胞情谊难以用金钱表达。”
经过长途跋涉,走了三天两夜,车队于22 日凌晨通过了伊拉克最后一道
关卡。中华工程公司的何总经理及两位副总经理在约旦境内迎接。当他们看
到带队的中国有色金属公司驻科威特经理陈若颐时,几位泪不轻弹的男子汉
却抱头痛哭起来。
何总经理说:“谢谢大陆同胞的关照,我实在没法用语言感激你们
啊..”
陈若颐赶忙回答:“这都是应该的,我们是一家人嘛!”
分别时,大家互相握着手,挥动着臂膀,两眼噙满了泪水。“再见!再
见!”‘再会!再会!”人是暂时的分离,心却永远地相连!
海湾危机牵动了全世界人们的心,欲知美苏两个大国加紧磋商的情况,
且看下文分解。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