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岸的两个石油输油管道枢纽进行了轰炸,旨在封闭油井,抑制石油继续流
入海湾。另外,美国、英国也相继派出了专家小组帮助海湾国家处理油污;
丹麦和瑞典合作,派出了一艘万吨级除油船奔赴沙特阿拉伯海岸帮助清除海
上油膜。海湾有关国家也纷纷在其领海海域设置防油栅栏,以保护本国的海
水淡化工厂。
美国军事官员及有关专家认为,伊拉克向海湾倾泻石油有两个目的:
其一是军事目的。用其阻止和推迟多国部队在科威特沿海的登陆行动。
伊拉克企图必要时把石油覆盖的海面点燃,从而利用“石油火海”这个屏障
阻止登陆舰只靠近科威特沿岸,使多国部队登陆计划破产。另外,利用油膜
堵塞登陆舰船的进水管,破坏其动力系统,使舰船失去作用。同时,借以破
坏沙特阿拉伯的海水淡化工厂,使多国部队用水发生困难。
其二是政治目的。利用这一问题对国际社会施加压力,使之要求美国停
止对伊拉克的进攻,牵制其军事行动。另外,伊拉克说,海湾的石油泄露是
美国轰炸伊拉克油轮和科威特油田所致,旨在破坏海湾的石油资源。伊拉克
企图以此在全世界特别是在海湾地区进一步掀起反美浪潮。
美国军事和环境保护部门的专家认为,伊拉克向海湾倾泻石油在军事上
起不了太大的作用。通过燃烧海上油膜阻止登陆行动是不可能的,因为点燃
海上石油需要一系列的条件,比如相应的气候、油层的厚度等等。但从生态
环境角度看,影响是巨大的。海湾地区将面临一场环境被污染和生态环境遭
破坏的灾难。
在海湾地区共有35 个海水淡化工厂,其中沙特阿拉伯的朱拜勒工厂是该
地区最大的海水淡化工厂,该地区1/3 的饮用水都由该工厂提供。专家们认
为,石油与海水接触之后产生两种有害物质:一种是碳氢化合物,它大量进
入饮用水后即可致人死亡;另一种就是黑色球状粘性物,它可直接阻碍海水
淡化工厂机器设备的运转,不能生产出日常食用水。海水淡化工厂一旦关闭,
该地区的1800 万人口的大多数将面临断绝食用水来源的危险,大约10 万多
国部队人员也将遭到同样的厄运。
与此同时,海洋生物的生存也面临着严重威胁。在海湾水域生存着鲸鱼、
海豚、海龟、海鸟和珊瑚等一系列海生动植物。由于石油不断倾泻,造成了
严重的海水污染,许多有害化学物质直接危害着海洋动植物的生存。当时在
海湾一些岸滩已经出现被污染致死的海鸟和鱼类。这将严重破坏该地区的生
态平衡。海水污染带来的后果也将影响将来该地区的渔业发展,许多国家的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