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杀乌鸡!
第113章杀乌鸡!
以夏衍的立场,自然知道大同对鞑靼入侵的判断。他也信任周,坚信周一定能战胜这个敌人。只要周能把鞑靼人赶出大同,那就是天大的功绩。毕竟现在对吴国边防军的战斗力应该不会有更高的要求。
也了解周与苏绪之间的渊源。周在战功之上再加一笔钱给苏旭,自然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只是夏衍万万没想到,他还没有提出要求。毕竟首都在大同战场上的消息是滞后的,但我现在只是了解了兹林堡战役的始末,对周与鞑靼对抗的结果不甚了解。
因此,战争尚未决定,夏衍不愿意对将军们进行更多的干预。
毕竟,一个简单的道理,夏衍还是懂的。在战场上,较少考虑战场外因素的将领更容易获胜。无论对周、、曾还是朱纨。他总是这样,努力让他们不去想战场以外的事情,把这些事情放在战后。
《周·》所报道的第一功臣,自然是战死沙场的三位将军,其次是苏绪,再是周·。
苏旭的贡献仍在周之前。第一,压制了他的儿子周。不管周有多努力,他仍然是周的儿子。前三位将军都死了。而周是幕后主使,他是这场战争的第一大臣。
这种安排不利于军队的士气。
是的,很多人都知道周对的贡献是实实在在的。一不小心,他就可能成为立下第一功的大臣中第四个战死的将军。
但那又怎样?
如果周是这次战斗的第一功臣,很多士兵难免会觉得周溺爱儿子,对他不公平。
至于给苏旭,就没有这个风险了。
首先,愿意为苏旭抬一顶周的轿子。毕竟以刘天河和他的关系,他自然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照顾苏旭。
其次,苏旭藻的枪真的管用。可以说,大同镇从上到下都是目瞪口呆。他们之前就知道这些枪质量好,不然也不会派人来京城做,但是质量好。但是没想到质量这么好。
一天打了1000多发,没有一发爆炸。
这样的速度几乎可以应付任何战场。如果你在守卫一个有很多火炮的相对较大的城市,
这个频率根本没必要开枪,就算枪不是极轻,力气再大的人也能举起来。在两三个人的配合下,它可以像苍蝇一样奔跑,充电也不需要太多麻烦,哪怕是疯狂,一分钟也能打两三次。
当然,这完全是漫无目的的。
你不需要瞄准。十几步之内,瞄准什么?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