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崛起烽燧 > 第四十七章 闹乱子的俘虏

第四十七章 闹乱子的俘虏

其他尚书,挺着脖子,免我的官,来,姓戴的匹夫,你试试,六部否决尚书令也不是没干过。

赵钰民不可能做出杀害俘虏的旨意,做皇帝肯定不能乱来的。

但如何重新安置这二十万人呢?赵钰民也有自己的想法:“皆置之西域,分立酋长,领其部落,则永无患矣。”

意思是,把他们全部迁到西域,设立不同的部落酋长,让他们相互不能统属,以防他们拧成一股绳对大乾造成威胁,这样才能永远保证安定。

这是第一种意见,总结为九个字就是:置西域,分管理,紧防备。

以尚书令戴温为代表的大臣说:“请改安西都护府为西域都护府,为其节度,此安边之长策也。”

戴温的考虑很多,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他的总体意思是说,把二十万九胡俘虏集中起来,安排在西域边境,让他们为大乾守护西域边疆。

但戴温没有否定赵钰民,他认为即使让他们守护边疆,仍然要分成不同的部落,已达到分化他们的目的。

这是第二种意见,总结为九个字就是:守边疆,分部落,慢接纳。

门下省侍中窦平拿出来的建议和上述两位完全不同,说:“戎狄之性,有如禽兽……置之中国,有损无益……迁于西域,分其土地,析其部落,使其权弱势分,易为羁制,可使常为藩臣,永保边塞。”

窦平的意思是,九胡这些外族留在中原,对我们没有什么好处,因为我们要时刻防备他们叛变。不如让他们迁到西域,分成不同的部落,相互牵制,相互争斗,相互内耗,这样他们就没有精力攻打我们了。

这是第三种意见,总结为九个字是:强隔离,互攻伐,引内耗。

李信作为中书令,他们认为之前的做法没有什么问题,说:“王者之于万物,天覆地载,靡有所遗。今九胡穷来归我,奈何弃之而不受乎……授以生业,教之礼义,数年之后,悉为吾民。”

李信的意思是,这些九胡既然归顺(被俘虏)了我们,我们怎么能不要他们。我们应该把他们迁到内地,让他们放弃放牧的传统,改学中原人农耕,然后我们再教他们礼仪,数年之后,他们就被我们同化了,彻底变为我们大乾的国民了。

这是第四种意见,换汤不换药,总结为九个字是:迁内地,改耕种,可同化。

不过最狠的还是要算秘书省魏羡对其他人的意见嗤之以鼻,魏平说:

“九胡世为寇盗,百姓之雠也;今幸而破亡,陛下以其降附,不忍尽杀,宜纵之使还故土,不可留之中国。夫戎狄人面兽心……今降者众近十万,数年之后,蕃息倍多,必为腹心之疾,不可悔也!”

魏羡的前半部分和窦平说的很相似,他认为九胡这些民族“人面兽心”,不可相信。

赵钰民既然不忍心杀了这二十万俘虏,就千万不能让他们留在中原。因为数年之后,二十万人变成三十万万,成倍的增长,这么多“白眼狼”在大乾腹地,将来必然成为心腹大患,若不早做处理,将后悔莫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