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时姨娘的家乡烟霞村的苏老二一家,此时坐在一起商量这二两银子如何花。
苏云柔根据当时的物价换算成人民币就是,鸡蛋一个铜板一个,一个铜板相当于现在一块钱,一千个铜板就是一两银子,二两银子就是现在的两千块钱。普通人一个月工资都不到,这还是这个家分家以来有最多钱的一次。
当时虽然分家分了三十两银子,可还没焐热呢,又是买房子又是买地的。房子是同村闲置的,虽然破旧,确也花了十两银子,这还是友情价。因为虽然是土房子,但起码有门有窗不漏雨。接着就是买地,一亩良田要七八两银子,普通的地也最少五六两银子。苏父当时只买了二亩良田,花了十六两银子,当时姜玉琴刚生三丫,产后大出血,喝了两个疗程的药又花了二两多,就这样地没丰收以前,家里吃的用的还靠姜玉琴娘家接济。
本来王大夫说姜玉琴亏损严重至少也要连着喝十几个疗程的药才能好转。但是家里实在没钱,喝了两个疗程后姜玉琴慢慢可以站起来走动,就说自己好了不用喝了,因为血亏的药都是人参、鹿茸等名贵药材,一副就要一百钱,喝了二十天就花了家里二两银子。
丈夫苏仁国也心疼妻子,可是实在没钱,听大夫说这病只是体弱,一时半会要不了命,只好将这事放下,想等有钱了再继续买药给妻子吃。
可谁知只有二亩地,产量实在不高,虽然苏父又利用空闲时间自己在自家后面的山开荒了三四亩地,但开荒的地都在山坡上,不但耕作不方便,而且严重缺水庄稼产量更低。
辛辛苦苦劳作一年产的粮食除了交粮税跟自己家吃,也只能卖五两银子。这五两银子还得有二两是给苏大强的养老钱。
这还是收成好的时候,去年遇上灾年,总共卖了三两银子,交了养老钱只剩一两。这一两银子是恨不得掰成八瓣花,处处节省,家里吃的是地里产的玉米,大豆,菜是挖的野菜,再自己重点土豆啥的。孩子们穿的是邻居给的,即使给的大部分也是带补丁的,因为大家基本都不怎么富裕,就这样还是大丫穿了给二丫,二丫穿了给三丫。所以到三丫这衣服已经全是补丁了。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