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厂,干活儿的人都少了,还能有多少孩子在这上学?
没孩子,老师就开始跳槽。
越没有老师,学生就越少……
一次给曾繁宇送红利的时候,他顺便提了一下,说了说小舅子两口子的实际困难。
领导听得真切,心中自然明白钱亦文不能无故和他闲扯这个。
曾繁宇说道:“小钱哪,两地分居,可不是个事儿。
“我来帮你解决一下吧。”
钱亦文赶忙说道:“那可是太感谢曾叔了。”
曾繁宇问道:“他是什么学历?现在在哪儿教书?”
钱亦文说道:“大专学历。
“毕业后,先是在我们镇中学上了几天班,后来因为表现不错,被调到吉春县中学任教了。”
“教中学的?”曾繁宇说道,“正好,我外甥在红光制鞋厂的子弟中学,改天我给你问问。”
钱亦文心知,领导说的问问,那就是没问题了。
自己的外甥都去当校长了,安排个教员还是个事儿吗?
果然,没过多久曾繁宇就亲自打来电话,说已经给他说妥了。
吉春那边放人,这边就能马上接收。
想让吉春放人,那还不容易?
好工作,向来都是进去难,出来容易……
<PS:四凤子是作者捕捉到的一个时代典型。在1986年放弃了铁饭碗,在一个售货员还是光鲜职业的年代里,勇气可嘉!>
1986年5月……
钱亦文站在窗前,手里的一杯清茶,淡淡飘香。
现在的英多,在别人眼里,已经红红火火了。
可是,在钱亦文的心里,按照前世的布局,只能算是刚起步。
眼前,他还有很多事儿要做。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