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李君羡回到皇宫后,直接来到了御书房。
李世民批阅着奏折没有抬头,问道:“怎样?那文青向你打听了什么东西?”
李君羡拱手禀报道:“文青向臣索要改贞观元年以来,大唐洛阳及周围三州的商业行情,以及大概记录”
听到这个话,李世民放下了奏折,带着恨铁不成钢的语气骂道:
“这小子,真是朽木不可雕也”
商贾之道始终是不入流的,这是在李世民心中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
可那文青竟然打死不肯入仕,一心扑进商贾不回头了?
莫不是他真的要下旨,才能把文青强行从商贾之道上拉回来?
不行,李世民的自尊心不允许他这样干,他是个有能力的人,是个自负的人。
曾经天策府能人异士无数,无不是志同道合,互相倚重,识英雄重英雄,留在天策府的。
所以,李世民不会轻易的丢弃他的原则,他看重的人才,必须得是心甘情愿辅佐他的大业。
李世民看向不说话的李君羡,问道:“他要这些资料来干嘛?是为了天生店开扩做准备吗?”
李君羡想了一下,回答道:
“应该是的,文青说他是为了更好的做生意,才需要那些资料的”
“他这样做也是为了内帑能更好的赚钱,为国库上税,为国家减轻负担”
听到这个话,李世民心里好受了些。
不过依旧在纳闷,不自己亲自上阵,也可以赚钱的啊,文青怎么就是不懂这个道理呢?
一身的才华扑在商贾一途上,实在是太浪费了。
李君羡见李世民久久不说话,问道:“陛下,臣还没有答应他给予那些资料,请问陛下,是否要给他?”
百骑是个特殊的部队,遍布天下,整个大唐犹如一张蜘蛛网,无数情报聚拢向长安,却全程只专属于皇帝一个人直辖管理,所有收集到资料,也只属于皇帝一个人。
所以文青就算想要,李君羡跟他关系再好,也不可能给文青,只有李二陛下点头后,才能给。
李世民闭上眼睛,深呼吸了口气,重新批阅起了奏折。
“给他吧”
“朕倒想看看,他还能在商贾一途上,呆一辈子不成?”
......
看着百骑士兵搬来一箱又一箱的资料,喃喃道:
“这百骑真不愧是历史有名的情报机构啊,后世所谓的锦衣卫云云的,大部分也是照搬了百骑的结构”
“就连二十一世纪的国家情报网,那些教授都说了借鉴了唐朝百骑的传输方式”
“实在是先进”
百骑士兵一个个都是训练有素,人狠话不多的角色,足足五个大箱子不到一刻钟就搬完了,放进了文青的书房里。
文青的书房是小筠娘精心布置的,书架上的书不多,都是文青上次去书斋那里赢回来的。
士兵搬完后,没有跟文青打招呼,人就走完了,至于那李君羡,也没看到。
“这玩意这年头应该属于国家机密了,我这看完了要不要还的哦?”
文青突然想到一个问题,这些东西如果弄丢了,李二陛下那边会不会怪罪下来?
要知道,这年头的消息鼻塞,一个城通往另一个城,都是需要通关文牒或者路引的,没有这些,是不能到处乱串门的。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