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战国风云 > 453 休养还是征伐

453 休养还是征伐

于是乎伐赵再次被提上了日程,文琼坚持认为短短一年的时间太过于短暂,粮食和器械倒是恢复上来了,问题在于人口还没有恢复,特别是吞并了威国和韩国之后,风国各郡的人口结构发生了极大地改变,此时应当继续休养,不应当再起兵戈。

孙温自然是坚持自己的观点,认为吞并赵国之后,风国才有资本休养生息,目前来看,赵国不吞并,风国一直面临三面被围的巨大隐患,只有消灭赵国后,方才能减少到两面,到时候不论是防御还是进攻,风国的压力皆是骤降。

公孙施对于国内的兵源表达了担忧,认为人口还未完全恢复,风国的军士实际非常吃紧,如果赵国损耗过大的话,有可能无法防御其他诸侯国的进攻。

孙温认为过于谨慎了,不论是否攻打赵国,都要面临其他诸侯国的攻击,与其这样担惊受怕,还不如干脆一点,快速吞并赵国。

公孙施认为赵国与威国和韩国不同,韩国本来就是诸侯国垫底的存在,不论是军士的数量,还是疆域的面积,皆是垫底,所以攻伐起来特别容易。

威国则是因为被切割成了数块飞地,加上威王的一系列政策,以及奚欠的操作,这才导致威国被快速推到国都,随后威王眼看翻盘无望,被迫投降。

公孙施指出赵国的情况截然不同,故关就不用多说,经过赵国的数次加强之后,城防系统极为完善,关隘又是依山而建,攻城器械想要打掉故关非常困难,其次赵国铁矿石储量居全天下之首,赵军的装备非常精良,并且赵国的经济状况和人口状况皆是处于优良,保守估计,至少还有40万赵军,甚至能够拉起60万军士,风国想要快速打下赵国极为不现实。

孙温认为公孙施在夸大其词,赵国顶天就40万军士,风国也能拉起40万军士,同等兵力之下,快速打下赵国不成问题。

尹烨点出了人口结构的问题,为了控制或者说降低威国、韩国叛乱的风险,不论是关内还是关外,皆是进行了大幅度的人口迁移,皆在控制风险,如果如同孙温预料的那样,快速地打下了赵国,如何安置赵国数百万的人口,将会是个大难题。

赵国人数过于庞大,目前风国的人口抛开旧威国和韩国,实际上不足千万,想要控制数百万的赵国人口,可谓非常的困难,总不能直接调集数十万大军驻防吧,这样就丧失了吞并的意义。

要是按照威国和韩国的处理方式,利用外迁和内移的方式,那么必须要等到风国人口达到二千万之巨,方才能平稳地接收赵国。

可是从不足千万到达二千万之数,少说需要二十年,这样的话又等的太久,恐怕不利于风国。

易衡也是很头疼,尹烨要是不说的话,他还忘记了这件事情,实际上哪怕威王投降,威郡境内依然不安分,时常有叛乱事件发生,包括韩国也是如此,只不过韩国的叛乱力度较小,很快就能被镇压,基本不需要朝廷从其他郡调集兵力。

实际上何止刚刚吞灭的威国和韩国,早就已经覆灭的密国、蜀国、巴国,依然也存在叛乱的情况,韩飞认为还是日子过得太好了,这群‘刁民’连姓什么都忘记了,才刚刚吃饱饭几天,就忘记了之前饥肠辘辘的日子,还敢翻天了!

如何控制新扩张的疆域,一直都是大难题,从古至今依然找不到太合适的方法,温和一点的当然是大融合,利用通婚的办法,让民族逐渐融合,开始忘掉过去的历史,成为风国子民。

残暴一点的方式就是血腥镇压,这样一来的话,很可能越是镇压,反叛的情况越严重,所以除非逼不得已的情况下,没有哪位君主愿意采取这种方式。

最好的办法,还是靠时间抹去一切的伤痕和仇恨,如同尹烨所言,安心休养二十余年,基本上就不会出现叛乱的情况了。

毕竟人心都是肉长的,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风国的政策,可谓是惠民之政策,没有丝毫的剥削和压榨,放着好日子不过,非得走上叛乱的路子,一般来讲这种人很少,民众也不是傻瓜,很难被蛊惑,这样一来的话,疆域就算稳定了。

——内容来自【咪咕阅读】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