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燕很担心易衡带着数十万百姓南下,这是在害他们!毕竟他就经历过类似的事情,知道难度有多么大,他们还是精壮男子迁移,都是损伤过半,如果带上妇孺老人的话,怕是十不余一,血流千里。
易衡有过这个想法,不过马上又被自己否决,作为一名聪明人,不用赵燕劝说,易衡已经想清楚了其中的难点,想要带着数十万人穿越敌控区以及战争区,根本不现实!
别说他现在只有3千人,就算是30万人也没有办法保护周全,很有可能军士连同百姓,都得死在迁移的道路上。
易衡解释了原因之后,让乡亲们稍安勿躁,表面顺服威国的管理,实际上阴奉阳违,等待着风国到来,假以时日风国必然会收复长丰郡全郡。
乡亲们沉默不语,有人问道,这需要多久的时间,十年还是二十年?
易衡坚定的说道:“不需要十年!更不需要二十年!如果你们按照我的方法来执行,慢则二三年,快则一年半载,长丰郡就能光复!”
乡亲们议论纷纷,都感觉易衡在吹牛,只是说些体面话来安慰他们,怎么可能一年半载就能收复失地。
易衡示意乡亲们相信他,一定可以做到!前提是要配合他的行动,并且需要极强的信念,一旦自己认定不可能了,那么就真得不可能了!
一番演讲之后,易衡这才让乡亲们散去,第二天率领轻骑出城,奔赴下一处县城。
威国都尉此时的政策又犯错了,都尉认定乱世用重典,采取了高压的姿态,强行逼迫乡亲们交代‘叛军’的方位,结果适得其反,更加引起了乡亲的反感,仇恨的种子早已种下,经过官吏的压迫,已经生根发芽,再经过都尉的残暴酷刑,已经成长为了参天大树,此刻再也没有可能压下,除非一把大火烧毁大树,当然这样做的话,威国只能得到了一片没有人的焦土,有城无人,有地无户,威国拿下的土地毫无意义。
都尉坚定没有人想死,只要保持高压的姿态,镇压数个月,就能把刁民全部斩杀,却忘记了一个词语名为‘官逼民反’!一味地高压,只能让局势越来越失控。
钱粮根本收缴不上来,‘叛军’的数量却在不断增加,不断有押运的辎重队遭遇‘叛军’的袭击,并且‘叛军’的痕迹也越来越难以追踪,都尉的剿匪大队,已经数日没有收获。
易衡也很惊讶乡亲们能做到这一步,本来按照他的想法,乡亲们能配合延缓缴纳钱粮,或者在粮草里掺和沙子和小石子已经算不错了,根本没想到乡亲们敢于亮剑,白日耕种忙,夜晚则是换好刀具,自发的组织在一起,又是抢粮又是杀人。
都尉也发现了问题,好像所谓的‘叛军’,有不少人都是当地的农户,根本就不是正规的军士。
都尉没有选择疏导,而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把农夫当‘叛军’杀,秉持着来多少杀多少的原则,他就不信了!还不能杀干净不成!
但是押运的军士有些怕了,这种提心吊胆的日子真是不好过,晚上睡觉的时候都得睁一只眼,时刻防备着水源和食物有没有被下毒,走在路上的时候,老是怕丛林里飞出箭矢或者标枪。
这种全民皆兵的战斗,导致押运速度大幅度减慢,同时运输的线路暴露无遗,易衡依靠着情报,数次摧毁了大型辎重队,导致威国前线吃紧,只能向赵国求援,两国军士吃一家粮,无疑加剧了赵国的消耗,并且长此以往下去,赵国已经心生嫌隙,认为威国出工不出力,明明是联军,但是消耗的粮草却是赵国在承担。
威国也很不服气,打仗除了粮草之外还得看人员,威国出兵极多,并且不畏死亡,冲锋陷阵死伤无数,可比赵国强不少,现在吃你一点粮草怎么了?
后方不稳导致前方军心动摇,如此的联军如何能对抗韩永的风国部队,数次接触之后,联军根本没占到便宜,被打得节节败退。
渠国收到情报后,暗自庆幸没有掺和这场闹剧,否则又是损兵折将无数。
打成这样的局势,已经没有必要坚持下去,威赵两国摆低姿态,想要楚国介入,却没有想到被一口拒绝。
楚国已经看清楚了贸然出兵的后果,如今长丰郡刚刚收下不久,强行出兵的话,后勤补给根本得不到保证,并且长丰郡楚国瓜分最多,暂时已经满足,不想继续兴兵攻打风国。
这种情况下,威国已经不想打了,提出议和终止这场战争,赵国却认为威国就是个废物!连自家的后花园都管不好,示意威国不打就滚,赵国并不想结束战争。
自此威赵两国联军破裂,威国开始退兵,并向风国传递国书,请求议和谈判。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