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战国风云 > 245 被迫攻城

245 被迫攻城

现在摆在赵军面前的乃是取暖的问题,正常来讲已经快要开春气节,天气应该逐渐回暖才对,然而渠都之外天寒地冻,赵军被冻得直哆嗦,任凭不断的加柴火,依旧无法驱除寒意。

赵军此次的统帅乃是赵国名将秦仞,秦仞属于少壮派,同样年少成名,为赵国立下了赫赫战功,但为人成熟稳重,行军打仗的风格反而偏向于廉琒这种沙场老将。

秦仞的策略很简单,渠都毕竟是一国之都,当初建立之时,就按照都城的规格修建,一共修建了数十年的时间,城墙宽厚高达,护城河更是广阔,就算渠都内部只有寥寥几万人驻防,20万大军依然很难攻破,并且作为渠国都城,自然储备了大量的物资,想要靠着围城断粮,怕是要等数年之间。

所以秦仞不打算攻击渠都,而是攻击渠都周围的数个城邑,从而达到作战效果,切断渠都与周围的联系和补给,占领城邑之后,赵军进退自如,再也不用担心恶劣的天气,以及鬼魅一样的渠国游骑。

想法很美好,现实很骨感,渠国不仅城池较少,都城与所谓的卫城相距甚远,这与所有的诸侯国都不一样,譬如赵国的国都与卫城的间隔不到20里地,风国同样如此,相距25公里,但是渠国却是100里的距离,与其说是卫城,倒不如说是渠国第二大城池。

渠国数个城池都是集中在都城附近,渠国乃是游牧民族,不太依赖城邑,所以选址就很随意,并且没有所谓的都城门户,防止都城沦陷的防御机制。

其中的道理很简单,渠都可有可无,草原民族不会认为渠都沦陷,会对自身有什么影响,要知道渠国建立也才100来年,之前长达上千年的历史中,草原氏族连一个城池都没有修建,只有几个临时的交易站、中转站,这也并不妨碍草原王族统治,也不妨碍普通牧民生活。

正是因为这个思想,秦仞的计划注定落空,占领渠都周围的城池,并不能形成封锁线,切断渠都与外界的联系,反倒是因为城池相距甚远,会影响赵军的联动,相当于分兵作战,很容易被各个击破。

秦仞没想太多,只是单纯的认为攻打都城太过于不明智,打不下都城,我可以去打周围的城池,同样可以起到牵制的作用,最为重要的一点在于可以据城防守,并且能够遮挡风雪,不用那么狼狈。

易衡早就想到了北境的赵军如何对付,首先放弃除了都城之外的所有城池,全部转移到云泽郡府或者渠都,留下一座空城给赵军。

至于为什么不派军士防守城池,易衡认为没必要,人只要没事就行,城池就‘送’给赵军。

看似秦仞占了大便宜,不费一兵一卒,就成功的夺取下数座城池,实际上秦仞已经上大当了!

城池目前全部归于赵军,那么到底要不要派人防守驻军,秦仞不可能打下来不要,所以必须要派出驻军,这样一来的话,相当于赵军主动分兵,别小看秦仞分出去的数万军士,这可是极大的削弱了赵军,毕竟赵国只是出兵20万而已,又不是50万,秦仞已经主动分出了三分之一的兵力。

驻守渠国的8座城池,意味着补给小队,需要分出人手负责这8座城池守卫的粮草运输。

这样一来的话,赵军的后期补给危矣,毕竟一个城池多则1万人,少则2000人,运输队派大量人押运,就会耽误秦仞主力部队的补给,少量人押运,就会被游骑抢劫。

这就是主动弃城的可怕之处,不管秦仞如何处理,易衡都不会有损失,反倒是秦仞的‘贪心’,导致本就吃紧的后期补给彻底崩溃,本来拥有人数优势的赵军,这下变成了劣势的一方。

秦仞的处理没有太大的问题,他们赵军来渠国不就是为了扩张疆域的吗?

既然如此的话,为何不占领城池,并且占领之后,还能形成拦截圈,间接性的封锁渠都。

这里就不得不说楚国的狡猾之处,看似多个方向进军,楚国占尽了便宜!云泽、筱风两郡之地不仅土地肥沃,还与长丰郡相连,楚国控制起来非常的容易。

秦仞拿到的8个城池,都在都城的周围,看似地理位置极好,但是相距本土甚远,赵国想要控制住城池及其周围的区域,相当于要占领渠国一半的疆域,才能勉强控制住局势,问题是赵国有这个能力控制吗?很显然,并没有这个实力!

当然如果楚国与赵国相加的话,的确有可能打垮、打散整个渠国,重新让渠国重回200年前部落制,赵国现在占据的城池,就能控制住,显然楚国遇上了强大的阻力,只求先保证三郡相连,至于把渠国赶回极寒之地,这是之后的计划,并不是现在的主要目标。

占领8座城池后,秦仞手中还有十几万的大军,总不能待在某座城池一动不动吧!

所以秦仞占领完城池之后,三面围住了渠都,每个方向刚好5万人,摆出了架势,大修大建防御工事,做出了长久进攻的打算。

颜霄站在城墙上面无表情,秦仞围而不攻还是猛烈攻城,他都不担心!他就想要看看,等补给吃紧,本土被洗劫之后,赵军接下来怎么做,他是一点也不着急。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