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战国风云 > 273 大破韩军

273 大破韩军

韩军的步兵阵营同样无法抵抗风军的攻击,看似人数优于渠军,实则节节败退,最后演变到了溃败之势。

易衡率领的军士乃是由3万游骑、3万步战、2万弓弩手,外加5000重骑和重骑扈从1万5组成,合计10万整。

韩鹴雁行阵7万,骑兵5万,弓箭手2万,直接被乌槐3万游骑杀得溃不成军,剩余5万组成的锋矢阵同样无法抵抗易衡的3万渠军。

同样是溃败之势,并且比雁行阵崩溃得还要快,韩鹴都要把战鼓锤烂了,奈何韩军就是无法前进,一直在后退,督战队根本不顶用,到最后督战队都在逃跑,直到溃败之势已成的时候,韩鹴还是无法相信,为何人数相等的情况下,己方连一点抵抗的能力都没有,完全就被渠军以平推之势彻底击溃。

答案非常简单,易衡经历过数次大战之后,已经发现人数上万之后的弊端。

古代行军打仗人数伤亡之后通讯成为了问题,虽然有令旗的辅助,以及鼓声作为传讯工具,但是人上一万,人山人海,加上近身肉搏格外的紧张以及战场喧闹无比的厮杀声,很难让军士第一时间接收到主将的命令。

所以易衡早就开始以50人为编制,任命50人的基层指挥官为小旗,顾名思义小旗背着一面较小的旗帜,由小旗来负责50人基层的调度和指挥。

由下往上,5个小旗立一人为部曲,负责指挥小旗以及部曲作战,5个部曲为司马,司马身旁必有至少3面旗帜兵,负责传令和调度,最后就是校尉指挥3到5名司马,负责传令和调度、指挥。

校尉之上设立偏将军、裨将军,指挥万人军团,渠国与其他诸侯国一样,只要达到将军的冠号,都列为高级军官。

这样一来的话,军团大将直接传令给麾下的偏将军、裨将军,再由他们传达给麾下的校尉、司马,最后命令传达到最基层的小旗。

各个诸侯国看似与易衡的制度差别不大,但是效率却慢了许多,在于易衡是指挥‘战略’并不是战斗,各国诸侯国则是指挥战略的同时还要兼顾战斗,自然效率远远不如易衡。

易衡所谓的战略很简单,他只负责大方向,譬如突袭进攻、回援后侧、两侧包夹等,而负责前中后三军的将领,则负责如何攻击、回援、包夹,再由传递各个中低层校尉、司马。

这一来的话,就要求三军的高级将领拥有较强临场应变的能力,一旦有一个环节出错,可能会影响整个战局。

易衡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发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他的大局观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小规模的调度不能尽善尽美,加上战役之中局部战斗瞬息万变,根本不可能做到万无一失,既然如此的话,还不如放权给麾下将领,如果出错的话,也能及时地调整和弥补。

现在渠军的将领多由中低层校官、司马提拔,并且经过了易衡的考核和测试,大多数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对于战场的厮杀司空见惯,都是尸山血海里蹚过的狠人,加上易衡的培训,战略上的思想有所开发,作战指挥更显平静。

最为重要的一点在于令行禁止,易衡三番五次地强调,平时将领可以跟他嘻嘻哈哈,但是战鼓声一响,三军上下全都得听从军令,不得有任何的违背,让其向左前进,就不允许向右前进,让其后撤就不准向前杀敌。

渠军全军都沉浸在这种氛围之中,严格按照军令行事,放心大胆地把后背交给袍泽弟兄。

并且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渠国以军功晋爵,加上易衡优待军士,所以渠军的战斗力极强,悍不畏死,败而不溃,围而不乱,进退一致,具有死士的特质以及精锐的特点。

韩军的锋矢阵溃败的原因太简单,渠军令行禁止,步调统一,举枪架盾分工明确,步弓协同默契极高,一波架枪推刺,随后马上后撤,刀斧手立马上前掩护反击,最后弓箭手齐射压制,紧接着长矛手再次推进突刺,如此循环几轮后,韩军的排头兵损失惨重,反观渠军士气高涨,越战越勇。

并且渠军中低层调度有序,在不破坏锋矢阵大阵型的前提下,不断的微调身形,或是左右拉扯流出空隙,或是追半而止,箭矢齐射,各种变招微调让韩军极为不适应,并且韩军可没有不溃的特质,死伤达到三成之后,士气极为低落,已经有了溃败的迹象。

随着乌槐的呼啸声,韩军弓骑溃兵直冲步兵方阵,让步战猝不及防,侧翼彻底被冲散,瞬间人仰盾翻,渠军弓弩手那肯放弃机会,直接射击溃乱成一团的韩军右侧,加上可怕的马蹄声,以及‘乎拉’声,韩军军心彻底崩溃,前军变后军,倒逼着中军和后军后撤。

韩鹴大怒奈何溃败之势已成,大局已定的情况下,韩鹴无力回天,只能尽可能地保持阵型的完整,狼狈不堪的朝着己方的营寨后撤。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