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家这番发言,自然被群而攻之,各种讥讽之言扑面而来,范家族长根本不在乎,直接说道:“丞相乃大才,文韬武略天下无敌,成为新王必将带领风国振兴,你们懂什么!”
易衡打断了争吵,说道:“我是来通知你们,并不是找你们商议!”
易衡已经决定接受天子的诏书,成为风国的新王,所以无论世家名门是否反对,他都会义无反顾地登基为王。
环顾四周之后,易衡严肃地说道:“你们要骂也行,我也没有办法阻止你们,冷嘲热讽无所谓,既然我选择了接受天子诏令,自然是做好了准备。”
话锋一转,易衡厉声说道:“但是你们记住了!不想一臣事二主的话,趁早给我辞官回乡,原有的待遇全部保留,不要给我搞出阳奉阴违的事情,于国于民不利之事,不论我是君主还是臣子,都是零容忍!”
瞬间大堂鸦雀无声,名门世家还想发言,易衡继续说道:“你们要搞清楚一点,有些家族已经吃老本非常久了,躺在祖宗的功劳簿上很舒服吗?祖荫可以庇护你们一代两代,甚至三代四代,但是绝对不可能世世代代庇护下去,到底是跟随我建功立业,还是继续吃老本,任君选择,我说了,绝对不会为难你们。”
世家忍不住说道:“篡位夺证,乃大逆不道!易衡你就算说出花来,依然是逆臣贼子!”
易衡冷眼看着,说道:“如若不服气,允许你辞官,你要搞小动作也随便你,我倒想看看,你能拉出多少人马出来!还是那句话,我不强迫你们,但不要说一套做一套,在其位却不谋其政。”
易衡最担心的就是名门世家说一套做一套,内心反对易衡为新王,却又舍不得放弃高官厚禄,一边拿着朝廷发放的俸禄,享受着爵位官职带来的好处,一边却又阳奉阴违,不干正事,处处使绊子。
要是直接揭竿造反的话,易衡还好对付,最怕两面人,搞阴阳面,这种最难防备。
文琼的方案或许有些残忍和冷漠,并且还容易误伤无辜,牵连到毫无关系的人群,但绝对是最有效的方案,可惜易衡不想这么做,如此得位,无异于‘暴君’,并且容易留下太多的问题,激发太大的仇恨。
表面上易衡不在乎口碑以及史书的评价,但也不代表着易衡无所畏惧,马放南山,彻底的放飞自我,做出血腥残忍之事,骨子里易衡还是想做到仁与义,德兼才。
名门世家还能说什么,易衡已经把话给说死了,没有任何商量和缓和的余地,甚至连变通之法也不愿意接受,所以名门世家以及风国旧臣分为了三派,以范家为首的新君派,全力支持易衡登基为王,拥立新法、新政,当然也有当场辞官的世家、廷臣,这是摆明车马反对易衡为王,最后一批最少,却被易衡记在了心里,他们是以风国为基础,也就是说效力的乃是风国,根本不是死去的风君,或者准备为新君的易衡,乃是国家、社稷,并不是某个人。
说实话,易衡最欣赏的就是最后一批人,这才是大臣应有的态度,不过这类人相当的少,原因很复杂,同样又很简单,易衡心知肚明。
风国易主,新王登基,自然要昭告天下,明面上易衡仍然是‘迫不得已’,受迫于天子的诏令,只能登基为王。
黎民百姓得知消息后,可谓是欢呼雀跃,甚至有人张灯结彩,以此来庆祝黑夜的结束,黎明的到来。
乡绅对此非常的反感,奈何易衡前段时间的刀太快,斩杀得太多,乡绅哪还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就怕屠刀从自己的脑袋上落下来。
士大夫阶层不用多说,反对者居多,纷纷开始痛骂易衡,特别是米暠,本来收到易衡的邀请准备重新出任仕途,结果收到了易衡要登基为王的消息后,立马开始装病不出。
既然易衡已经成为了风国的君主,渠国的职位必须要进行调整,易衡已经递交了辞呈,推荐文琼为渠国丞相,嵬自然是欣然接受易衡的提议。
随后渠国三公九卿开始变动,文琼如今成为了军政一把手,身兼相国与太尉。
紧接着就是一系列的人事变动,以及加官进爵,同样关于吕宗的弹劾依然没有停止,依然有大量的官员上书参奏吕宗,基本直指吕宗擅离职守,未经请示率军攻打,这可是相当严重的罪名,易衡本来想冷处理,没想到官员根本不想放过吕宗,谏言参奏一刻也没有停歇。
文琼向易衡请示了吕宗的问题,以及威国答应的2郡之地和25座城池,是否现在就向威国催讨,当然还有易衡家室的问题。
易衡示意吕宗的问题从轻处罚,威国之事暂且搁置,此事还需从长计议,至于赵婷、范琴、甄霁,还有易衡的子女,可以马上转移到风都,甄霁刚刚生育,可暂缓一段时间。
易衡现在还要处理风国内部的事情,士大夫反对者太多了,这可比乡绅还要麻烦,这几日来到‘行宫’谩骂者非常多,可谓是昼夜不停歇,根本停不下来。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