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也不能说官民麻木不仁,而是文琼给得太多了!先说政策问题,密国全境开始延续渠国的新政,一系列利民的政策,瞬间就改变了子民对于渠国的态度,加上褚良早有约束,除了最初的几起事件外,根本没有扰民的情况出现,所以渠国是以非常柔和的手段,占领了密国全境。
对于官员来说,文琼的提高俸禄政策,可谓是让他们喜出望外,并且文琼并非是全部罢免密国官吏,很多官吏都是继续担任原职务,或者平调,甚至有人被提拔,所以对于官员来讲,文琼的到来不仅无害反而有利。
当然难免有忠烈之臣,直接辞官不做,文琼也不勉强,发放一笔津贴之后,允许他们告老还乡。
占领密国之后,文琼开始迁移一部分牧民前往密国放牧,同时让游骑朝着风国境内接受张燕的训练,名义上通过重骑兵的测试,如有合格者留在风都,不合格者返回原籍。
但是不论是否合格,这批游骑都被易衡分配到了各郡县,担任诸如武教、军候等职责,总之利用游骑善于御射的能力,来训练和带动新兵。
并且易衡推出政策,破除了军士不得与家眷在一起的规矩,这是易衡的自信,同时为了缓解游骑的情绪,以及之后的计划,下得一步大棋。
易衡发布诏令,认为军士戍边卫国本就辛苦,由于边境环境恶劣,故让家眷身居都城,如今游骑多有调任在风国内陆,远离故土和亲人,长此以往难免思乡情切,所以允许调任风国的游骑与家人团聚。
诏令颁布之后,本来还闷闷不得的游骑,马上兴高采烈起来,实际上风国的条件的确要比渠国好,哪怕是较为落后的县城,也要比渠都更为适合居住,而且不少游骑的家人,根本就没资格住进渠都,而是住在大草原上。
这样一来的话,大量的牧民开始迁入风国,风国自然无法放牧,所以易衡分配了土地,方便牧民耕种。
一来二去之下,渠国牧民被拉扯得一干二净,渠国境内的牧民数量急剧减少,加上文琼的调动,游骑基本全部远离了渠国。
眼看事情已经准备完毕,文琼建议开始最后一步,直接去除渠国的国号划入风国,渠君嵬封为渠侯,继续食邑渠都,草原氏族的食邑不变。
易衡有些犹豫,认为这样做的话,是不是有些操之过急,文琼认为毫无问题,渠国已经被彻底控制住,郡、县全是自己人,加上之前的调动,草原氏族纵然有再大的意见,也没有用,大局已定,渠国必须要去除国号,归入风国管辖。
文琼认为易衡已经成为了风国之君,加上之前的掌权,氏族已经习惯了易衡的统治和管理,至于去除国号一事,氏族的归属感并不高,完全没有必要担心,氏族会因为暴乱,况且就算暴乱也没有任何风险,以目前的形式,有一个算一个,都得被镇压下去。
易衡表示并不怕氏族的暴乱,而是认为此举有些伤了渠国人的心,特别是游骑们,要知道游骑的数量非常庞大,乃是目前风国的主要军事力量,一旦游骑要反的话,或者出工不出力,将会对风国非常不利。
文琼认为游骑又不是一群不知感恩的王八蛋,易衡的威信已经达到了顶点,加上政策的倾斜,游骑势必不会造反。
最后文琼有些不耐烦,认为易衡太过于犹豫,本来最初的计划就是如此,不然的话,何谈曲线救国?如今大事将成的时候,为何易衡如此迟疑,渠国只是开胃前菜而已,根本不值得耗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要是易衡不抓紧时间的话,如何完成心中的伟大抱负。
易衡被说动,示意文琼开始行动起来,取消渠国番号,并入风国管辖,当然要做好安抚的工作,如非必要,易衡不想尸横遍野,血流千里。
文琼随后找到了嵬,直接开门见山地说出了取消渠国国号的计划,嵬非常的冷静,也没有情绪的波动,点了点头,说道:“孤,不对,我已经不是君主了,我明白了,文相稍等片刻,我马上去写下诏书。”
文琼掏出诏书,说道:“大王直接盖下玉玺吧,我会让颜霄派出禁军保护大王,不对,应该是渠侯的安全。”
嵬拱手说道:“那就多谢文相了,渠国能交给风君之手,乃是大幸!其实风君还在担任丞相的时候,我早就想禅位了。”
——内容来自【咪咕阅读】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