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衡回到后宫还在生气,实际上说是后宫其实就是后院,王宫的建设还未完毕,易衡依然暂居府邸。
“大王一脸不悦,可是遇见了什么烦心事?”甄霁倒是见缝插针,由于赵婷和范琴刚刚生产,所以甄霁自然要好好的表现一番,威襄作为新人,自然也不敢抢在甄霁身前,只能屈居身后。
易衡示意没事,喝着茶说道:“这茶挺不错,朝议难免意见不统一,哪有可能顺心如意。”
甄霁若有所思,给易衡倒茶,说道:“大王国事繁忙,这白发可谓是日益增多,还请大王珍惜身体,切莫太过于劳累。”
易衡示意知道了,侍卫此时捧着文书,说道:“大王,褚良大将军的急件。”
易衡拿过文书看了起来,有些生气地说道:“褚良怎么如此优柔果断,这点小事也要问我。”
褚良询问之事,乃是占领蜀地城池之后,如果官吏全部不变动的话,占领了等于没有占领,所以需要重新任免官吏,特此向易衡请求权利。
易衡生气的原因很简单,这点小事根本不用询问,自己处理即可,不论是杀还是罢免或者是任用,褚良可以便宜行事,根本无须请示,这也是他之前就说过的地方,已经给予了褚良节仗,赐予了褚良假节的权利。
易衡刚刚处理完褚良的文书,侍卫又捧着文书汇报,甄霁见状带着威襄施礼告退。
好不容易忙完政务,侍卫再次禀报,文相求见,商议蜀地之事,易衡连忙让侍卫宣文琼。
文琼开门见山地说道:“臣思索良久,发现蜀地之顽固远超想象,如果继续按部就班地进行下去,恐怕拖延的时间太久,消耗的粮草太多,对于我国颇为不易,故此特来与大王商议,加快夺得蜀地。”
易衡问道:“文琼有话就直说,何必绕来绕去。”
文琼有些迟疑,说道:“臣所谓的计谋,乃是绝户之计,有些伤天和,乃是考虑到风国现在的情况不容拖延,并且所求只是土地,人口的话,我国实际并不太缺。”
易衡打断道:“不行!绝户之计就算了,风国现在缺人缺地,并非只是缺少耕种的土地,蜀地之民又无过错,平白无故遭受战火,已是不幸,还有绝人门户,太过于歹毒,并非本王又当又立,而是考虑到本国臣民的感受,以及将士的感受,所谓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实在是谬论,结果很重要,过程同样重要。”
文琼点头说道:“臣也认为有伤天和,但是风国的情况不容乐观,必须要尽快拿下蜀地,结束战火,安心发展国内,改正弊端,方为上策。”
易衡说道:“实在不行就和!并非说不能言和,只是和的话,有些不划算罢了。”
文琼说道:“楚国暂时不会对我国用兵,叶峰关已经被我国夺回,凭借着关隘之险,器械之利,楚国不敢轻易出兵攻打,至于绕过叶峰关,必然会被威国察觉,凭借着我国与威国的关系,必然不可能让楚军从容借道运兵。至于赵国和韩国,估计也不敢动手,韩国不必说,已经大伤元气,没有十几年的时间,根本无法恢复,赵国的情况也差不多,伤到了根基,需要一定的时间恢复,唯一让臣担忧的就是渠国、密国、巴国内乱的隐患,渠国看似稳定,实则根本不稳,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大规模叛乱,还需要继续削弱草原氏族势力,扩大君上的王权,密国、巴国更是不用说,特别是密国,一直都在叛乱,只不过规模较小而已,很快就能被镇压下来,但是这并不是一个好兆头,同样需要处理,削弱当地名门世家的势力以及密王宗亲。”
——内容来自【咪咕阅读】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