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战国风云 > 342 南北分榜,尽量公平

342 南北分榜,尽量公平

易衡这下有些为难了,文琼和褚良皆是拒绝封赏,并且认为目前的爵位太高,主动要求削减爵位,对于易衡增加食邑的提议,也是婉言拒绝。

易衡秉持着有功必赏的原则,坚持赏赐褚良万金,以及增加三百户食邑,至于舒国君的爵位,同意褚良的请求,暂且搁置不封。

本来易衡下一步就是册封赵虎为君,结果文琼和褚良搞出这么一出,让易衡只能放缓计划,毕竟文琼和褚良乃是文武的翘楚,对于风国皆是中流砥柱,两人都不受君侯,易衡也不好意思册封赵虎。

封君封侯不成功,但是低级的爵位要继续发放,易衡大手一挥,又同意了大批的爵位申请。

文武百官知道劝说没有作用,易衡就是要坚决贯彻政令,得到爵位的将士自然是欣喜若狂。

对于惨遭杀害掌柜的家人,易衡给予极为厚重的赏赐,自然获得了叩谢。

总体来说,易衡给出了强力的回应,导火线就是因为燕国杀害钱庄掌柜一事,为此风国出兵斩杀了10万燕国将士,别说国内军民气势高昂,其他诸侯国也是为之侧目,认为风国极为强硬,这点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却酿成了如此大的祸端。

易衡现在想要改善国内的状况,首先确定税收的稳定以及保证农作物的产量,充实国库乃是当务之急,目前财政依然不健康,欠下的债务依然非常多,并且用钱的地方还不少。

蜀郡无愧于天府之国,除了良田无数之外,连稀缺资源盐也是产量颇高,目前蜀郡每年的盐产量,足够供应全国所用,并且还有大量的剩余,这还是在谨慎的开采下,并没有无限制地开采。

薪柴的情况同样非常乐观,由于较早的立法干涉,目前人口增长虽然迅速,但是薪柴没有出现短缺,并且薪柴专卖之后,每年的收税越来越高。

财政稍微有些改善之后,易衡就想大力发展楼船,以此来应对楚国的威胁。

楚国给予风国的压力极大,并且风国之前不善于水站,楼船训练得极少,如今要抓紧时间训练,方可应对突发情况。

这样一来的话,大司农风恒又有了意见,认为目前财政不支持大量修建船厂,制作船只,以及扩大楼船军士的规模,易衡直接驳回上奏,要求大司农全力支持,不得藏着掖着。

就这样好不容易有了存银的国库,又因为楼船的项目流出,看着连老鼠都没有的仓库,大司农风恒欲哭无泪,直言就没见过这么惨的状况,哪怕是大灾之年,国库也不至于连一枚刀币都没有。

转眼已经达到了年关,也就是风国新历的6年,易衡不知不觉已经成为风君5年之久,年纪却才24岁,如今新纳妃的林宜、崔玉皆是有孕在身,可谓是儿女满堂。

根据律法,风三年一次会试,以此来选拔国内栋梁之材,易衡对于第二次的科举考试非常重视,第一次的时候结果差强人意,可谓是矮子中选高个。

文琼此时上书,认为应当继续分为南北榜单,照拂渠四郡的考生,易衡本来现在第二次科举考试之中取消南北榜单,只取一榜择优录取,文琼的奏折出现后,易衡经过慎重的考虑,同意继续延续南北榜单,渠四郡的考生自然是感恩戴德,欢呼雀跃,拥护易衡的决定。

有人满意就有人不满,特别是蜀郡巴郡的考生,认为南北榜单有违科举考试之初衷,极大挫败了考生的心气,要求取消分榜,统一标准,优胜劣汰本是自然法则,更是渠四郡推崇的草原精神,君上应当尊崇草原风气,给予渠四郡应有的尊严。

文武百官也是纷纷出列发言,有人赞成文琼的方案,认为渠四郡本是草原之人,归顺周室不过百年时间,这跟其他郡相比起来乃是天然的劣势,所谓的合榜看似公平,实则一点也不公平,但是可以减少一部分北榜的录取人数,增加南榜的人数,适中调试以此来达到平衡。

当然也有官员支持合榜,认为既然举行科举考试,那么就要维持初衷,确保相对的公平,南北分榜存在明显的区别对待,不可继续下去,应当合二为一,择优录取,以此平复考生的抱怨之声。

易衡认为都对,但是南北分榜乃是出于维护渠四郡的考虑,有一点偏斜很是正常。

最终易衡采取了折中的办法,南北继续分榜,北榜减少一点名额分给南榜。

最后这个方案公布之后,不论是渠四郡还是其他郡县的考生都是勉强接受,没有继续地埋怨。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