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探查清楚楚国到底派兵多少进攻巴郡,虽然楚国宣称60万大军,但是这人数往往虚报的严重,号称60万有时候只有30万。
这种行为易衡称之为过嘴瘾,他可是‘老实人’,基本国书上的兵力皆是实数,很是弄虚作假,要么就不说多少大军,要么就别虚报。
易衡认为楚国顶多派出30万大军,这已经是楚国的极限了,毕竟还要防备齐国、燕国,还得防止叶峰关的风军,总不能不顾一切地攻击风国,好歹也得留点后援。
实际上楚国第一批大多数都是楼船,步战很少大概在3万人左右,楼船则是奇多无比,足足有5万人!
楚国头一次与风国楼船交战,所以格外的小心,看见徐嘉率领的风国战场第一时间就停止了前进。
江海上的战斗要比地面上的战斗简单一些,由于船只的限制,无法做到地面上如此的灵活机动,战术也比较单一,并且所谓的阵型没有太大的效果,拼的是船只性能以及器械的优势,风国器械没有太大的劣势,楼船的工艺也没有落后楚军太多,但是军士毕竟训练不久,经验上还是要差一些。
楚军的战术很简单,除了最直接的对射箭矢之后,主动接近风军战船,想要冲撞、接舷,这也是水战的主旋律,往往上游的一方要占据优势。
刚好风军处在上游,但是人数较少,战船较少,依托于上游的优势,还是打的格外艰难。
战船上车弩的作用有限,并没有想象中的大,最大的原因就在于装填速度太慢,威力倒是不错,粗壮的弩箭能够击破战船的甲板,但是速率太慢了,很难快速的击沉船只,这样一来的话,就给了楚军船只逃跑的机会。
楚军统帅深知楼船陷入僵局之后,很难撤退出包围圈,所以一直在下达命令,想要利用船只的优势,围住徐嘉的船队。
徐嘉明白陷入包围圈必死无疑!此时岸边的关闻还未到达,而且就算到达了也没法帮助他,所以徐嘉采取了迂回的战术,想要避免与楚军接触。
由于风军的战船装配了威力巨大的车弩,所以楚军也不敢过分地紧逼,之前尝试过冲撞、接舷的战术,没想到被车弩破开硕大的口子,导致船舱进水严重,严重破坏了前进速度,没有前进速度之后,如何冲撞和接舷,只能放弃接舷的尝试。
要是接舷肉搏战的话,徐嘉还真不怕,问题在于楚军接舷之后,还要派船只相撞,想要把风军拖下水。
徐嘉麾下的军士大部分是巴人不假,水性都还不错,但是落下水之后明显不如楚军。
楚军的水师其实并不算出色,但是吞灭吴越两国之后,楚军水师的战斗力直线上涨,已经成为了精锐水师。
就这样打打停停,双方都在猛烈的射击箭矢,实话实说这样一来的话杀伤力真不大,互射良久之后,双方的折损半斤八两,都是损失了一千多人,根本无法伤筋动骨。
徐嘉指挥得有些吃力,风军毕竟是新军,这种大规模江河作战之前就没有参与过,逐渐有些顶不住楚军的攻击,战船正在不断地被撞坏。
徐嘉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知道水师单打独斗扛不住楚军,果断下令撤退,想要甩掉楚军,回到己方城池守卫。
水师还是比较怕城池的器械,特别是巴郡的城防,皆是针对过楼船,楚军如果正面强攻,没有步战配合的话,损失将会特别惨重。
楚军想要追击但是被车弩劝退,对于风军这种船载车弩,楚军统帅之前没有想到居然有如此强悍的威力,也就是击发速度较慢,不然的话,一字排开齐射,就能击沉楚军大量的战船。
当然楚军统帅林冬也不是庸才,马上开始利用小船只勾引车弩射击,如果车弩不上当的话,就让小船利用速度接近风国战船,投掷准备好的火油罐子。
徐嘉防不胜防,小船体积较小,加上战场箭矢纷飞,稍不留神就让小船靠近,随后就是甲板起火,要不然就是船侧被凿开一个大洞,大量的江水灌入,严重影响船只速度。
风军战船被小船严重阻碍了撤退速度,加上水流的影响,再次与楚军缠绕在一起,这个时候就不太好脱困了。
徐嘉当机立断,直接主动撞船、接舷,利用较为蛮横的态度,强行清理出一道航道,本以为就此能够脱困,万恶的抓钩出现。
这是楚国当年吞灭越国所发明的战术,利用抓钩拖拽住敌人的船只,减缓速度的同时,立刻接舷战斗,或者让友军的船只冲撞敌船,总之想要轻而易举地逃跑,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徐嘉对此也是早有耳闻,但是没想到是以这种形式发射,徐嘉还以为是纯人力抛掷,没想到是类似于车弩的东西,直接钉死在了船舷上,楚军疯狂地拉拽,加上船只的动力,风军的战船险些失去平衡导致翻船。
徐嘉也是没有与楚军水师正式交战过,对于楚军水师的一些习惯,皆是听闻,有所准备不足实属正常。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