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之间又要到达新年,不知不觉易衡已经执政风国快6年,今年的科举考试又将在开春后进行,相府对此非常重视。
廷尉崔炎的压力也是很大,大量的官吏被关押在官署之中,也就是所谓的大理寺,由于涉及的高官比较多,崔炎审查起来格外谨慎,并且就算取得了确切的证据,哪怕罪犯亲自承认写下了认罪认罚书,也需要经过严苛的审理,并且需要通过风君易衡的御笔朱批才能实行刑罚,更不要说个别官员想要逃脱惩戒,拼了老命的挣扎和狡辩,更是为崔炎的审理带来了难度。
而且有些高官背景深厚,多有世家门阀活动的踪迹,前来求情减刑的人络绎不绝,崔炎虽然不耐烦,本着所谓的薄面,还得抽空与这些贵胄周旋。
除了崔炎之外,还有不少人递折子向易衡求情,易衡对此非常的愤怒,在廷议之时提出了批评,直言有法可依,该怎么处罚就怎么处罚,不要把珍贵的纸张浪费在这种事情上。
易衡直接堵死了所有求情的路子,示意谁要是没事找事,还敢替大奸大恶之徒求情的话,那么就一视同仁,一并处罚,谁要是不信的话大可来试一试,看他敢不敢处罚!
易衡这句话还是非常有震慑力,文武百官就是知晓易衡杀伐果断,谁要是不信邪的话,那么就必然会被惩戒。
同时大量的贪官污吏、劣绅豪强被处死之后,百姓无不为之欢呼雀跃,更有人喜极而泣,这场肃清行动极大地提升了民心,但是也有不和谐之幕发生,关于易衡处理宗亲之案件逐渐成为了焦点。
百姓对此议论纷纷,好在大多数百姓还是比较认可易衡的做法,认为虽是宗亲,但所犯之事过于恶劣,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当然还是有不同的声音出现,认为易衡的堂哥易铁柱罪有应得,理应处死,但是易衡的大伯易勇,好像没必要受到如此严峻的惩戒,易衡有些矫枉过正,对待宗亲过火了,过于残酷无情。
除非之外,还有别有用心之人,大肆传播易衡小宗出身并且被大宗打压的事实,由于不是谣言,而是真实发生之事,易衡没有干涉这群人的传播。
但是对于所谓的小心报复,从给予大伯易勇只是食邑百户的爵位就能看出,对此大做文章,大书特书的人,都被易衡布置的密探盯上。
这个时候民间各种声音都出现了,舆论有所变化,有廷臣出主意,要扼杀这股民议,毕竟宗亲之事,乃是王室私事,岂能容许‘贱民’议论纷纷。
对于这种提议,易衡暗自记在心中,当然也有廷臣建议不予理会,认为易衡的处置没有任何问题,易铁柱理应斩首示众,至于易勇的话,可以恢复其白丁的身份,在老家养老。
这种属于补救措施,但是一旦实施的话,等同于易衡心虚了,他又没做错什么,为何要补救,所以这种提议根本不会采取。
文琼则是折中,控制民议的同时,也要减轻易勇的劳役时间,直言易勇虽有过错,但非主犯,念其年龄较大,适当的劳役几年就行,没有必要实行如此长的劳役时间。
文琼的方案还算是不错,可惜易衡还是不会采纳,他有更好的计划,但是不想现在就宣布,毕竟有些幕后黑手还没有揪出来,易衡可不想现在就收网。
易衡示意略过此话题,毕竟易铁柱已经伏法身亡,人死不能复生,现在还讨论这个没有任何意义,庙堂之上该言论国事为主,不要成天纠结在这种小事之上。
文琼还有些担忧,这件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说大是因为私德有损,很影响易衡的名誉和威望,说小是因为罪有应得,身为君主维护律法乃是理所应当之事,哪怕显得有些‘不近人情’,但是绝非夹带私货,蓄意打击报复。
散朝之后,一名内侍走了进来,行礼说道:“大王,嬴影求见。”
易衡点了点头,示意嬴影单独进来,其他人全部退出去,嬴影乃是易衡经过挑选之后,安排的密探总指挥,只需要向他汇报工作,对外的身份乃是廷尉崔炎麾下的一名功曹。
嬴影从袖口中抽出卷轴,双手递了过来,易衡看完之后面无表情,示意嬴影收好,问道:“查清楚了吗?还有没有遗漏之人?”
嬴影轻声说道:“启禀大王没有遗漏了,已经摸排清楚,是否将其一网打尽,关押在天牢之中。”
易衡说道:“以何种罪名关押?”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