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战国风云 > 379 风欲静,而六国不允

379 风欲静,而六国不允

废除刑罚的风波算是暂告一段,最终由易衡和韩飞的各退半步结束,崔炎立即向全国郡县下发了有关废除烹刑、磔刑的命令。

并且易衡严格审查死刑的程序,必须要由君主批准之后,方可执行死刑,并且不论罪犯的身份是否有爵位或者官职,哪怕就是平民老百姓,也必须要经过易衡地批注。

肉刑的使用同样严苛,非必要情况下不得使用肉刑,就算罪大恶极必须要使用,同样也不准郡级批准,必须要有廷尉崔炎的签字认可。

除此之外,易衡不允许以钱赎罪的情况,尽可能一视同仁,当然易衡也知道这很困难,律法已经明确说明了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但是实际施展之中困难重重,依然出现了以钱赎罪,或者以爵消罪的情况。

不仅犯错者觉得理所应当,受害者同样也觉得理所应当,这就造成了审判的官署处于尴尬的局面,加上易衡一再强调‘民不举,官不究’乃是陋习,不允许再出现在这种情况,事无巨细,官署必须要履行自己的职责,哪怕民不举,官府也要追究到底,以此来确定朝廷的执法、审判的权利,不允许民间动用私刑,同时也稀释宗族、乡绅的影响力。

想法是没有问题,执行的难度却是太大,易衡和相府已经做出了多种手段辅助,依然收效甚微,这跟当时的环境有很大的关联,毕竟以钱赎罪、以爵消罪存在良久,而且律法之中依然有些较小的过错,可以用钱财和爵位来抵消,所以也不怪黎民无法接受官署的‘好意’以及律法的规定。

易衡为了遏制这种情况出现,或者说为了改善民风,已经开始让崔炎紧抓刑罚问题,保留钱财、爵位惩罚的同时,也要保留其他的惩罚手段。

也就是既要罚款、夺爵,也要进行劳役、仗击等,确保不会出现不痛不痒的情况,让犯罪者毫无悔改的心意。

现在崔炎一头比两个都大,易衡的想法他很明白,就如同之前易衡要废除肉刑一样,这得考虑到执行的力度,目前保留残酷刑罚的前提下,管理国内的案件尚且如此费力,随时都会遇见各种阻碍,他能顶得住卿大夫的压力,以及抵制各种诱惑,但是他不能保证到达郡府和郡县一级的时候,官吏能否顶住其中的压力和诱惑。

如若顶不住的话,必然会造成刑罚不到位,民间怨言必将沸腾,到时候律法的威严又会受到影响,所以目前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用王权来加固司法官吏的底气,避免受到外界的干扰,本着律法的规定,做出正确的判断。

易衡有一点做得非常好,哪怕有罪犯的口供,罪犯已经签字画押,但是依然不能定罪!

这是防止严刑逼供,导致出现冤假错案,所以风国目前的司法讲究除了人证之外还得有物证,必须要有完整的证据链,方可进行定罪,只是单凭口供,无法做出有罪的审判,这一点无异于保护了嫌疑犯的利益,同时也加大了司法的难度。

从另外一方面来讲,削弱了县官的权势,以前的县令、县长被麾下的百姓称为县太爷,皆是因为权利太大,想要弄死一个农夫如同捏死蚂蚁一般容易。

如今由于职权划分得更明确,各官署的分工不同,县太爷再也不能像之前那样独揽大权,随随便便致人死罪,而是要受到各官署的监督和掣肘,不可能跟从前一样说一不二,连动刑的权利都没有。

律法明确规定了用刑的情况,明确表示不必要的情况下用刑,属于严重的失职行为,由典狱或其他官吏上书之后,可对动用刑罚的官员问罪。

易衡延续了之前的政策,对于百姓尽可能地宽容,对于官吏非常的严苛,稍有不慎就是杀头或者流放的刑罚,导致官吏如履薄冰,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同样因为严苛的审查和考核制度,造成官吏的升迁不易,加上完善的校事督察机制,保证了中央能够及时地发现底层官吏的错误。

这套制度下来,目前风国的百姓受到了极大的保护,重重监管加上分权,官吏的权势被削弱了不少,基本消除了王权不下县,目前风国的王权可谓是笼罩了最底层。

目前士绅的影响已经被削弱到了极致,就算士绅阶级再有天大的怒气,也很难出现之前的情况。

现在最大的弊端来到了卿大夫阶级,也就是易衡一直想要完成,却没有办法保证后果的削爵行动。

一旦削爵成功,确保废除世袭制,哪怕王权将会到达顶点,加上相府的三权分立,以及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掣肘,以及易衡为了确保宦官无法权倾朝野,进行了削权和反制手段,风国之后很难出现权臣,只会出现孤臣,而孤臣出现的原因就很简单,并且要铲除孤臣同样非常容易,只需要确保君王即可。

易衡现在为了让储君的道路更加平缓一些,开始朝着军队的方向思考。

目前易衡已经废除了三公之一太尉,确保军权的最高指挥权是在君王的手中,边郡都尉和地方的校尉,以及各大将军,都是虎符一半,剩余的一半就在中央,必须要合二为一之后,才能调动大军,并且除了虎符之外,还必须要有君王的诏令、书,除此之外还有负责记录的监军,加上控制了军眷在都城周围,军队想要反叛的几率变得极低。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