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也搞笑,刘昀直接打开大门撤退出了叶峰关,但是楚国一侧的齐军根本不知道,看着城墙上的‘风’字旗帜飘扬,却没有看见一个人影,还没有发现出问题,就这样干等着,丝毫没有发动试探性进攻的意思。
这也不能怪齐军胆小谨慎,而是魏术的命令就是同步进攻,现在魏术跑去燕军营寨收集粮草了,他们哪敢轻举妄动,并且叶峰关的惨烈程度,也让齐军胆寒,除非是魏术下命令,否则他们是半点也不想向前,毕竟活着不好吗?为什么要着急忙慌地送死。
长丰郡还能算是首战告捷,毕竟刘昀和乌槐斩杀的齐军高达数万人,并且自身的损伤非常小,堪称史诗大捷。
不过张燕的日子有些不太好过,进入东鄂郡之后,张燕总算明白为何易衡要使用攻讦的计谋,让廉琒遭受到排挤,被迫告老还乡。
廉琒无愧于当世名将,排兵布阵滴水不漏,并且针对风弩已经做好了防范,张燕数次尝试和勾引,不仅没有让廉琒上当,自己还折损了数千人马,并且还被赶出了东鄂郡。
按照易衡的原定计划,张燕应当尽可能地在东鄂郡消耗时间,不要让廉琒推进得太快,毕竟水路堵不住楚军水师,一旦让水陆两支队伍全部进入巴郡的话,张燕和徐嘉将会更加被动,一定要利用好两国之间的纵深,死死拖延住楚军。
张燕根本冲不破廉琒的防线,刚进入东鄂郡不久,就被楚军发现,随后双方展开了数次交手,皆是以张燕战败告终,所幸廉琒没有过多的追击,两方皆是试探性的攻击。
楚军的刀斧手配备了大量的护盾,并且阵型并非是传统的方圆阵,而是呈现出一些缺口,人员并不紧凑,看似漏洞很大,无法防止风军的强袭和突进,但是廉琒根本怕风军突进,同样张燕也不敢突进。
双方的人数差距还是蛮大,起初张燕想要分兵,拉扯楚军的大部队,没想到廉琒根本不以为然,一直朝着巴郡的方向前进。
这样就让张燕很难受,分兵继续突进的话,是有机会偷袭掉楚军的辎重队,但是廉琒到达巴郡之后,可以依靠漕运来运输辎重补给,不用在依靠陆运,张燕分出的小队可以继续深入,甚至能穿过锦州郡,但是有什么用,天雄关又不是摆设,哪怕张燕集结所有兵力攻打天雄关,一时半会儿也打不下来,反观少了张燕的支援后,徐嘉的水师将会陷入两面包夹的险峻,独木难支的风国水师,很有可能被剿灭,张燕没有办法做出互换的决定,一切皆是因为兵力不够,并且东鄂、锦州两郡没有平民百姓的存在,张燕此时的情况与易衡当时的情况截然不同,不能使用互换的策略。
廉琒早就把张燕的小伎俩看得明明白白,他怎么可能浪费时间跟张燕来回拉扯,张燕要么就堵在他面前,拦截住大军,要么就去攻打天雄关,哪怕打到楚都,廉琒都不会撤军勤王,况且张燕也打不下来!而且辎重补给怎么解决?风军现在又没有占领水路,等他占领巴郡之后,辎重队有那么容易穿过他的封锁线吗?
风国现在的辎重队与其他诸侯国一样,战斗力都是相当的弱,没办法风国已经是抽调了所有军士,布置在3个方向防御和进攻,已经无法做到之前的标准,辎重队亦是预备役,所以想要上演上次巴郡的场景,已经没有办法做到。
张燕只能采取备用计划,企图在巴郡的山林地带,展开激烈的厮杀,但是廉琒依然不以为然,行军路线挨着江河,又没有完全沿着河岸行军,这一来的话,只用防止一侧的偷袭即可,不得不说廉琒很是聪明,直到山林走不得,哪怕绕远路也不愿走近路。
张燕一看廉琒的阵型,就知道廉琒想要张燕主动地向前,反正他是不会主动进攻。
纯防守阵型,外加人数的优势,张燕只能利用风弩,一边远程消耗,一边做好后撤的准备,还是想要把战场拉进到山林之中。
廉琒不以为然,对于箭矢的攻击采取对射的形式,双方都没有办法造成有效的杀伤,完全就是在拼运气,看看谁的气运差,谁损失就会更大点。
上天都是公平的,前几次张燕还占了些许的上风,利用连弩的优势,带走了数千名楚军,后几次张燕就落入了下风,楚军已经习惯了连弩的攻击,架盾防御的同时,楚军弓弩手的还击也是相当的犀利,双方互射数十波后,风军折损得较多,楚军折损得较少。
如果一直延续这种战术的话,不仅无法拖延楚军的前进速度,风军随着折损的人数变多,将会越来越吃亏,毕竟楚军有人数优势,楚军折损3万没有伤到根基,风军折损3万阵型至少单薄一半。
张燕头疼啊!廉琒没有展现出统治力的表现,有些时候还处于下风,但是楚军浑然一体,张燕根本无处下口,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楚军开始占据了主动权,阵型变换成了鱼鳞阵,很显然准备中央突破,顺着张燕的心思,把战场拉进到山地之中。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