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衡这次作战分成三个阶段,第一波的效果很不错,可惜燕军没有上头继续追击,如果郑幡义无反顾的袭杀,那么损失将会更加惨重,好在郑幡及时醒悟过来,没有继续进军,避免了燕军继续扩大损失。
此役燕军损失并不算太惨,主要折损在骑兵的2万人,步战伤亡大概在1万,赵虎没有贪功,冲散阵型后及时突围,没有过多的停留在燕军阵型之中。
说起来这3万余人,有一半都是燕军自己人杀自己人,并且燕军要面临粮草不足的问题,目前燕军的粮草只能坚持2周的时间,看起来挺富裕,但是此地乃是筱风郡,距离燕国本土相距甚远,哪怕是抵达威国也要耽误3天到5天的路程,所以燕军的粮草压力非常大,这也是为什么郑幡有些着急的原因,想要快速的解决战斗,没想到根本挡不住风军的撤退,强行冲锋的效果也是相当的差。
易衡并不太清楚燕军的粮草储备,但是从一开始制定战略目标之时,就要引诱燕军往筱风郡行走,甚至做好了在云泽郡作战的准备,目的很明确,拉长战线,增加补给的难度,这样一来的话,40万燕军都得留在风国境内,一个也别想回到燕国。
郑幡也没想到张燕的力度如此之大,仅仅凭借着2万余人,就把燕国境内搅得天翻地覆,导致运输车队损失惨重,并且还击败了前来围剿的守军,战果可谓是硕果累累。
当然北方三国的溃败,才是郑幡最大的阻力,由于北方三国的后撤,导致燕国独木难支,本来强行出兵就是不明智的选择,如今还要深入到筱风郡,更是不理智,这才是郑幡处境艰难的根本原因。
如今郑幡除了向国内求援,要求辎重队快速抵达外,只能硬着头皮发动第二波进攻。
易衡还是按部就班的按照原计划进行,一边打一边撤,风军属于战略性后撤,而不是溃败,撤退有序,阵型完整,弓骑配合默契,步战能扛得住压力,燕军空有大量的军士,始终无法包围风军。
这也是易衡之前就预料过的情况,燕军的兵力到达40万之巨,但是风军的人数也不少,足足有15万之多,燕军的兵力想要困住风军非常困难,除非易衡出现重大的失误,否则根本围困不住,易衡至于利用机动性兵力绕后,已经证明了行不通,风骑的机动性远超燕骑,并且数量不相上下,难以起到延缓的作用。
步战对阵步战,速度没有任何的优势,风军的弓弩手又能压制燕军弓弩手,这样一来的话,燕军更难冲破阵型,风军可谓是处处占尽优势。
郑幡还想依靠尾随的战术,强行消耗空弓弩手的箭矢,但是风军携带的箭矢数量远超郑幡的想象,已经打了两场战役,风军只是消耗了三分之一的箭矢,想要消耗殆尽需要很长的时间。
易衡一直在牵着郑幡的鼻子走,一步又一步地把郑幡引领到作战的地点。
筱风郡基本上也是大平原地形,少有峡谷、丘陵和山地,所以易衡带领着军队往峡谷方向撤退的时候,郑幡首次产生了犹豫的想法。
第二次战斗燕军损失依然不大,只有2万人的伤亡,反观风军折损高达1万,这样的战损比显然是有利于燕军,如果保持下去的话,风军将会率先崩溃,但是看着风军撤退的方向,郑幡有些怕了,不敢继续追击。
撤退又有些不甘心,继续追击的话,郑幡又害怕遇见埋伏,最后郑幡选择了撤退,先退到长丰郡,直接放弃了绞杀易衡的计划。
这倒让易衡非常意外,没想到郑幡浅尝辄止,稍遇挫折就选择了放弃,这让易衡之后的计划无法开展。
易衡摊开地图,只能放弃之前的计划,重新思考之后,示意探马快速传递消息,不要让吕宗贸然与燕军接触。
易衡分析郑幡只有两种可能性,要么直接退出风国返回燕国,要么继续攻击长丰郡,企图占领全郡,然后在推进到筱风、云泽两郡。
如果是返回国内的话,易衡就会让张燕撤回不用继续骚扰燕国境内,如果郑幡还想占领长丰郡的话,那么张燕就继续在燕国境内骚扰,己方则是根据城池开启拉锯战和攻防战,逼迫燕国退兵。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攻击函玉关,不过这种可能性非常低,燕国没有勇气直冲关内,就算打开关门,燕国也只敢占领而不是长驱直入。
现在可不是六国伐风,而是燕国单独面对风国,燕国没有那么大的魄力,直接一口吃下整个风国。
退也不能让燕军轻轻松松地退回去,易衡下令让赵虎携带少量的骑兵,开始尾随在燕军身后,曹佳则是率领另外一部分骑兵准备偷袭,不求杀伤多高,总之要燕军绷紧神经,不要让他们安稳的撤退。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