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虽如此,易衡心里一点把握都没有,匈奴到底是想趁乱洗劫,还是趁着风国虚弱,要风国的命,这事不好判断。
曹佳看见易衡久久不语,继续说道:“大王不愿与燕国和谈情有可原,不如与匈奴商议一番。”
“胡闹!”赵虎受不了,直接打断道:“你让我国与匈奴和谈?奇耻大辱啊!”
赵虎不能接受的原因很简单,匈奴乃是外族,并且之前被他追杀的哭爹喊娘,如今就要对曾经的手下败将卑躬屈膝,这让赵虎无法接受。
易衡也不能接受和谈,说道:“匈奴来了,打就是了!和谈什么!我国从来不会低头,六国联军尚且不能让我国低头,何况小小的匈奴,传孤的诏令,令褚良带兵5万前往渠四郡整合军队,迎战来袭的赵骑和匈奴。”
易衡没想通赵国为何要答应与匈奴联手,要知道北方三国苦匈奴久矣,堪称血海深仇,恨不得生吞活剥对方,赵国居然敢与匈奴联手,要知道这相当于与虎谋皮,与狼共舞,赵国真是猪油蒙了心,作出了这样愚蠢的事情。
莫都单于除了找到赵国之外,还与威国和韩国商议伐风之事,威国现在不想与风国开战,并且也没有能力继续出兵,韩王更不可能答应,目前风国正在替韩国出头,怎么可能背刺风国,况且韩国军士极少,骑兵更是接近于无,就算想攻打风国,也是有心无力。
倒是赵王出乎意料地答应了莫都单于,双方一共出兵10万纯骑兵,商议好了分配方案,所有战利品归于匈奴,赵国只要疆域。
褚良接到诏令后欣喜若狂,总算能让他上战场了,可是5万军士,褚良拉不起来,关内郡县已经没有民壮可以征调,强行募集必须要通过相府的批准。
文琼头大如斗,如今风国民壮急缺,哪去找5万人给褚良,光是运输辎重就让文琼捉襟见肘,最后文琼拼凑了2万军士,又从祁关抽调了5千人,云泽郡拼凑了1万5千人,合计4万人。
褚良感觉差不多4万到达渠郡后,可以继续征调军士,10万人或许有些勉强,7万人应该问题不大。
渠4郡的确还有余力,可以强行拉起5万骑兵,但是拉起来后,辎重问题如何保证,要知道渠郡的粮草无法自给自足,需要从其他郡县征调,如今由于战事的问题,云泽郡压力极大,没有多余的粮草供给渠郡,目前仓储的粮草也被消耗殆尽。
关内的压力同样很大,仓储内的粮草尽可能外调,来满足褚良的消耗,但是大司农风恒已经指出,最多半年,风国将会陷入断粮的险境之中。
易衡同样明白这个道理,所以要加快时间结束战争,风国没有被六国联军击溃,反倒是要败在国内粮草不够。
少府范衢经过计算,发现明年开春之后,哪怕风调雨顺,一直撑到秋收之时,粮草依然很吃紧,原因皆在运输的消耗太重,加上抽调的民壮太多,导致劳动力短缺,农户拼了老命耕种也无法完成任务。
鉴于目前的局面,赵婷叫停了运河的修建,要求工匠返乡耕种,完成分配的指标。
莫都单于现在可谓是春风得意,别看腊月寒风凛冽,马匹都受不了寒冷,正在不断的颤抖,莫都单于认为自己又行了,所以才把风国提上了日程。
本来这次北方三国的洗劫,已经让匈奴盆满钵满,莫都单于完全可以全身而退,这些物资足够匈奴部落潇洒好几年。
但是莫都单于心里有气啊!之前联合风国被拒绝不说,还有上次被赵虎袭杀之仇,可谓是新仇旧恨一起算,加上太过于顺风顺水,这与北方三国不抵抗的策略有关,或者说北方三国无力抵抗,一系列的因素,让莫都单于膨胀了起来。
赵王主要也想利用匈奴,5万赵骑这是对外的说法,实际上赵国只出动了2万骑兵,剩余的8万全是匈奴的骑兵。
2万人而已,赵国虽然疲弱,但也能出动,只要能让风国不安稳,就达到了赵王的目标。
与外族联合对付风国,这从大义上有些说不通,姑且不论匈奴乃是外族,风国再怎么说也属于‘同宗’,联合外人对付自己人,实在是说不过去,况且赵国与匈奴的仇恨可不少,所以明面上两国只是达成了口头协议,也就是所谓的口盟,没有留下正式的国书,从狭义上来讲,双方没有联手,但是公道自在人心,赵国这样的做法,无法欺骗全天下的人,所以赵王的压力也是很大,庙堂之上的反对声浪极大,认为太过于丢人!被风国打败,还能说技不如人,联合匈奴完全属于吃里扒外,让大臣们非常反感。
现在完全就是礼崩乐坏,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再也不是君子之战,免战牌自然不用想,老掉牙的东西,诸侯国已经无视了这种东西的存在,并且逐渐舍弃一些协定,譬如重伤不补刀,年纪大的军士放过等规则,可谓是无所不用极致。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