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乎易衡的预料,赵国境内对于放弃上党郡之事,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激昂,或许由于风国的高压加上‘残暴’的固有印象,不论是庙堂还是朝野,都认为赵王放弃上党郡乃是明确的选择,只要确保故关不丢失,就有机会夺回上党郡,一郡的失去能够保全整个赵国,可谓是壮士断腕。
易衡对于这种看法很是不屑,什么狗屁的壮士断腕,赵国并非没有一战之力,完全能够出关作战,这是逃避责任!六国伐风之时,易衡虽然已经做好了放弃关外所有郡的打算,但是也没有不抵抗就全部放弃,依然是一边打一边观察局势,要说被动的话,当日风国之被动,远超现在的赵国,毕竟只有两国在交战,风国并没有盟军。
别说赵国了,其他诸侯国也被风国打怕了,赵国想要抵抗,但是仅限于故关,如果风军强行进军故关的话,赵国可不会轻易放弃,不过易衡也不傻,故关可不好进攻,配重投石车对于普通的城墙有效,不代表着对着依山建造的关隘有效,真想完全砸开的话,少说也要半年的时间,耽误的时间太久,易衡不愿意等待,这才选择了撤军。
如何安置上党郡数十万军民也成了一个大难题,人数实在是太多了,只能全部打散,安置到各个郡,不过赵虎建议不用那么麻烦,全部塞进北境开荒即可。
易衡很想给赵虎一个大嘴巴子,北境开荒并非人越多越好,目前北境的产粮跟不上消耗速度,所以必须要从云泽郡调粮草运输到北境,包括整个渠郡都是如此,产粮赶不上消耗,这跟渠郡的产业非常有关系,因为渠郡乃是畜牧大郡,除了马匹之外,牛羊皆是渠郡的主要产业,所以这才会出现产粮的速度跟不上消耗的速度。
所幸云泽郡产粮非常多,能够支援渠郡,勉强维持平衡,这几十万军民绝对不能塞进北境,必须要打散分给各郡,减轻压力的同时还能预防潜在的叛乱。
易衡责令各郡太守妥善处理好上党郡军民之事,不得出现歧视等行为,一旦要一视同仁,按照风国的律法,给予一定的土地耕种,适当的调配徭役任务,不得强行增加徭役时间,更不允许拒绝分配土地。
易衡考虑到风国这两年战损的军民惨重,国内严重缺乏劳动力,所以依然采取给予上党郡军民移民政策,而不是按照俘虏的政策来对待上党郡军民,这一点也是基于之前劝降的承诺,易衡说到做到,绝对不会出尔反尔。
现在轮到贺远尴尬起来,身为文人的风骨,他不愿意归降于风国,所谓一臣不事二主,但是要他继续返回赵国效力,自己的心结又过不了,所以陷入进退两难的程度。
易衡对于贺远还是很看重,毕竟这样忠心耿耿的臣子,任何一个君王都会欣然收纳于麾下,现在关键问题在于贺远不愿意成为风臣。
易衡表现得非常宽宏大量,表示允许贺远重回赵国,安排军士准备好了马车。
贺远最后还是选择了杀身成仁,恳求易衡赐予一杯毒酒,最后把他的尸体装棺运回赵国故土。
听到贺远这样的请求,易衡只能允许贺远以身殉国,下令赐给贺远一杯毒酒。
贺远端起毒酒一饮而尽,随后向易衡行五体投拜之大礼,说道:“风君仁义!可惜外臣已为赵臣,如有来世愿做风人!”话音刚落,黑血就开始从口中蔓延出来,易衡不忍心看见这一幕,示意一定要整理好‘仪态’,不要让贺远没有尊严地回到赵国。
柳上元此时正在故关防守,就看见打着使者旗号的风使,推动着板车前来。
秉持着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的原则,柳上元下令开门放使者入关,风使直接求见柳上元,言简意赅地说明此行来意,随后递交了国书,头也不回的带着手下离开了故关。
柳上元脸色非常难看,易衡的国书他自然不能打开观看,但是这口棺材代表着什么含义,柳上元自然非常清楚,所以国书内容不用看,也能知晓大概。
赵王得知贺远以身殉国后,下令厚葬,赏赐贺远儿子忠勇侯爵位,对于国书的内容,赵王不想回复,或者说自知理亏,没法回复和反驳。
随着大军退回渠郡,易衡心情也舒畅了不少,不论怎么说,六国伐风已经宣告失败,风国损失固然惨重,但是打响了风国的名号,如今的风国让群雄侧目,谁也不敢轻瞧风国,危机解除之后,自然代表着要休养生息,留给易衡处理的事情还是非常的多,首先要接收韩威两国割让的领土。
易衡故意索要的疆域,使得威国彻底成为飞土,整个威国的中间被风国占据,一半又被韩国切断,这样使得威国很难控制领土,中间全部都是别国的疆域,按照传统军士不能随意进入别国疆域,一旦进入的话,代表着宣战,所以威国的探马只能来回绕路,非常的麻烦,而且耽误消息的传递,威国现在根本不敢开战,所以很是小心,就怕落下把柄让风国抓住,再次挑起战火。
韩王同样小心翼翼,风国已经变成了吃人的猛虎,韩王已经见识到了风军的残暴,以及易衡的好战,直接把易衡打上了战争狂人的标签,也是害怕不小心出现错误,让风国抓到机会开战。
楚国和齐国已经不打算近期开战,齐国需要消耗抢夺燕国的疆域,楚国则是要休养一番,加快时间恢复楼船建制,抢夺回割让的土地。
燕国一直不服气,燕王更是一个好战分子,但是燕国没有能力再起兵戈,已经被风国打残,又被齐国背刺了一波,现在只能龟缩休养,不敢继续出兵扩张领土。
刚好易衡也不打算继续开战,首先要消化下夺得的4郡之地,其次要重新建设筱风、长丰、巴郡以及渠郡,工程量浩大,除非他国挑衅,否则易衡不会出兵。
返回风都还是一件非常漫长的事情,易衡回到西渠郡府后,首先开始处理北境之事。
北境开垦得已经非常出色,受限于天气的缘故,无法种植冬小麦,但是已经开始修建出具有规模的城邑,目前北境的居民已经达到十万之数,只需要保持下去,北境将会变成产量大郡。
北境除了天气原因,实际上土地非常肥沃,经过实验种田,发现亩产超过云泽郡,可惜只能种1季度的粮食,春耕之后,秋收一次,不能继续播种,这一点就要比云泽郡差。
蜀郡产粮倒是不用担心,得天独厚的条件,加上新建的水利工程,蜀郡产粮一年比一年高,受限于蜀道运输困难,否则蜀郡的粮草将会源源不断的运输到关内。
易衡做出了新的指示,减少牛羊的牧养,目前风国缺粮,无力支撑大规模牧养,当然无论怎么困难,战马的牧养不能停,必须要坚持下去。
天工坊最新的反馈乃是缺少木材,易衡下令从蜀郡和巴郡建立木材厂,开始制作天工坊需要的木材,同时楼船的制作不能停,一定要成建制成规模,楚国不会放弃攻击巴郡,以及割让的东鄂郡以及锦州郡。
返回风都并不容易,易衡一路走一路停,不断地在处理政务,发出各种的命令,对于姬辕的封赏,易衡拒不承认,不接受姬辕册封的王爵以及其他的礼器,同时拒绝朝贡姬辕,不承认姬辕的合法性。
姬辕毫无办法,齐王也不敢谴责风君易衡,毕竟这个疯子惹急眼了,敢直冲齐地,哪怕中间有燕国横断都没用,齐王也是很怕。
正式到达风都之时,已经是盛夏时节,易衡看着出城迎接的赵婷和群臣很是感慨,不知不自觉已经远离都城一年有余,易风又长高了不少。
在王宫宴会之后,易衡马不停蹄地又开始处理政务,如此玩命的态度,让赵婷颇为无语,本来还想温存一会儿,一看这个架势,明摆着又没有机会。
范琴、姬宓、甄霁等人也是轮流来到静心殿看望易衡,易衡寒暄一段时间后,表示明日开始,逐个补偿,当然第一个必须是赵婷,这点他没有办法改变。
后宫众人皆是娇羞不语,赵婷直言易衡不要脸,还有孩子在场,怎么能说出这样孟浪的话语。
易衡这才把目光落在了易风的身上,一年没有见,易风除了个子增长不少,神情也要镇定不少,越来越像一个大人了。
易风就算按虚岁来计算,也只是7岁而已,这段时间的确成长了不少,这主要是因为赵婷的干涉,认为易风作为储君,虽然现在无法处理朝政,也该有学会思考。
太子太傅可谓诚惶诚恐,赵婷考核非常严格,动辄就是打骂,严重一点还会让易风饿着肚子跪在养心殿,说句实话,别说太子太傅了,就连易衡也不敢多说一句话。
简单考察了下易风的功课,易衡表扬了几句,就示意易风先退出静心殿,赵婷很不满意,认为这也太敷衍了。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