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战国风云 > 441 力排众议,征伐韩国

441 力排众议,征伐韩国

公孙施简单地介绍了易衡和赵婷的过往,听完之后,孙温对于易衡更加肃然起敬,俗话说得好,糟糠之妻不可弃,然而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个人,并且易衡在没有成为君主之前,也敢悍然拒绝王上的诏令,拒绝赐婚,一切都是为了赵婷,光从这一点上,展现出的气魄就足够让孙温侧目。

公孙施告诉孙温,要做好准备,接下来的日子可能会很不适应,孙温一头雾水,不明白为何会不好过,第二天的时候,孙温才发现风国当官真是一个辛苦活,天都还没有亮,就要上朝开会,随后早朝结束之后,作为御史大夫丞这种高级官员,孙温马上就要处理一大堆政务。

直到中午时间,短暂的进食之后,根本不给孙温午休的时间,马上又要进宫参加下午的廷议。

下午的廷议只有高级官员才能参加,人数规模较少,基本上不会超过十人,随后开始讨论政务,晚饭经常都吃不到一口,月亮都出现了,易衡这才作罢,这还是在赵婷的再三警告下,廷议才结束那么早,按照以往惯例起步要子时才会结束。

风国的廷议都是坐下开会,并且有宫女准备好茶水和糕点,并且不需要过多的遵守礼制,如若有‘三急’的话,大可退出静心殿,等事情解决后,再次返回,只要不是离开太久,易衡都不会再议。

一连好几天,孙温都是这样的度过,发现相府的忙碌程度远超御史府,文琼等人的政务负担更重,需要批复的文件极多,并且时不时要召开小会,而御史府则没有那么多小会,只需要处理公务即可。

不仅是孙温这样的高级官员辛苦,只要能上殿参议的官员,除非易衡有意安排,包括议郎的职务,都需要处理很多事情,对于一些折子要发表自己的看法,而御史府则是负责汇总,在呈给易衡观阅,随后易衡作出批注后,再下传给相府,最后相府下发给议郎。

实际上议郎的责任没有那么多,但是易衡想要收集大多数人的看法,这才让议郎发表看法。

相府分工明确,每个房间代表着相对于的事情,现在相府的官吏多达上千人,可谓是异常热闹,并且相府没有下班的说法,基本上通宵办公,随时随地相府里都有数百人忙碌。

相府现在的权利非常大,能够与九卿所负责之事重叠,这并非易衡有意重复办公,而是赋予相府的权利,也就是说哪怕是大司农风恒,需要调度某郡的物资,也需要相府点头,否则风恒无法调度。

同样少府范衢管辖的官营账簿,也需要御史府审查,这是易衡为了防止九卿权利太大,利用职权蒙蔽圣听。

风国现在的行政架构非常有意思,三公九卿分别有各自的职责所在,同时互相有监督的功能,并不是说相府和御史府就能无限否决所有事情,最终的决断权,还是要交给易衡这个君主来确定。

易衡为了防止自己被累死,大多数的折子都交给了三公九卿自己处理,只阅读结果,除非双方争执不下,才会下笔作出批注,每日办公的时间,大量浪费在阅读上,实际上动笔的时间并不多。

易衡大量阅读折子,也是怕自己丧失对外界的认识,毕竟身为君主之后,不可能到处巡查,又不想失去外界的信息,只能靠奏折来吸收外界的风声。

当然言官和一些有特权的官员,可以直接递交密折给易衡,不用通过相府或者御史府,需要指出的是,拥有这项特权的人很少,一般只有边郡的郡太守或者都尉,才会拥有这种特权,这是防止边郡事态紧急,层层传递的话,会耽误宝贵的时间,同样并非所有的言官,都能直接越过相府向易衡递折子,只有某些言官有这种特权,易衡也是被言官搞怕了。

言官由于其特殊性,律法特别规定三个月内,言官必须要提交至少一条谏言,否则就是渎职,会被剥夺官职,所以很多言官将要达到三个月期限之时,就会上奏一些莫名其妙的折子,看得易衡连连摇头,总结起来一句话,全都是些废话,不仅无法帮助易衡改善国内,也没有办法让易衡了解实事,所以特别要求,相府进行筛选,过滤掉无用的折子。

总体来讲,易衡对于现在的行政结构很满意,分工明确,互相监管,从中央到地方,都有些明显的权利分流,防止出现权利过大,只手遮天的行为,并且易衡安插的特别部门,由嬴影负责后,想要瞒过这些密探的侦查和监视非常困难。

嬴影很少滥用权力,违规抓捕大臣,皆是讲究人证物证,并不会出现屈打成招的情况,这一点易衡还是很满意,嬴影的能力没得说,而且特别懂得分寸,没有仗着王权特许,就开始为所欲为。

由于嬴影属于王权特许,所以麾下的人员皆是穿着纯黑色的服饰,被称为黑衣卫。

黑衣卫抓捕不按照律法的程序进行,不论官职大小,爵位高低,一律统统锁走,并且也不关押在廷尉崔炎麾下的大理寺中,而是直接关押在属于王室的天牢之中,并且不允许崔炎进行审理,嬴影全权负责审理和判案,最后由易衡朱批,进行最后的刑罚。

崔炎和韩飞找到易衡反应过很多次,认为这样做的话,有违律法的核心精神,风国应当是法治,而不是人治。

易衡表示这属于特事特办,有普遍就有特殊,有些罪犯由于身份特殊,不能按照常规的程序审理,并且表示嬴影抓捕罪犯的卷宗,会交给崔炎观阅,如若有不对的地方,崔炎可以指出,他绝对不留情面,肯定会处罚嬴影,但是大理寺不能干涉嬴影,必须要配合嬴影,不得以不符合律法为由当作挡箭牌,拒绝配合嬴影的行动。

崔炎能够理解易衡的深意,但是不代表崔炎就能认同嬴影的办事流程,毕竟嬴影很多手段,都属于违规的行为。

奈何易衡是君主,所谓金口玉言,言出法随,有着易衡的撑腰,嬴影一切不合理的行为,都可以忽略,这也是律法赋予易衡的权利。

韩飞对此没有意见,崔炎却是非常地不满意,经常来到静心殿,向着易衡反应和抱怨嬴影犯下的错误和问题。

易衡每次都是打太极,和稀泥一般,替嬴影说话和出头,这让崔炎非常地头疼。

易衡并不怕嬴影掌握特权的原因很简单,由于嬴影替王室做事,只能成为孤臣,所有的权利,全部来源于易衡,所以只要易衡一个口谕,让人闻风丧胆的嬴影,瞬间就会丧命,嬴影根本没有机会与相府联手。

同样嬴影心如明镜一般,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一旦越界的话,后果会多么的凄惨。

易衡深思熟虑很久之后,认为孙温的话语没有错误,韩威两国现在非常孱弱,风军不需要耗费太多的时间,就能成功吞灭两国,特别是韩国,国内的军士数量估计不足二十万,其中还有十几万的城防军,野战军只剩下区区数万而已,并且还要面临巨额赔偿,国内估计穷得揭不开锅了,这个时候选择攻打,乃是最为合适的时间,风国也不需要派出太多的军士,十万人足以,并且易衡也不用亲自抵达前线,交给褚良来统帅即可。

作出决定之后,易衡就开始让相府做好准备工作,一定要确保前线资源充足,现在开始调用物资。

文琼无奈的执行着易衡诏令,调用大量的资源,自然需要少府和大司农的签字,毕竟光靠相府无法调动如此多的物资,少府范衢已经与易衡交谈过,所以知晓了接下来的动态,倒是没有任何问题,非常配合相府。

但是大司农风恒不知道内情,易衡还没有告知风恒,如果只是少量的调动,风恒或许还不会起疑心,问题在于相府要求调动的物资太多了,基本上要掏空了国库,所以风恒立马求见了易衡。

易衡直言了他的计划,风恒刚开始很惊讶,马上恢复了冷静,开始施礼告退。

看见风恒的表现,易衡很是欣慰,风恒没有反驳,直接开始配合相府,证明风恒也明白劝说无用,而且风恒也认为此计成功率极大,所以没有谏言反对。

但是风恒没有谏言反对,不代表着其他人也同意易衡的计划,储备开战的物资乃是一个大事,需要经历的部门和官署实在是太多,根本没有办法完全隐藏下来,所以越来越多的官员得知了实情,于是纷纷开始谏言和上奏。

理由集中在风国没有必要继续扩张,现有的疆域,风国需要消耗十几年的时间,其次风国现在的状况并不好,刚刚经历了六国伐风,国内可谓是无钱无粮,军士数量也不多,没有必要继续开战,最后大臣还担心激化矛盾,使得来之不易的和平局面,再次被打破。

易衡当然知道开战对于风国的影响很大,战争才刚刚结束了几个月的时间,马上又要开战,国内的负担极重。

有困难就克服困难,易衡不打算中止计划,由于动静太大,其他诸侯国的探子,估计已经汇报了动向。

当然对外肯定不能宣称攻伐韩国,易衡表示这是正常的边郡轮换,至于运输这么多的战略物资,乃是为了保证边郡百姓的安全。

韩王此时急得头发都要白了,他是做梦都没有想到,易衡居然又要开战,并且目标直指韩国。

韩国现在可谓是千疮百孔,根本没有恢复元气,别说现在如此糟糕的状态,就算韩国恢复到巅峰时期,也不是风国的对手。

韩王想要继续谈判,派出了使者团队来到风都,准备签订新的协议,以此来保全韩国。

韩王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直接割让一半的疆域都行,总之要满足易衡的饕餮之口,绝对不能让风国宣战,否则全完蛋了!韩国根本撑不住风国的猛攻,用不了多久的时间,就会全境沦陷,成为风国的疆域。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