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根儿兴趣盎然地回忆着往昔,心中却如同被巨石压着,喘不过气来。他恋恋不舍地望着那片曾经充满欢声笑语的校园,如今却只能独自守望在黄河岸边,等待着那个或许永远也不会归来的父亲。憋屈与无奈交织在他的心头,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目光再次锁定在那浑浊奔腾的黄河水上,仿佛要将所有的愁绪都倾诉给这条古老的河流。
正当芦根儿沉浸在无尽的思绪中时,一个熟悉的身影缓缓步入他的视线。那是他的启蒙老师,一位白发苍苍却精神矍铄的老者,手里拿着一支毛笔、一个灌满墨汁的小墨盒,腋下还夹着厚厚的一打发黄的老绵纸,步履蹒跚却坚定地向他走来。老师的脸上写满了忧虑,仿佛能洞察芦根儿内心的苦楚。
这位老师,在芦根儿的记忆中,总是那么严肃而深沉,从未见他笑过。他的声音温和而缓慢,从不大声斥责学生,但那份威严却足以让每个学生都心生敬畏。芦根儿永远记得自己踏入学堂的第一天,也是这位老师,用他那略显颤抖的手,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个大大的“黄”字,那是他人生中的第一个字,也是他对这个世界的最初认知。
“从今天开始,你们要逐渐认识许多文字,今天老师教你们首先认识这样一个字,也是你们上学开始认识的第一个字……这个字念黄,黄色的黄,黄土的黄,黄金的黄。”老师的话语至今仍回荡在芦根儿的耳畔,那不仅仅是一个字的教授,更是对生命、对土地、对文化的深刻诠释。
“黄色是高贵色,我们是黄种人,我们的先祖是黄帝,哺育我们的是黄河。我们世世代代依靠黄土地而生存……有了黄土地,我们祖祖辈辈才有地种、才有粮食、才不挨饿,我们才能生活。黄土地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黄土地是我们中华文化的发祥之地,黄土地是我们的命根子!”老师的话语充满激情,仿佛要将这份对土地的热爱与敬畏深深烙印在每一个学生的心中。
“黄……”课堂上,小同学们童声稚气的诵读声此起彼伏,那是他们人生旅程的起点,也是他们与这片土地不解之缘的开始。
这位教书先生,虽然年纪尚不到五十,但已满头白发,因此被调皮的学生们戏称为“白头翁”。他不仅教书育人,还耕种着几亩薄田,与芦根儿家同住在古寨葫芦庄。他们之间的故事,如同黄河水一般,源远流长,又充满了波折。
“白头翁”老师与芦根儿有着相似的命运。在芦根儿这个年纪,他也曾经历过一场惊心动魄的灾难。那是一个夏天,黄河发大水,将“白头翁”家在黄河滩种的几亩西瓜即将淹没。他的父亲不顾一切地冲进洪流,拼命争抢着一地即将成熟的大西瓜。然而,一股强大的水浪袭来,他的父亲就这样消失在了汹涌的波涛中。只留下那些翻滚的西瓜,在浑浊的水浪中随波逐流。
大水退去后,“白头翁”的家人借来村里的打鱼小船,顺着河岸向下游搜寻了半个月,却一无所获。活不见人,死不见尸,这份绝望与痛苦,如同一块巨石压在他们的心头,让他们喘不过气来。
直到半年后,一个风尘仆仆的外村熟人突然造访,带来了一个令人心惊又怀揣一丝希望的消息。据说,在离古寨东边十几华里的辽阔黄河滩上,有人无意间发现了一具被岁月侵蚀得仅余白骨的男尸。这突如其来的消息,宛如茫茫黑夜中的一缕微弱光芒,又如同一根即将沉没的溺水者紧紧抓住的救命稻草,让一直沉浸在悲痛中的“白头翁”及其家人亲戚们看到了久违的希望之光。他们怀着既紧张又期盼的复杂心情,火急火燎地收拾行装,匆匆踏上探寻之路,急切地想要亲眼确认那具白骨是否就是他们日夜思念的亲人。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