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帝看向众人,道:“朕已托孤于大将军与丞相,令嗣子以父事之。汝等皆为我大汉栋梁,日后行事,需以大将军与丞相之意为先,为国为民,切勿疏忽。”
众臣跪地而拜受命。
汉帝话罢,便又欲睡去,忽而想起一事,按住孔明手臂,吩咐道:“朕昏迷之间曾做一大梦,梦中有一老者,看其衣着似道非道、似佛非佛,头戴四两羊绒帽,绝非常人。老者与我言‘洛阳虽未大汉旧都,却非新汉之都。若循定新都于洛阳,必有大祸将至’。朕问其该定都何地,那老者只手指蜀中,道一句‘陛下将此言告知孔明即即可’后,便大笑离去。”
孔明闻言,沉思不语。
子龙听得此言,便知那老者是谁,遂谓孔明道:“丞相,陛下梦中老者,正是助我得今成就之人。”
孔明闻言,当即颔首应下:“此事我必牢记于心,陛下无需担忧。”
汉帝闻言连连点头,仰天叹息数次,随后便昏迷过去。
子龙连忙伸手探查,叹道:“陛下性命暂时无忧,只是再难醒来了。”
众人闻言,落泪不已。
片刻后,众臣逐一离去。
太子刘禅与大将军子龙、丞相孔明、尚书令蒋琬、司马费祎、侍中董允等人皆去面见陆逊,商议东吴降汉事宜。
陆逊一见子龙与孔明,便长叹不已。
子龙笑道:“伯言为何叹息?”
孔明轻笑出声。
陆逊骂道:“明知故问。”
陆逊无奈拱手道:“天下人心皆向大汉,东吴亦是如此。如若负隅顽抗,恐伤天和,故吾帝遣陆某至此,与诸位商议降汉事宜。”
孔明颔首道:“吾帝身体不适,故而令太子与我等共同议事决策。请!”
众人行至议事大殿内。
大汉一方,有太子刘禅、大将军子龙、丞相孔明、尚书令蒋琬、太常杜琼、司马费祎、侍中董允、大鸿胪何宗等人至。
东吴一方,有太子孙登亲至,上大将军陆逊、大鸿胪张俨等相随。
子龙见孙权竟令其太子孙登至此,谓陆逊笑道:“昔日东吴降于曹魏,孟德令仲谋送孙登北上为质,仲谋屡次不从。今却来此,可见仲谋视今日之事慎重。”
子龙话锋一转,笑道:“仲谋就不怕我留太子在洛阳为质么?”
陆逊道:“陛下知子龙为人,定不会行此伤及两国交情之事。”
孔明闻言却是笑而不语。
陆逊见孔明发笑,忽然想起子龙曾与孔明于合淝城前用诈强绑诸葛瑾之事,忽然觉得子龙为人也不是特别坦荡。
子龙笑道:“兵者,诡道也。用兵之事,只要与事有益,不伤天和,自可人尽其事、物尽其用。不过伯言放心便是,待此间事了,汝等自可安心回江南。”
众人闲聊罢,便由孔明主持议事。
东吴方面要求保留帝制,被孔明严词否决。
双方争论异常激烈,直至七日之后,方才给出令吴方勉强接受的投降方案。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