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时值建兴十八年,即公元240年。孙权在建业先后接到陆逊、全琮、朱异三人被张翼袭营,被迫退守广陵旧治、长江北岸后,勃然大怒,本欲再起战事,以恢复扬州昔日全境。
可孙权亲引兵马刚至江畔,便有宫廷急报说太子孙登重病身故,时年仅三十二岁。
孙权得报,悲痛无法抑制,一时竟昏厥于地。
所幸随行医者极力相救,方才将其救醒。
这一下,孙权也没了北伐之意,当即便收兵回都,去处理孙登后事。
且说那太子孙登,得孙权精心教育,本为日后接下大业的下一任东吴之主,却在随上大将军陆逊前往洛阳向大汉递交降汉文书归来后,便忽然身患重病,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不过三年时间,便重病身亡,连太医都诊断不知何故。
孙权严令江南各大名医入宫寻查太子病因期间,却有流言从宫中传出,太子重病乃大汉暗中所为,应是为报昔日云长与翼德身死之仇。
孙权得此消息后气愤填膺,不疑有他,当即召集众文武商议讨伐大汉为太子孙登报仇之策。
满朝文武却劝孙权不可意气用事。
丞相顾雍更是道:“陛下,切勿尚未知事实真相而贸然向大汉出兵,如此定会遭大汉强烈反扑。如今太子刚刚身故,朝廷尚且动荡不安,不疑再生他事。当务之急,便是重定太子人选,以安臣心。”
朝中大臣纷纷附和。
孙权闻言颇为不悦,怒道:“太子刚刚病故,汝等便要逼孤再立太子,其心可诛!”
话罢,孙权便大怒离去。仅留下满朝文武面面相觑,叹息不已。
唯有如今身居九卿之一的廷尉高位的隐蕃,嗅到了东吴朝廷即将动荡的气息,觉得扰乱东吴的机会即将来临。
且说太子孙登死后,太子之位悬空。
如今孙权膝下最年长者便是三子孙和。
孙和幼年时因天资聪慧和母亲王夫人在步皇后死后便甚孙权宠幸、宠冠后庭的缘故,深得孙权喜爱。
太子孙登生前与异母弟孙和感情十分良好,如对待兄长一般敬奉孙和,也时常在大臣表现出让位于孙和的想法,故而满朝文武提及再立太子一事时,孙权所想便是立孙和为太子。
孙权回到宫中,在太子孙登气绝身前侍奉的太子妃、周瑜周瑜独女入宫面见孙权,呈上了太子孙登临终前最后一份谏书。
孙权强忍悲痛观看,书中略曰:
“臣无德无功无绩,自知昏聩,本该是报效国家之时如今却身患重疾,恐怕将要殒命。
出此惜言并非是臣可怜自身不幸,只是思及不日将要永离血亲,身埋黄土而不见天日,永不能再奉望宫省,朝见天地日月与帝、后。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