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董卓废帝 李儒弑君
“华都督,咱家交代你的事办得如何了?此事事关重大,可别漏马脚。”
“凉州放心,末将办事。”
“那叫个天衣无缝。”
京都雒阳,大将军府。
自董卓领军进入雒阳,送皇帝回宫后便第一时间赶来悼唁何进。由此,其得到了何进原麾下京畿卫队的好感即爱戴。
有人提议,既朝廷还未新立大将军、董卓在京都又无府邸,干脆就暂居大将军府。董卓假意推辞一番后,便欣然接受。
于此,大将军府便改姓为董,日日皆有京畿卫队的高级将领前来拜访。董卓之势越发高涨,还隐隐有吞并何进原七万部下的念头。然这些京畿重将正愁靠山倒台、对董卓的拉拢自是情投意合,一时双方你侬我侬、情感迅速升温。
此刻,董卓距离明面收拢这些卫军,只差彰显自身的实力。毕竟他麾下铁骑虽精锐、但也只有三万人,而京畿卫军战力低些、却有七万之重,必须要亮肌肉。
……
光熹元年,八月十一日的晨间,大将军府内正堂,围坐着一堆西凉重将。
他们正在商议大事。
“凉州,末将已按照您的意愿,率大军来回反复入城,让雒阳满城以为…”
“我们有整整十万铁骑!”
“哦?华都督是怎么操办的?”
“凉州放心,绝无破绽!”此刻,披戴着黑色重铠的华雄站于堂内中央、朝董卓抱拳朗声道:“凉州!我西凉大军白日浩荡入城、步伐较慢,走完三万骑军足足要大半天,然夜间宵禁时…”
“末将再领全军极速轻声出城、于次日再次浩荡入城,如此反复七日。”
“全雒阳,都以为我们有十万军!”
“好!”
董卓听声小眼一亮,满脸欣慰道:“华雄将军,实乃本凉州之肱骨也!”
“来人!赏千金!”
话音落下,满堂震惊,一干重将无不艳羡的望向华雄。董卓见此呵呵一笑,扬手道:“赏赐!人人有份!本凉州对忠心效力之人,那是无比大方滴!嗯…这样!”
“华雄将军壮我军威!使我全军振奋,每位将领皆赏百金!作以同喜!”众将闻言纷纷面色大悦,起身朝董卓戴德后、又齐齐朝华雄抱拳道谢。眼中那刚刚出现的少许嫉妒,即刻化为乌有。
见满堂其乐融融,董卓一脸欣慰,继而起身环视四周嫡系将领、大声道:“咱家有意废小皇帝刘辩、立陈留王刘协为帝!以此立威,再吞并京畿卫军,如此大汉…”
“就是我们的天下了!”
一语道破,满场寂静。
“嘶…”
所有将领闻声不由面色一窒,实在想不到老大胆子居然这么肥。但微微一怔,也觉得倒是没啥。这也正常,董卓麾下没几个是啥将门出身,也不懂啥忠君报国…
他们只知道董卓待他们极好,有错能改继续用、有功升职拼命赏。这样豪放的主家,就是癫狂疯痴,他们也愿意追随!念至如此,李傕、郭汜率先抱拳:
“全凭凉州定夺!我等听命就是!”
牛辅、董旻、董越、华雄、李肃、张济、王方、胡轸、段煨等一干重将随后抱拳,齐齐大声道:“全凭董凉州一举定夺!”
“我等听命就是!”
董卓见此面色大悦,当即离案将诸位将领一一扶起、朗声道:“跟咱家做事只要有一颗忠心,那日后个个都能飞黄腾达!”
一语落下,满堂附和。
决定做出,董卓当即开口道:“李傕,你帐下幕僚左灵擅长散布流言,当初若无他一手操办域外流言,匈奴羌氐没那么容易拿下,这次就还由他来准备流言!”
“今日,咱家就要听见满城废帝之言!声势必先给咱造起来!正所谓要…”
“要师出有名嘛!”李傕听声当即笑着回应:“这有何难?凉州放心!咱一直都是顺应民心的正义之师,做的那都是为民除害的大好事哩!”
“哈哈哈哈!”
董卓拍手称快,挤眼看向李傕大笑道:“稚然甚得我心!稚然甚得我心啊!”
“待声势造起来,诸位随咱去会会袁绍!袁家声望很高,若支持于咱…”
“那是再好不过了!”
……
李傕帐下谋士左灵的效率很高,临时受命毫不慌乱,各种翻江倒海、颠倒黑白的搅局布置手到捻来。不过一个白天…
雒阳,已是满城风雨。
无论是肉摊菜市、赌坊酒楼、风流雅所,全都在议论着大不韪之事。别说大人,就连穿着开裆裤玩耍的孩童都在嬉笑:“侯非侯,王非王,太后一手乱朝纲。”
“先手毒死王美人,后来阴杀灵故皇。行此天理不容举,只为傻儿当帝王。”
“傻儿傻,傻儿蠢,傻儿却能坐明堂。董候睿、董候慧,董候只承藩王位。”
“傻儿傻,傻儿蠢,傻儿有个毒心娘。董候睿,董候慧,董候出生母就没。”
“灵帝昏,灵帝庸,灵帝害得室九空。死前醒,死前省,全怪娶了屠户妹!”
“屠户妹,屠户妹,身居高位良心昧。良心昧,良心昧,篡改遗诏令人啐!”
一句句露骨之言,从大街小巷传出,继而传遍全城。然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官府竟然没有丝毫制止之意、任流言散播。
入夜,雒阳无人不知现任汉帝来位不正、篡夺了本属于陈留王的帝位。
且在流言顺口溜的引导下,平民百姓们纷纷觉得汉灵帝所为的荒诞无稽,全是何太后的推波助澜,这女人才是祸害!
一个卑贱屠户家庭出身的女人,机缘巧合下登上皇后之位,却不思矫正灵帝乱举,放任自流、还毒杀贤惠的王美人,篡改遗诏扶自己的蠢大儿当汉帝。无疑…
这是个蛇蝎心肠的贱人!
他的蠢大儿,怎比得上董候刘辩?!相传董候有天赐英躯,不过三岁便有七八岁成熟的躯体及智慧,此乃大汉兴盛之兆!
若由此神人继位,大汉才能有救!大汉才能兴盛!而太后何氏,为了血脉渊源篡改先皇遗诏,扶一蠢货当大汉天子…
实则是要毁灭大汉!
如此黑了心肠的坏东西,就该死!
不过短短几个时辰,太后何氏及汉帝刘辩之名,被雒阳满城所唾弃鄙夷。……
入夜,袁府密室,二人暗谈。
“袁将军,我观董卓此人小眼鹰相、气质如豺,绝非良善之辈。现其不断拉拢何大将军原部,日后手握重兵必霍乱天下。”
“今日满城流言蜚语,与其…”
“定也脱不了干系!”
“噢?鲍将军有何高见?”
端坐袁绍对面的鲍信闻言,面色一正、朗声道:“董卓如今刚入京都、士卒疲惫,我们对其突发袭击,一定可以擒住他!”
“待其日后手握重兵,再与之对抗,必然吃亏,不如现在趁他病要他命!”
袁绍听声面色犹豫,心中畏惧面上却是毫不改色、轻声道:“现何大将军旧部纷纷与董卓交好,我们哪里有兵可用啊!”“鲍将军,此事得徐徐图之!”
“是急不来的。”
“事关重大,刻不容缓啊袁将军!”
鲍信面色严肃,起身铿锵有力的开口:“鲍信受大将军所征辟、就任骑都尉!受命回乡招募兵卒,现麾下已有三千士兵。”
“然我归来、到达成皋时,却知大将军已死于政变。然大将军虽死,我之军士仍在!袁将军!信观曹操有匡扶汉室之志,虽与董卓亲近却未必诚心,可联合其…”
“届时内有曹操三千西园兵马,外有我鲍信三千异乡军卒,事加以密、突杀而起!定能杀董卓一个措手不及!董卓一死…”
“七万京畿卫军失去投效对象,自会选择四世三公的袁家为主!袁将军还能反客为主,吞并西凉铁骑、成为大汉栋梁啊!”
袁绍听得心动,然还是畏惧于董卓军威,一时间面色踌躇、犹豫不决。
鲍信见状横眉竖眼、大声道:“袁将军!我素来以为你是英雄!没想到!”
“你只是长了副英雄的皮囊!”
袁绍听声帅脸尴尬,欲要开口解释,却见鲍信冷哼一声,拂袖而去了。
伸了伸手,袁绍终还是没喊鲍信留步。搞死董卓收益巨大他知晓,可一旦事败,袁家怕是会被西凉铁骑踏平。他确实…
不敢赌。
他没这魄力。
次日,骑都尉鲍信上书辞官、率兵回乡。沿途不断散财,征召乡勇兵卒。
……
八月末,京都雒阳大雨欲来。
随时日愈渐蔓延,流言已扩散至司隶七郡之地,太后何氏被世人谩骂。
汉少帝刘辩,也饱受鄙夷。
在这半月之内,京都还发生了重大变故。首先,凉州刺董卓忽然吞并京畿卫军,七万卫军在主将的率领下、明面投靠于董卓。自此,董卓实拥十万精锐大军。
而凉州的地方军阀、伏波将军马援之后的马腾,也忽然宣布效忠董卓。
马腾命其子马超镇守凉州,便亲率三万骑军,前来雒阳投靠董卓。
从此,董卓如日中天。
后方西凉再无异己、稳若泰山,董卓便抽调两万州军随马援共往司隶。一时间,董卓完完全全控制住了司隶所有军队。
直属大军,足有十五万之众!
也由此,董卓开始跋扈飞扬。对外声称自己是灵帝之母、永乐太后董太后失散多年的族弟,还算是陈留王刘协的叔叔。
他董卓是个皇亲国戚。
继而,董卓直接控制朝堂、罢免了司空刘弘,位子拿给自己来坐。接着,董卓又加封了京畿卫军投效自己的数位将领,徐荣、吴匡二位将领得到董卓高封重赏。
董卓帐下人才济济,也越发骄横,直接邀袁绍来显阳苑商议废立。袁绍不从,此刻他早已对未听鲍信之言而后悔不已。
言语,也十分刚冷。
董卓大怒:‘竖子!天下事岂不决我?我今为之,谁敢不从?尔谓董卓…’
‘刀为不利乎?!”
袁绍反讥:‘天下健者,岂唯董公?董公莫非以为,我袁绍刀就不利?!”
说罢,袁绍举刀作揖而去。董卓深知袁绍的声望颇高,也拿他没办法。太傅袁隗知晓此事,怒喝袁绍,继而托人传话董卓,言明赞成废立。袁绍不服,一怒之下,弃官逃亡至冀州勃海郡。
八月三十日,董卓于朝堂宣布废帝。满朝文武怯懦无言。只有尚书卢植抗辩,董卓被顶得无言以对,虽暴怒也只能作罢。
当晚,董卓欲杀卢植,被蔡邕、彭伯所拦下劝阻,卢植弃官逃回幽州。
九月一日,董卓废帝。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