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退位让贤 > 第三百五十八章 让箭矢飞!起风了!

第三百五十八章 让箭矢飞!起风了!

刹那间,原来那剑拔弩张、一触即发的紧张气氛,仿佛被一阵无形的风瞬间吹散,消失得无影无踪。

众人闻声,忙不迭地侧身避让,整齐划一地躬身行礼,神色恭谨,满心敬畏地恭迎圣旨。

须臾,只见一名公公迈着沉稳且不疾不徐的步伐,手中高高托举着一卷明黄色的圣旨,昂首阔步地走进大堂。

步入大堂正上方后,公公稳稳站定,这才缓缓转过身来,冷峻的目光如鹰隼般扫视全场。

众御史皆不由自主地低头垂首,噤若寒蝉,大气都不敢出。

在皇帝派来的传旨太监面前,众人无一不毕恭毕敬,不敢有丝毫懈怠。

唯有杨士奇,神色依旧如常,镇定自若。

公公的目光落在他身上时,原本冷峻的面容瞬间化作满面笑意,微微点头,向他示意。

这位在陛下面前炙手可热、红得发紫的杨大人,与其他御史截然不同。

就连他们这些公公,平日里也都想着法子巴结讨好。

旋即,公公双手缓缓展开手中圣旨,动作庄重而肃穆,高声喊道:“圣谕,都察院众御史接旨!”

众人听闻,齐刷刷地双膝跪地,俯身叩首。

公公这才徐徐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百姓以血书向朝廷发出的求救信,寄至都察院,朕却为何迟迟未见都察院上报?”

“都察院的御史们,领着朝廷俸禄,难道个个尸位素餐,都是吃干饭的吗?”

“还是说,你们觉得此事无需上报于朕,竟妄图瞒着朕,行那欺君罔上之事呢?”

“人命关天,何况此事还牵涉朝廷出海的重大国策,你们也敢隐瞒不报吗?”

“杨士奇,你身为左都御史,执掌都察院,究竟是如何管理的?怎么都察院都变成这个样子了?”

“还不快速速将百姓所写的血书给朕找出来!”

“还有,究竟是何人做出这等漠视百姓死活、欺上瞒下之事,一并上报,严加惩处。”

“钦此!”

圣旨宣读完毕,大堂内一片死寂,众御史个个面如土色,浑身颤抖,显然被吓得不轻。

方才还与杨士奇激烈争吵的那名御史,此刻脸色更是难看至极。

他之前还振振有词,坚称此事无关紧要,与大明朝廷毫无干系,完全可以置之不理。

可谁能想到,眨眼间便被陛下亲自下旨打脸。

而且,这封用大白话写成的圣旨,明确表示要对隐瞒不报之人追究责任。

如此一来,恐怕整个都察院都将迎来一场狂风暴雨般的大整顿。

杨士奇的脸色,同样不好看,如乌云密布。

毕竟,圣旨之中,可是指名道姓地对他进行了严厉批评。

公公宣读完圣旨,又接着说道:“陛下还有口谕,明日在大明殿举行大朝会,专门讨论此事,着都察院全体御史务必参加,不得有误。”

顿了顿,见下方众人皆因震惊而呆立当场,毫无反应,公公不由得轻轻咳嗽了两声,提醒道:“你们还愣着干什么,还不接旨?”

众人这才如梦初醒,连忙将被震慑住的心神收回,齐声高呼:“臣接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随后,公公将圣旨卷轴郑重地交到杨士奇手中,又凑近他耳边,轻声低语道:“杨大人,陛下对您还是极为看重的。”

“今日这般斥责您,实则是为了让您往后在都察院内行事更加方便,大人切莫将此事放在心上。”

杨士奇心中一凛,不由自主地深深望了这名公公一眼。

他在暗自揣测,公公这话究竟是自作主张揣摩圣意,为了讨好自己、拉近关系而说的,还是陛下特意托他转达?

他是朱允熥的心腹,是其十分倚重之人。

但两人如今亦是君臣。

有些事,便不能再如寻常那般待之。

这般想着,杨士奇脸上却依旧不动声色,沉稳回道:“陛下对臣有知遇之恩,臣没齿难忘。”

“臣身为左都御史,却未能将都察院管理好,致使发生这等事情,惹陛下动怒,这皆是臣的过错。”

“若是臣还因此而对陛下心生不满,那臣便是连猪狗都不如了。”

公公静静地听着,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微微点头,没有再搭话。

只是深深地看了杨士奇一眼,而后转身,迈着沉稳的步伐,缓缓离去。

待传旨的公公身影彻底消失在门外,杨士奇方缓缓将圣旨妥善收起。

旋即,他猛地转身,目光如电,再度射向那名之前与自己激烈争辩、唱反调的御史。

他声音冰冷刺骨,裹挟着寒霜。

“如今,陛下圣旨已下,写得清清楚楚,你还敢说此事无关紧要吗?”

那名御史被这犀利目光一盯,脸色瞬间变得极为难看,一阵青一阵白,还隐隐透着几分惊恐之色。

他牙关紧咬,嘴唇微微颤抖,半晌,才稳住心神,开口道:“陛下圣心仁厚,心怀天下,怜悯百姓苍生疾苦,实乃千古难遇的圣明君主。”

“我大明能得此明主,何其有幸?”

“天下百姓能有陛下这般帝王,何其有幸?”

“我等能够在陛下麾下为臣效力,何其有幸。”

他微微顿了顿,神色激动,言辞也愈发慷慨:“但也正因为如此,我等身为臣子,更不能容忍有人肆意诋毁陛下的圣誉。”

“怎能让君父无端遭受狂悖书生的辱骂,背负那些莫须有的罪名?”

“若真如此,我等臣子还有何颜面立身于天地之间?”

“百姓的安危,朝廷自然要管,可若是有人诽谤圣上,难道朝廷就能坐视不管吗?”

“杨大人,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呢?”

他一边说着,一边向前迈了一步,眼神中透着一股倔强与执拗。

仍是针锋相对,寸步不让,言辞更是咄咄逼人,充满了火药味。

这番话说完,他好似还觉得不够,紧接着又高声正色道:

“营救百姓,固然是大事,但维护陛下的圣誉,那更是重中之重,是天大的事!”

“此事绝不能搁置一旁,容后再议,更不能听之任之,置之不理!”

杨士奇听完,目光瞬间变得如刀般锐利,直直地盯着他。

身为朱允熥的心腹近臣,朝中与陛下最为亲近的大臣之一,杨士奇知晓诸多机密,其中便包括“土地改革和税制改革”的内幕。

他心里十分清楚,这两项改革,皆是陛下在背后大力推动。

但陛下也曾特意叮嘱,此事目前只能借助《大明日报》,在一旁敲敲边鼓,引导民间舆论,使其逐步发酵升温,进而形成强大的声势。

在此之前,切不可直接公开介入。

否则,必然会引发强烈的反对浪潮。

甚至,将致使这项关乎国本的政策还未正式实施,便早早夭折。

毕竟,这两项改革,真正触及到了大明的根基,牵涉到了最核心的地主豪绅阶层的切身利益。

其影响之深远,波及范围之广泛,远非以往征收商税之类的举措所能比拟。

尽管在此之前,朱允熥已然做了数不胜数的铺垫与准备工作。

先是限制地主收租的比例。

接着打出鼓励功勋豪商出海的旗号,通过买卖交易的方式,将原本由这些人掌控的大量肥沃良田收归大明朝廷所有。

再接着又以撤藩、分封诸王海外为借口,成功将诸王名下的田地也一并收回。

至此,天下间相当一部分田地,都已成了大明朝廷的“官田”。

然而,朱允熥心里明白,这些还远远不够。

在眼下的大明,真正深入到基层的每一个角落,渗透到帝国每一处细微触角的,是遍布全国的乡绅地主。

许多村庄的田地,往往集中在一两户大姓家族手中。

这些人,虽称不上豪门巨富,只是普普通通的“乡绅”。

但他们数量庞大,如同繁星遍布,在地方上的影响力十分强大。

他们才是真正支撑起大明帝国的根基所在的人。

在他们各自的地盘里,这些乡绅往往能够一呼百应,拥有着近乎绝对的权威,说一不二。

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在乡绅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上,朝廷的威严都远远不及他们。

也正因如此,就连大明朝廷派往地方的流官,诸如县令之类的官员,为了维护当地统治的稳定,也只能选择与这些乡绅交好合作。

这些乡绅,无疑是大明王朝最重要的支柱。

一旦失去他们的支持,大明的基层治理便会陷入混乱,难以正常开展。

不仅如此,朝堂上的大臣,各级官吏,他们的家族,在自己的家乡,也大多是颇具影响力的“乡绅”。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