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我,气运太子,开创大明盛世 > 第712章

第712章

“那怎么行?”朱元璋着急道:“宋朝之亡,一大原因,就是冗官太多。朝廷三年录取两千进士,哪有那么多官位给他们做?”

朱标胸有成竹地道:“父皇不是一直忧心,那些进士不通实务,不大堪用吗?儿臣以为,进士初为官,不必为官,可为县中小吏。他们在小吏的位置上磨个两三年,如果确实能干,再行升迁。如此一来,。岂不是什么实务都通了?什么情弊都懂了?”

“那就更不行了。哪有读书人,愿意做小吏的?小吏污浊不堪,以敲诈勒索百姓为能事。历朝历代,无不鄙视小吏,连科举都禁止他们的子孙参加科举!”

朱标反问道:“父皇既然知道,小吏污浊不堪,以敲诈勒索百姓为能事,难道就不想改变吗?咱们不如从三方面规定,其一,允许小吏子孙,和寻常百姓一样,参加科举。其二,所有官员小吏,犯了国法,祸及三代,不准子孙参加科举。其三,从今以后,非进士得中,不能为我大明小吏!如此一来,谁还能说小吏污浊?小吏尽忠职守,百姓们也大有好处不是?”

“但问题是,小吏收入低啊!人家寒窗苦读十年,怎么愿意做小吏?”

“那就加俸禄!小吏吃不饱,还不是要敲诈勒索百姓?现在,朝廷有足够的财力,给小吏增加俸禄以养廉,让他们过上基本体面的生活。”

“还有……还有……”

朱元璋连说了几个“还有”,还真没想出什么了。

读书人不愿意做小吏,不就是一个名声不好,一个收入低吗?只要规定,进士初入仕途,必须从小吏做起,小吏还能名声不好?至于收入问题,以大明现在的财力,完全可以解决。

还有最关键的。

朱元璋赫然发现,之前科举的几个弊端,经这么一折腾之后,已经消失了。

科举进士不通实务?先从基层小史干起不就行了?

科举进士,也能通过同年、同乡、师生、姻亲的关系,盘根错节?那是进士的人数太少!人数多了,谁认识谁啊?

另外,就是各省文人水平差异的问题。

其实,这个问题要解决也很简单。南方、北方确定名额,分别录取不就行了?以后,大明占领了新的地区,还可以定个海外榜嘛。

甚至于,朱元璋还想到了,这个方法的一大好处——扩张!

如此一来,没有比大明的读书人们,更盼着大明开疆拓土了。因为,进士太多了,帝国不扩张,他们怎么有足够的官位,进行升迁啊!而且,只要帝国新占领一个地区,就可以拉出大量的地方官吏,建立基本的统治。不必像上次对付吐蕃那样,紧急抽调国子监刚毕业的学生凑数了。

另外,朱元璋还发现,原来他担心的那些察举的官员互相勾结,根本就已经不成问题了。

很简单的道理,面对海量的、经过实务历练的,科举官员的冲击。即便朱元璋不拉偏架,那些察举官员也过不了几年就会溃不成军。留下少量的察举精英,与科举官员互相争竞,也不是什么坏事不是?

“所以……”朱元璋总结道:“标儿你的意思是,三科取士,取消官吏之别,逢进必考?”

其实,朱标所说,其实就是后世华夏的文官制度了。

朱标道:“父皇英明。不知父皇,以为是否妥当呢?”

“不得不说,标儿你这一策,既救了十几万条人命,又为我大明的长治久安,添砖加瓦啊!”朱元璋微微点头,道:“咱让中书省、六部,商量一下,制定一下细节。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很快就公告天下。我大明第一场科举,就从今年开始!”

(https://www.xvqianqian.com/4276/4276487/13560953.html)

www.xvqianqian.com。m.xvqianqian.com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