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命
既然经年最终还是入城了,那么为什么要在城外耽搁那么久?所以,经年被拒之门外这么久是需要有人背锅的。
于是,都灵城内关于守将锦佑之前因智远战事与经年不睦、私下阻挠经年进城的传言不绝于耳,经年入城后锦佑的常常探望在传言中更是变成了两人摩擦不断。于是,为了体现对经年的尊重和作为主人的歉意,经年入城后第十日,都灵罢免了锦佑守将一职,由副将怡安接任。
由此一来,不但都灵对外有了说法,也一举换掉了和经年亲近的人马。即使经年多次亲自为锦佑澄清,可不久后锦佑依然被下狱问罪。
从一开始从智远护送经年损兵折将,再到回城后反复上书让经年入城,于氏早已对锦佑十分不满。但是锦佑做的事于情于理都说得通,甚至因为他的护送有功,都灵之内重臣对兴王都充满了赞许。但是功劳是主子的,责任是下属的。这种不满不能明说,只能放在心里,恰逢此时才撤换锦佑,既是告诉经年要安守本分,更是杀鸡儆猴,告诉那些想要亲近经年的兴军将士保持距离。
从此,城内守军在怡安的带领下,开始与经年部慢慢保持距离,时有罅隙产生。这正是于姬想看到的。
经年入九华城后第二日,安渝率军抵达都灵,足足带回了三万六千人。安渝保密工作做得不错,人数远超之前都灵收到的奏报。都灵城内对此风声鹤唳,开始紧急调配力量。
虽然安渝来势汹汹,但却进不得城门。父王仍健在,不能贸然攻城,不然就真成了造反,安渝只能守在城外着急。虽是领命回朝,但是没让你领兵回来啊,都灵上下议论纷纷。尽管安渝尽量解释,但他的话传不了多远,舆论导向并不在他的手里。
这不明摆着造反吗?只是没公开打出旗号吧。
在大家眼中,他就是未经批准回朝的边城守将,带甲归来,司马昭之心,大家都心知肚明,一下子就盖过了之前对九华城经年的担忧,更让整个封都的紧张达到了顶点。
黑云压城,山雨欲来。
安渝是个心思细腻的人,在抵达都灵的同时,他的信使也秘密抵达了九华城,周全行以皇储大礼,格外恭敬。
经年将信使迎入内厅后,信使一改人前喜色模样,声泪俱下,控诉主子安渝这些年遭受的种种排挤和不公待遇,哭诉若安歌篡立成功,安渝只有一死,坦言此次带兵回朝实属无奈,只求自保。
信使临走许诺,若经年支持世子安渝,安渝即兴王后愿将九华城恭送给作为回报。经年未表可否,但羽嘉私下许之,使者大喜。
安渝抵朝的第三天,兴王病逝,于姬和安歌立即封锁了消息,禁军第一时间封锁了宫闱。
顾命大臣手里拿着先王遗诏,不出所料,王位传给了嫡长子安渝。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