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山越岭间,马谡带着他的陇西军快速地向着平襄城逼近着。
而此时的平襄城,也如同马谡所预想的那般,已经被徐邈的凉州军团团围住。
好消息是,即便在经历过榆中城的大败之后,城内的姜维依旧重新聚集了三千军力。
要知道,姜维的总兵力也才九千而已,其中还有一多半是羌族人。
经过了榆中城内羌人背叛的一幕,即便是没有背叛的羌族人员也鲜少有回到平襄的。因此如今姜维手底下的这三千兵,羌人还不足两三百人。
这也就意味着,一场大败,姜维甚至只损失一千多汉军士卒而已。
这不得不说,简直堪称奇迹。
这当然跟姜维身先士卒地带着亲兵给大军打开生路密切相关。
若不是姜维如此搏命突杀,不会有这么多将士得以冲出榆中城;
若不是姜维以身垂范,即便出了榆中城的汉军,也不会如此自觉地都往既定的目的地平襄城聚集。
要知道,大败之后最难逃过的就是溃散。失了军心的队伍,极容易在撤退的过程中越走越少,开小差几乎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可偏偏,姜维就是用他来去三趟的拼杀,硬生生地重整了军心。
这才有了如今在城内的三千汉军,只是,这三千大军却几乎是人人带伤,士气也是低落得很。
更令人揪心的是,为了掩护这三千大军的撤离,姜维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身旁的亲兵营损失了近三分之一的兵力。
这可是姜维一手从天水郡带出来的真正精锐啊,也是姜维赖以在汉军这个大家庭立足的底气所在。
一下子就去了三分之一,说不心疼那是假的。
可没有办法,大败到底是大败,作为主将的姜维自然要付出代价。
而在平襄城外,徐邈却是带着足足五万大军将平襄城重重围住。
三千对五万,不用说,姜维所部已经处于绝对的劣势之中。
更要命的是,这区区的平襄城,可不是什么雄关要塞,甚至连坚城都称不上。
古老的夯土工艺制成的城墙尚不足一丈半高(一丈约3.3米),别说云梯了,就是普普通通搭个人梯就能翻上城头。
而若是徐邈愿意耽搁些时间,引水而泡之,甚至都不需要毁天灭地的大水,只要从周边的小河引一道水来将根基一泡,夯土的城墙,要不了几日就会从根部坍塌下来。
没办法,这平襄城本就不是姜维想要固守之所。
从一开始,姜维便只想要将此地作为一个集结地,简单来说,姜维就是想在平襄城集结完兵力,而后立即撤回豲道城坚守。
可徐邈显然也是一早就猜到了姜维的打算。
凉州的骑兵大军,为了堵住姜维,甚至是弃马步行在山林中穿梭,终于还是在姜维率军南下之前,封锁住了其南下的通道。
姜维也是试着进行了一番突围。
可这伙凉州军因为有着徐邈的亲自督阵,却是让姜维的数次进攻都无功而返。
也就在姜维的数次进攻之中,后续的凉州军陆续抵达,徐邈更是将绝对的主力放在了南下的通道之上,要带着足足三千兵马通过凉州军的铜墙铁壁,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当然,也有人建议姜维带兵向凉州军防御薄弱的北面进行突围,而后转向陇西狄道而去。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