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倒是没让众人久等,羽扇挥出,却是正中了舆图的红点处。
众人定睛看去,不是关中长安更是何地!
诸将也都不是泛泛之辈,几乎在看到羽扇落处的一瞬间便已经想到了丞相的大致打算,不由得众将的眼神又是重新亮了起来。
虽然此时北伐,从事实上而言,依旧算是为东吴解围。
但从实际行动上而言,却是与直接出兵荆州有着天壤之别。
一来,汉军不用与那东吴鼠辈并肩作战,这就已经很重要了。
二来,也是更重要的,只要汉军不出,吴魏势必有一场血战,即便因为汉军在关中的牵制,让吴军最终逃脱一劫,魏军也势必会从吴军身上狠狠地咬下一块肉来。
这就很棒、很解气好吧。
虽然只是推演,但这结局还是很令人心旷神怡。
顿时就有沉不住气的将领脱口而出道:“北伐!”
闻言的众将也顾不得许多,径直再度将目光投向了丞相,试图得到丞相肯定的回复。
丞相也没有让众将失望,当即微微点头,算是承认了此事,随即也是开始解释道:“既然攻吴或是坐观,皆不可行,而若是助吴又会冷了军心民心。”
一边说着,丞相也不忘朝着马谡的位置瞟了一眼。
只一眼,倒是让马谡有些不好意思地缩了缩脑袋:自己是怎么想的,居然会去质疑丞相,真是脑袋瓦特了。
不过,丞相的这一眼,更多的却是赞赏,只是这话,丞相却是没法跟马谡直言而已。
回到舆图,丞相继续解释道:“既然在荆州方向,我军是进进不得,退退不了,何妨我军继续执行北攻而南守之策乎?”
“此时魏军荆州、扬州大军尽出,其国内可用之兵已至极限,若我攻关中,短时之内,魏军殊难分身;且关中之魏军,连受挫与子午道、褒斜道、关陇道与陈仓城外,军心已然动荡,战力势必下降。”丞相继续分析道:“此谓之,内无战力,而外无援军之困境也,我军正当图之也。”
听着丞相的分析,众将目光中的神采也越发飞扬了起来。
如果说刚刚北伐的念头只是对能够逃避联吴抗魏的庆幸,那么随着丞相的分析,众将也是开始意识到,这对于大汉,对于他们这些将领们而言,也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机会!
什么机会?
建功立业,甚至是直接重现高祖据巴蜀而吞天下的机会!
也就在众人畅想着要如何将关中魏军打得七零八落之时,丞相也是赶紧叫停了众将的臆想。
“不过。”丞相的声音再度响起:“此时重启北伐,也不是没有风险的。”
话音落,众将也是赶忙驱走心中的臆想,再度竖起了耳朵。
“首要解决的,便是时机的问题。”丞相随即继续分析道:“若是我军动手太早,吴魏尚未交战,则吴魏极有可能再度媾和,复攻于我,我军势必前功尽弃;而若我军动手太迟,则恐吴、魏胜负已分,我军动之无益也。”
“丞相,我军北上关中,距此荆州战场何止千里,至于扬州,更是遥远以及,想要准确把握时间,实在太过困难了吧。”一名汉将也是苦恼地说道。
“然也,地理之遥便是百里专递也不及战局瞬息之变也。”丞相点点头同意道:“故此,战机却是需要我军创造而出才行。”
“创造战机?”众人有些懵圈。
“然也。”丞相再度点头道:“其一,我军主力要即行隐蔽北上,不令吴魏提前发现,以至媾和。”
“此事不难,我军先锋进驻永安,吴军至今未知,大军掉头北向,短时间内,吴军亦难发现,魏国远在襄阳,就更加不易发现了。”吴懿也是出口答道。
“其二。”丞相随即再度说道:“我军虽无法控制吴、魏何时交战,却是需要让吴军尽可能地多作坚持。”
“这却要如何做?”吴懿再度问道。
“无他,在关键时候,领一军出永安而存于两军战场,令魏军不敢轻动,而吴军知我军态度即可。”丞相也是笑着说道。
的确,吴军到底有着十数万人,除非主动投降,否则便是十几万头猪,没有个十天半个月,魏军也休想抓完。
至于投降,没有人天生就喜欢投降,除非是在绝望的时候。
而只要汉军出现在战场之上,哪怕只有区区一营(千人)之军,哪怕不足以震慑住魏军,也足以让吴军重获希望。
只要吴军心中还存希望,那么投降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此拖延吴魏交战的进程也就做到了。
不得不说,丞相到底是丞相,即便是算人心,也是一把好手。
“如此,倒是能让我军把握住战机。”吴懿也是点头同意道。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便是要如何在关中取胜的问题了。”丞相随即也是看向了舆图,接着用羽扇比划了起来:“虽说魏军受挫战力下降,但我军一路长途奔袭,先战关中,后去凉州,再往巴东,一路未曾停歇,今复北上,难免师老兵疲。而战机又不可失,因此,我军想要取胜,却也没有那么容易。”
闻言,众人也是皱着眉点着头。
丞相之言,虽然有些涨他人之气灭自家威风的意思,但众将却也不得不承认,丞相说的都是事实。
尤其是从凉州向巴东这一路来,众将几乎是一路的狂飙,生怕耽搁了时间致使永安被破。
连续三个月的作战,从将领到士卒,显然都已经疲惫不堪了,但一想到能够克复长安,众将也是纷纷表示:我还能坚持!
当然,丞相说出此情,却也不是为了让众将退缩,而是要告诫众将不可掉以轻心而已。
见众将神色已经凝重起来,丞相倒也没有继续打击,而是再度回到了舆图之上。
“这第三之要,却还是这永安城,不论如何,此城不能丢!”丞相随即缓缓看着众将,慢慢说道。
显然,丞相需要一名大将为他继续守住永安这个东大门。
可谁都知道,随着魏军的南下,永安城几乎很难再爆发大战。
换言之,此时的永安城几乎已经没有了建功立业的土壤,相较于北上关中,自然众将也都是不想留在永安了。
已经完美地完成了守卫永安任务的马谡当然也不例外,可偏偏,这永安城的驻守任务还不是谁都可以轻易接任的。
不管是可能的兵力前出,威慑魏军,亦或是对吴军提供粮草之事,以及后续的兵出秭归,都需要一个能够独挡一面之人才能准确地把握好时机,坐稳永安。
环视了一周,马谡无奈地发现,似乎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选了。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