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隐的,孙权甚至想过坐山观虎斗的可能性。至少,也要蜀汉主动前来求援,才能出兵。
只是,看看这已经一团糟乱的朝堂,想想时不时就给自己气受的吴郡世家,以及愈演愈烈的迁都的请愿,孙权知道,这个转移内部矛盾的机会,他不能错过了。
当即,孙权也是以出兵援蜀为名,召集了陆逊、朱然等吴军的众将。
眼看着孙权就要发动国战,到了武昌后一直称病不出的陆逊也是被迫再度出现在了孙权和众人的面前。
一场军事会议很快在孙权的推动下召开。
会议的主旨很明确:出兵援蜀。
虽然蜀汉的求援信使还没有到来,但唇亡齿寒的道理,在场之人还是懂的,自然也没有人去反对出兵之议。
但出兵的方向上,分歧又出现了。
作为吴王,孙权自然是想要收服失地,重夺荆州之地。尤其这次夺回之后,还根本不需要给蜀汉分任何的土地,简直是再完美不过了。
当然,这并不能作为进攻荆州的充分理由。
而孙权也在第一时间就准备好了理由:荆州方向的兵力被抽调最多,进攻最为有把握。
至于诸多的吴郡世家却是希望将进攻方向放到北边,进攻扬州,并窥伺青徐。
扬州也好,青徐也罢,这些当然不是吴郡世家的目标。
从始至终,吴郡世家的目标就只有一个,让东吴的中心重新回到吴郡之中。
而一旦扬州之战打响,所有的军需都需要从吴郡这里经过,即便吴王再不想,吴郡的中心位置也将无可替代。
同样的,这当然不能成为说出口北攻的原因。
吴郡的世家自然也早已经找到了理由:荆州距离关中太近,前岁魏军就是从关中抽兵打了荆州一个措手不及,这才丢城失地。这次东吴势必不能再出现在这样的情况。
这显然是有些贴脸开大杀人诛心了。
虽然前年在荆州执行作战的是朱然和朱桓,但实际的指挥者却是孙权自己。
用前年的失败来堵今年进攻的路途,这无疑是有些无耻的。
倒是同样出身吴郡世家的陆逊陆大都督,却是出人意料的一声不发。
无他,陆逊很清楚,这样的争执根本毫无意义。他们的王上根本不可能选择北上扬州。
要知道,合肥、逍遥津,那可是王上噩梦般的地方,在没有绝对的优势和把握之下,晚上怎么可能继续北上找不自在?
而且,论起无耻来,他们的王上又怕过谁?
果然,孙权也是根本不再理会吴郡世家,当即力排众议,将进攻的方向强行定在了东面的荆州。
甚至,为了打赢这场关键之战,孙权也是决定再度御驾亲征。
而这至关重要的第一战,孙权也是果断地选择了剜心战法。
即,放弃沿途其余城池,直攻荆南之腹心——江陵城。
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
建安二十四年,吕蒙也是带着陆逊走的这一条道。
只是,那年里吕蒙还能白衣渡江,而江陵城里还有个糜芳。
这次的曹魏可不会给孙权任何偷袭的机会。也因此,孙权也几乎是将自己全部的身家给压了上去。
而孙权具体的部署为:
以陆逊领三万军,为南路军,自江夏沿河而南下,直冲江陵,向南封锁江面,断绝武陵、长沙、衡阳三郡可能之援军;
以朱然率三万军,为北路军,出竞陵而北上,袭占当阳城,进而阻断魏军可能南下之援军;
孙权自提军五万,为中路军,走陆路而抵江陵,围攻江陵城。
以朱桓领兵一万,为后路军,沿水路押送粮草、军械。
一十二万大军,这已经是孙权的极限兵力了,毕竟扬州的方向上,孙权不得不留足三万兵马,以免重蹈前年的覆辙。
虽然建业已经不再是孙权心目中的国都,孙权也巴不得吴郡的世家能被消灭得多一些。但毕竟,吴郡也是整个东吴的菁华所在,更是孙氏立足的根本所在。
别说放任吴郡被占领了,就算是跟吴郡彻底撕破脸,孙权都不敢干。
而且,一旦吴郡真的被曹魏所占,恐怕前线的大军也将在瞬间溃散。
当然,在武昌方向,孙权也是留下了一万多的预备队。
换言之,此时整个吴军的兵力,大致在十七八万左右,尽管经过了两年的休养生息,东吴也并没有恢复鼎盛的状态。
不是孙权不想,而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没办法,荆南四郡的丢失,还是对东吴的整体国力产生了影响。
这当然也是孙权迫不及待要收回荆南四郡的原因之一。
而在孙权的布置之中,最令人意外无疑是陆逊了。
堂堂的大都督,本该在大营之中协助孙权指挥作战,却是被孙权排除在了中军之外。
说得好听,陆逊所率的部队叫做南路军,其实毫无疑问,就是一个先锋将而已。
这已经是有些羞辱陆逊了。
尽管陆逊已经足够的低调,这次的军议更是一言不发,但他的出身就决定了在这次的作战中,不可能收到孙权的重用。
无他,这一场战斗,看起来是吴魏的外战,实际上确实吴国内部矛盾转移的结果。
除了收复荆南四郡之外,孙权的另一个重大目的,就是通过这一场战争,尽可能地拔擢自己人,并削弱吴郡世家的影响力,从而为接下来的政治角斗打好基础。
带着这样的目的,陆逊被安排到了先锋的位置,也就不难理解了。
只是,孙权似乎是有些小瞧了他所要面对的敌人了......
(https://www.xvqianqian.com/4334/4334214/11927223.html)
www.xvqianqian.com。m.xvqianqian.com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