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我是马谡,人在街亭 > 第361章 招贤馆立惊众人

第361章 招贤馆立惊众人

当然,面对司马懿和五万魏军的来袭,公孙渊倒也不是完全没有自知之明。

在集结兵力和粮草准备硬抗魏军的同时,公孙渊也是快速派人从海路而往东吴求援。

是的,辽东一直都跟东吴拉拉扯扯,甚至隐隐已经是事实上的结盟关系。要知道,东吴一多半的战马都是通过辽东获得的。

而这也是促使曹魏下定决心要拿下辽东的根本原因之一。

按道理来说,盟友遭遇强袭,尤其这位盟友还掌控着自己的战马的来源,于情于理,东吴孙权方面都要进行一番表示。

可问题是,此刻的东吴已然自顾不暇。

荆南方面,虽然在撤回了围剿山越的部队后,徐盛勉强稳住了战线,但想要反推,却几乎没有可能。

江夏方面,面对着屯驻着重兵的襄阳,诸葛瑾的部队也是一动不敢动。

剩下的,就只有扬州前线陆逊的部队了。

可是已经两面临敌的东吴,怎么可能为了一个区区的辽东而开辟第三战场。

更别说,东吴才刚刚跟魏国结盟,这要是再毁约......

可以说,面对辽东的求援,孙权是既无心,也无力干涉。

当然,孙权也不是什么都没做。在收到了辽东求援之后,孙权也是派出了特使前往邺城,试图调停辽东战端。

可魏国本来就不待见东吴,又岂会因为东吴的调停而改变自己的国策。

更别说,司马懿的五万大军已经出发两月之久,即将迫近辽东。此时调回军队,令数万大军无功而返,只有傻子才会做。

因此,孙权的调停也是顺理成章地成了一个笑话。

曹叡甚至都没有将孙权的调停拿到朝堂上讨论便是直接给拒绝了。

而司马懿的大军也是浩浩荡荡的进入辽东,迫近辽水

眼看着东吴方向毫不给力,公孙渊也只能带着自己东拼西凑起来的五万大军,前出辽水。

其目的几乎一眼可明,就是要以辽水挡住司马懿的进攻,在拖延时间中,获取一线生机。

应该说,公孙渊的想法的确是好的。

毕竟要从河北调运粮草入辽东,其中的耗费,跟丞相出祁山而攻雍州之时也差不多了。

从公孙渊的视角来看:只要能够拖下去,不需要三五个月,魏军就势必要因为缺粮而退军。

可问题是,丞相身后只有一个小小的益州,而司马懿的身后可是有着九州之地的魏国。别说三五个月了,就算是三五年,魏国也打得下去。

当然,更重要的是,防守丞相的可是曹真、司马懿这样的能在史书上留名的大将。

你公孙渊算哪块小饼干,敢跟这些大佬一较高下。

正如司马懿所分析的那般,面对魏军来攻,公孙渊最好的办法就是向北撤离,让自己的铁拳落空。

即便魏国富裕,却也不可能长时间在辽东驻军,尤其现在魏军的兵力本就紧张。

因此,在进攻无望的情况下,魏军只能撤退。魏军一撤,辽东可不就又重新回到公孙渊的手中了吗。

可惜,公孙渊偏偏选择了下策,集中自己的兵马要跟魏军大干一场。

显然,他有些太高看了自己的战力,也有些小瞧了魏军的实力。

当然,与历史上不同,这时间段,还真不能怪公孙渊轻敌。

谁家的兵马战力充足还屡战屡败啊?

只能说,汉军的节节胜利,给了公孙渊本不该有的信心。

而公孙渊所选择的决战地点,也是颇为匪夷所思。

你要是吴军,擅长水战吧,沿辽水而守倒也恰如其分。

可你是辽东军啊,即便到了千年之后,辽宁的龙舟都是横着划的,你还想据水而守,那不是在找死?

听到了公孙渊的布局,司马懿简直是要笑出了声。

默默估算了一下,司马懿甚至只要一个回合就有把握彻底拿下公孙渊和他的辽东军。

只可惜,老天爷似乎并不想要让公孙渊这么快就灭亡。

延绵的大雨之下,却是让辽水暴涨,更让司马懿的大军无法渡河。

看着雨帘中若隐若现的辽东军营地,司马懿也是颇为无奈。

也就在司马懿受困于天气之时,长安城内那占地巨大的建筑群终于是在一阵赶工之中建造完毕。

当日,丞相也是带着百官来到了那院落之前。

只见一座古朴而严肃的门坊赫然矗立在人来人往的街道旁。

即便是知晓其功用的丞相,在见到这雄浑的建筑之后,也是不由得有些咋舌。

没办法,单是这门坊,便已经是堪比王府的规模了。

好在,“千金买马骨”的道理,丞相还是清楚的。

为国选材,就算是再精致些、雄伟些也无妨。

随着众人移步走近,却见马谡早已经站立在门旁。

见丞相等人到来,马谡随即也是恭恭敬敬地向丞相行礼道:“见过丞相。”

不待丞相和身后的大臣们说些什么呢,一旁的费祎便是快步上前,将一端的红绸递到了丞相的面前。

马谡随即也是接着说道:“请赐丞相揭匾!”

听着马谡的话语,众人也是纷纷抬头,这才看到,那大门之上,一块鲜红色的绸布却是将这宅子的牌匾给遮掩得严严实实。

正待众人诧异间,丞相却是果断地接过了费祎手中的红绸。

随即,马谡也是大手一挥,早已经准备在旁边的爆竹瞬间燃烧了起来,噼里啪啦的响声中,丞相也是转过了身,面向着众臣便将手中的红绸轻轻一抖。

红色的绸布随即簌簌的落下,而三个金灿灿的大字随即也是出现在了众人的目光中。

“招,贤,馆!”仰着头,众大臣们几乎是一字一顿地念出了牌匾上的文字。

瞬间,众大臣也是被这三个大字震惊在了当场。

“招贤馆,居然是招贤馆?”

“怎么会是招贤馆呢!”

“这规模,恐怕便是上千人也住得下吧!”

也是在这一瞬间,诧异的、震撼的、甚至还有嫉妒的,诸多的情绪也是袭上了众大臣的心头。

这可是距离皇宫都只有一街之隔的风水宝地啊!如此规模的房舍,如此雄伟的建筑群,居然不是给任何人的赏赐,而是给天下有识之士的庇护所。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